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研究

2019-02-16 20:12彭云胜
四川水泥 2019年9期
关键词:土料石块砌筑

彭云胜

(重庆市开州区水利局,重庆 4054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国现代化事业实现了长足进步,其中作为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利工程也收获了重大进展。水利工程建设旨在兴修水利、防止洪涝灾害,以此可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调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诸多便利,进而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1]。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对防渗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防范水利工程渠道渗漏现象已然成为一项热点的研究课题。所以,有必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有效分析,以保障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的有序开展。

1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主要是针对水利工程输水过程中引发的渗漏现象进行处理,依托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工程的渗漏损失,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施工由来已久,国外很早便有采用塑料薄膜开展防渗施工,我国防渗施工也出现较早,发展至今已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防渗系统工程,塑料薄膜凭借其造价成本低、防渗效果佳等优势,在水流速度较慢的工程及渠道中得到广泛推广,同时在很大一部分水利工程中,其防渗材料通常可进行就地取材,以此可降低施工材料的成本[2]。

2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不当的危害及原因

水利工程的基本作用在于防洪发电、农田灌溉等。对于水利工程渠道而言,不仅要具备可靠的安全性、稳定性,还要具备良好的防渗性。当前,渗漏问题也是我国水利工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类问题,倘若引发这一问题,将会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抗震性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即为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还会致使水利工程出现一系列安全隐患,进而导致严重人员伤亡情况。同时,如水利工程渗漏情况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伴随时间的推移,渗漏问题逐渐累积进一步会致使整个水利工程受损甚至瘫痪。一旦出现恶劣的自然灾害,水利工程渠道不仅难以发挥防洪的有效作用,还会出现崩塌导致人身财产安全问题。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不当的原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水利工程渠道基地稳定性不足;另一方面是建设完成效果与设计预期强度不相符。水利工程渠道基地稳定性不足会造成水利工程设施变形,承受强度下降;建设完成效果与设计预期强度不相符则会造成水利工程使用寿命缩短,使用强度下降。针对该种情况,要求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准备阶段,要开展实地考察,全面评估施工现场基地稳定性,设计期间要采用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法,构建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理论模型,以解决不同的基地稳定性差异问题[3]。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期间,施工方应当切实秉持设计思路、设计理念,严格执行预先制定的施工方案。在水利工程渠道建设工作中尽可能做到积极主动;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切实遵循材料规范;保证施工期间各细节问题的有效处理,以此使水利工程渠道可实现可靠的防渗性能。

3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

3.1 土料防渗技术的实践应用

土料防渗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凭借其施工成本低、操作便捷、对施工材料要求低等优点,在中小型灌溉渠道施工中得到广泛推广。众多实践研究得出,土料渠道的防渗性受土料质量很大程度影响。所以,在土料防渗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在施工前对土料中残留的草皮、树根等予以彻底清除。与此同时,为保障防渗施工质量,应当在土料防渗技术应用期间开展好必要的拌和工作,秉持先干拌后湿拌的顺序,并在拌和期间切实调节配合比、含水率,如果防渗层厚度偏大,则可引入分层夯实施工方式,进而提升土料防渗层的防渗性能。

3.2 混凝土防渗技术的实践应用

长期以来,混凝土防渗技术一直是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混凝土具备可靠的防渗性能,且具备良好的抗冲击性、耐久性,所以,混凝土防渗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然而,在施工因素影响下,再加上一些施工工艺相对复杂,所以,在不同水利工程中应用的材料会对工程的防渗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中,应有效考虑材料的渗水量指标,并在施工期间在水中添加适量减水剂或早强剂,尽可能选择1 级或2 级石料。混凝土预制板初凝后,可进行拆模,混凝土强度超过设计强度60%时,才能进行运输移动。

3.3 浆砌石防渗技术的实践应用

浆砌石防渗技术是在砂浆施工中采用机械开展搅拌处理,搅拌时间控制在3~5min 之间;应用时间控制在3~4h 范围内。如砂浆存在凝结则需要选择其他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如存在离析或泌水情况,砌筑前应当先开展搅拌。不同工作区域需要制备相应数量的立方体砂浆石块。在首层石块砌筑施工时,首先应当开展好基底坐浆,石料通常挑选相对大的平片石,应保障石块平面与地面接触的均匀度。控制砌筑转角定位,先砌筑角石,使其两侧与准线统一,接着砌筑内外石块,最后砌筑中部填腹石,施工中可以使用锤子与小石块填补石块空隙。二层石块砌筑时要做好砂浆敷设工作,再砌筑上方石块,石块之间不可直接接触。按照施工规范的达到相应厚度后,要进行灰缝敷设。在施工中注意砌筑要分层进行,灰缝厚度控制在30mm 以内,不同分层错缝距离控制在80mm 范围内[4]。

3.4 沥青防渗技术的实践应用

对于沥青防渗技术的实践应用,主要可分为下述几种应用方式:其一,沥青混凝土。该种应用方式即为通过加热处理,对碎砂石、沥青等材料进行搅拌处理,进一步制成防渗材料。此类防渗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强耐久性的优点,所以,在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过程中,可从施工实际状况入手,以科学控制防护面厚度。其二,埋藏式沥青薄膜法。该种应用方式是指对水利工程渠道底部开展压实处理,在除草后还要开展好平整工作,同时铺设相关的保护层以防止沥青出现老化等情况。其三,沥青席法。该种应用方式是在苇席等上方敷设沥青,用于配置卷材。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中卷材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在铺设期间,还应当引入沥青以保证有效连接,从而防止引发漏洞等现象。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防渗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施工企业应当转变传统“重建设,轻养护”的发展观念,加强对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有效找出防渗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弥补。

猜你喜欢
土料石块砌筑
某特高土石坝防渗砾石土料含水率特性及现场改良试验研究
两河口心墙防渗土料冬季制备工艺分析与技术措施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筑畦泡土法土料制备工艺研究及应用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没有风
南村水库工程大坝土料设计
翻石块
补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