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高职建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2-16 20:12刘红艳李志民
四川水泥 2019年9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校企实训

刘红艳 李 进 李志民

(1.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上策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2)

0 引言

现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于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其中,高职建筑专业更是要求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出色结合。课改背景下,与传统教学实践课程相比,早已摒弃了“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观念,推行现代学徒制是顺应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1 高职建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1 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于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所以人才培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会倾向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着重强调动手实践能力,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和日后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是按照本科培养模式,使学生学得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缺少实践动手能力。两种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后一种培养模式虽然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很明显,但是对建筑专业人才的就业不确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能需要的时间比较多,和教授相关专业的知识也得足够,所以,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就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方向和目标不够明确,只看到眼前没有从长远来分析确定发展方向。同时高职院校还存在专业建设没有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性更为严重。据调查,许多高职院校在建筑的人才培养方面没有特色,导致其培养的学生没有特色[1]。

1.2 实训内容更新不及时

模拟实训内容的主要就是根据现实工作岗位中涉及到的真实业务,经过加工和提炼,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了一定的时间差,有可能造成模拟实训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与实际工作中的新政策和新标准不适应。对于实训技能教学在新工艺、新技术、新的专业教学软件的使用和更新方面较为缺乏。

1.3 实训无法模拟真正的工作环境

仿真模拟实训无法模拟真正的工作环境,更很难融入职业道德等内容的训练。虽然在实训中可以设置器材、工作环境和机器等,但是实训中所涉及到的各岗位实际分工只是停留在签字签名程度上,许多实训内容根本不需要亲自动手,自然就没有工作时候的紧张和积极心态,这就是为什么实训根本学不到东西的原因[2]。

2 高职建筑专业课程教改的目的及推行意义

2.1 目的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这时候进行改革不仅需要时间还会有一定风险。但是,课改是不得不进行,只有不断注入活水,才会让高职院校这潭死水流动起来,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而不是简单的拿到毕业证就行了,对于高职建筑专业来说,在学校里,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一旦毕业参加工作,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只有一种结果就是等着被淘汰。新课程改革将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培养两个身份,一种是在学校就是学生,另一种在企业中就是员工或者学徒,由教师和师傅共同指导进行学习和工作,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培养方式是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和实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改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2.2 推行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课改还没有大范围推广使用,其实这种新形势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实际是将实践环节定位在师徒学习上,这在经验传授和实际技能运用上很大程度解答了学生们的疑惑,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综合技能水平有着巨大意义。

2.有利于高职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工作更相符,实现高职建筑人才培养标准和职业标准真正适应,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内容和岗位培训内容有机对接,通过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降低企业岗前培训成本,而且现代学徒制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有效解决了高职建筑专业固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校对学生完成独立的理论知识培训,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就导致学生培养过程和建筑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教学内容组织沿用本科教育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毕业后却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先进现代学徒制推广经验,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探索出适合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事业技能和素养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3]。

3 课改背景下高职建筑专业已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具体改革措施

3.1 校企联合开发

校企联合开发有利于满足企业岗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同时又推动学生技能素养课程体系的完善,以调查了解高职建筑人员的岗位工作基础,不断开发相关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详细调查和研究企业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建筑相关岗位工作,这就有利于了解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

3.2 完善高职建筑专业化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建筑专业人才的培训最终目标也得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必须重视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建筑行业标准的变化,做出课程调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性。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要设立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将职业教育与企业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还能过体现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要想在工作中有发展,不仅需要动手能力,也需要岗位必要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外实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考证结合。

3.3 建立健全专业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对外要分析和调查企业的用人模式和就业状况,根据市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反馈,及时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这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对内要建立健全的学习方案,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同时建立良好的校企运营机制,让校企充分发挥作用。经过多年发展可以看出,通过建立特殊院校,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于考试也要重视起来,专业的证件也要执行考试。高职院校自身作为监督的主体,应检查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4]。

4 结语

总的来看,课程改革对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推行范围逐渐扩大,当前实践教学短板也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就会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科研实践模式提升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