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析
——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2019-02-16 23:18邹树良刘云花
山东化工 2019年22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应用型贵州

邹树良,刘云花

(1.贵州理工学院 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2.贵州理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因此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培养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面向生产一线、服务或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使学生获得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以“创新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定位,构建科学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个人,该类人需具备首创性、富有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交和管理的技能。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与创业二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核心,后者则是前者的重要体现形式。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出适合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自201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且成绩斐然,但总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瓶颈,其主要原因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尚不够完善[3]。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其内涵分析制约发展的瓶颈,构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 地方性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现状分析

2.1 定位模糊

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十余载历史,高等院校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都还存在一定偏差。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最为突出的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因此授课时不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其次,该专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普适性差;再次,部分教师或学生将该教育视为一种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训练,只有在走入社会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应用和提高,而对其在校园中的成效持怀疑态度;最后,职能部门和执教人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日常工作出现推诿应付的现象[3-4]。认知的偏差导致该教育理念难以完全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育体系中,不利于其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建设,阻碍其推广和普及。

2.2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匮乏、教育形式单一

师资力量匮乏、教育形式单一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保障,创业实践经验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指导[3]。以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目前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而非“双师型”教师,同时已经承担着繁重教学任务,投入到该教育中的精力和时间都受到限制。

此外,目前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是理论讲解,实践、实训类的教学实践环节比例有待提高,同时实训类教学环节常停留在仿真模拟或是现场参观形式,真正深入到社会和企业较少,更缺乏激发创业精神的手段和具体措施。同时创新创业项目存在着简单、易复制的现象,易造成恶性竞争,浪费学校和社会资源。而学生则表明希望能够得到具有经验丰富的授课指导老师进行一些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其创新能力[3]。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增强其授课内容及形式的创新性和多元化,才能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对于自身缺乏创业经历的教师来说必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5]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与能力并用的行为活动,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和升华,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来源于专业教育。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提供保障;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与学生的专业课程、与专业素质培养和能力素质拓展相关性太低,如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创新创业类的选修课程等。这种做法忽视了两种教育间内在的关联,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沦为一种表面形式,沦为技能或者技巧教育,难以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

3 地方性应用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筑

3.1 加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内创业环境

贵州理工学院加强对创业教育宣传和普及,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理念,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让其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专业任课教师在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延伸,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2 战略性教育理念的培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开拓

任何一种教育都需要借鉴和创新,使其逐渐成熟并趋于完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3]。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视其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通过校园宣传、聘请行业精英和专家进行系列讲座,使贵州理工学院大学生意识到接受该教育并非只是为了获取一种找工作的技能,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一个连接学校和学生的纽带,促使在校大学生与贵州理工学院和其他国内外高校、校企之间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碰撞产生很多新的设想,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3.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规划课程体系的设置

结合贵州理工学院基于学习-产出的OBE工程教育模式,制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将此前的《就业指导》、《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整合,使重新规划后的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思路,注重学科交叉和多学科的相互渗透,持续推进学校的“三全三双”和“113计划”在培养方案制定中的顶层设计,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创新能力与创业教育模块,在“双创能力与拓展平台”中明确学生必须修10学分创新创业学分才能毕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

3.4 丰富实践平台,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产学研相结合

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实践的主导性,各个学科专业要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新模式,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平台;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与贵州省地方经济相结合,尝试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如“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产教融合”模式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悟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使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又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稳步发展。

3.5 初步尝试创新创业教育实行“导师制”

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初步尝试采用“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立项设题,设计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项目,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自主选择更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指导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有利于项目的管理。通过“导师制”,期望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4 结论

地方性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分别从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平台建设、“导师制”培养模式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讨论,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应用型贵州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贵州,有多美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理工学院简介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