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号“山竹”台风对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影响

2019-02-17 05:40陈世发田广增李航飞张清军白永会王丽园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粤东山竹阳春

陈世发, 田广增, 李航飞, 张清军, 白永会, 王丽园

(1.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2.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330013; 3.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台风是热带气旋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一种称谓,是地球上破坏力最大的天气系统。台风离赤道平均3~5纬度外的洋面形成,其移动主要受到地转偏向力及其他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1]。登陆的台风往往伴随狂风暴雨,造成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

台风登陆带来极端强降雨,且由于降雨强度大,易造成巨大的降雨侵蚀力。降雨侵蚀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降雨对土壤的潜在能力[2]。采用降雨动能E与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的乘积来表示降雨侵蚀力,即EI30,是降雨侵蚀力R值计算的经典公式[3],广泛应用于USLE,RUSLE等土壤流失方程。但在实际计算EI30过程中,需要详细的次降雨过程资料,且降雨动能的计算较为复杂、该公式在小区域尺度上具有适用性,不适于大中区域尺度的研究。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利用常规年月日的降雨资料即可得到R值的经验算法[4-13],这些算法对特定地区均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计算R值提供了便利的方法[14]。部分学者利用长时间尺度内的强降雨数据,计算极端强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15-16]。极端强降雨事件易造成短时间内的强降雨侵蚀力,是形成土壤剧烈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台风造成短时间的极端强降雨,对于一次台风造成的降雨侵蚀力,采用年、月和日的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则具有较大的偏差,为此需要以时为阶段,采用小时降雨量计算台风造成的降雨侵蚀力,殷水清等[17-18]和吴佐成等[19]利用小时降雨量分别估算中国及长汀县降雨侵蚀力,并建立经验公式,可精确估算中国降雨侵蚀力,与年月日降雨资料估算值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且为研究极端强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2018年1822号“山竹”台风登陆广东省为例,采用小时降雨侵蚀力模型,分析“山竹”台风对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研究短期极端强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为广东省土壤侵蚀治理提供降雨侵蚀力指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1.1 研究区概况 广东省位于20°09′—25°31′N和109°45′—117°20′E之间,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东北—西南走向居多,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地带。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3 ℃。年平均降水量在1 300~2 500 mm之间,全省平均为17 77 mm,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但受山脉走向影响较大。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是广东省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1.1.2 “山竹”台风概况 2018年9月7日20时,1822号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16日17时,“山竹”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 m/s),中心最低气压955 hPa。17日20时,因不能确定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1.1.3 数据来源 “山竹”台风登陆数据采用中国台风网的数据,而“山竹”台风期间广东省降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共享服务网提供的2018年9月13—19日的广东省86个站点的降雨数据,剔除13—15日16时与17日15—19日的数据,此两个时期,广东省86个站点基本无降雨发生(偶有个别站点存在0.1 mm降水,不足以引起降雨侵蚀,故剔除),最终保留15—17日期间的降雨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 研究以小时降雨量为基础,计算降雨侵蚀力,其计算公式如下[20]:

(1)

式中:E——次降雨总动能(MJ/hm2)。将一次降雨分成r=1,…,k个时段;ir——第r时段的平均雨强(mm/h); ΔVr——第r时段的降雨量(mm)。对于60 min等间隔资料,从次降雨过程开始算起,本研究中从“山竹”带来降雨开始算起,每60 min作为一个时段。I30——最大30 min雨强(mm/h)。对于60 min等间隔资料,不能得到真正的最大30 min雨强,则采用60 min等间隔资料中提取的最大60 min雨量。

为了能够利用广东省86站点的降雨资料计算“山竹”台风带来的降雨侵蚀力,需要建立60 min等间隔资料与过程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指标值的回归关系[17-18]:

(E)m=1.105×(E)60

(2)

(I30)m=1.668×(I30)60

(3)

(EI30)m=1.730×(EI30)60

(4)

式中:(E)m,(I30)m,(EI30)m——用降雨过程资料计算得到的降雨动能,最大30 min雨强和降雨侵蚀力指标值;(E)60,(I30)60,(EI30)60——用60 min等间隔资料计算的相应值。

1.2.2 空间插值方法 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可采用空间插值算法得到,同时站点数量与分布也决定了插值精度。本研究采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点降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插值精度。空间插值算法有很多,如样条函数法(Spline法)、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法),径向基函数法(radial basis functions)和反距离权重插值(IDW)等。Kriging插值法对降雨量空间分布求最优、线性和无偏内插的估计,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对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等值域范围大,空间分布高度不均匀等变量适用于此法。因此本研究选用该插值方法,其模型为球状模型,参数的选定以RSE最小为标准。

1.2.3 降雨侵蚀力数据的特征值 为反映山竹台风期间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特征值状况,选用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反映降雨侵蚀力的集中趋势;选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反映降雨侵蚀力的离散程度,其中极差可以反映降雨侵蚀力的差异范围;标准差则为反映偏差的重要指标,能描述降雨侵蚀力的值与均值的平均距离;变异系数为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则可得到,反映离散程度大小。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竹”台风期间广东省降雨特征

“山竹”台风自9月7日20时生成,并在17日20时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结束。在其15日17时开始对广东省降雨产生影响,一直延续到17日18时,期间广东省降雨最大站点为阳春站,其降雨量高达378.4mm,最小值为始兴站,其降雨量仅为15.5 mm,极差达362.9 mm,极值比高达24.4。15日17时至24时降雨量最大值为粤东南澳站,为27.7 mm,最小值为0 mm,主要分布于粤北和粤西站点。16日最大站点为阳江站,降雨量为241.8 mm,其次为深圳站,降雨量为221.5 mm,最低为平远站,仅为3.8 mm。17日最大降雨站点为阳春站,降雨量为182.5 mm,而降雨量为0 mm的站点,主要分布于粤东的潮阳等站点。在台风登陆的15—17日,广东省平均每站点降雨量为106.7 mm,中位数为92 mm,众数为54.5 mm,标准差为58.2 mm,变异系数为0.55。

以ArcGIS的自然间断法对克里金插值的降雨量进行分级,根据数据特征,共分为8级(附图9,表1),降雨量主要集中于23~95 mm,占广东省全部面积的63.08%,而95 mm以上的面积为36.92%,降雨强度总体较大。而从累积频率分布来看,66个站点的降雨量集中于23~115 mm之间。

山竹台风登陆站点台山,降水量为254.1 mm,并不是最大值。这是因为台风登陆时,台风眼中心相对晴朗无云,随着台风向西偏移,台山产生降雨。从附图9看出,“山竹”台风期间,广东省降雨最大值分布于以台风为中心的附近,而距离台风中心较远的粤北、粤东降雨相对较少。

注:R为降雨侵蚀力〔MJ·mm/(hm2·h)〕。

2.2 山竹台风对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影响

2.2.1 15日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及分布特征 15日凌晨台风“山竹”以17级以上的巅峰强度于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台风势力强,影响半径大。受其影响,粤东地区在第15日17时起开始产生降雨,此时台风中心位于南海东部海域。利用公式(1)—(4)计算山竹台风对广东省15日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克里金插值(附图10)。

从附图10可以看出,广东省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粤东地区,而在粤北、粤西和珠三角地区无降雨的发生,故而也不存在降雨侵蚀力。在粤东地区,又以南澳区、澄海县和海丰县的降雨侵蚀力最大,分别达到199.72,101.34,81.80 MJ·mm/(hm2·h),3个站点也是15日广东省降雨量和雨强最大的3个气象站点,这与15日17时,台风中心位于120°E,20N的洋面,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对粤东地区的降雨及雨强产生较大影响。15日广东省降雨侵蚀力极差达362.9 MJ·mm/(hm2·h),平均每站点降雨侵蚀力为6.9 MJ·mm/(hm2·h),中位数与众数均0 MJ·mm/(hm2·h),标准差为12.3 MJ·mm/(hm2·h),变异系数为1.78。

从表1看出,降雨侵蚀力为0~5 MJ·mm/(hm2·h)值的面积占广东省总面积的91.85%,其中0值占70.35%,而从累积频率分布来看,74个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集中于0~5 MJ·mm/(hm2·h)之间。

2.2.2 16日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及分布特征 “山竹”(强台风级)于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 m/s,相当于162 km/h),中心最低气压955 hPa。由于在16日登陆广东,为此16日广东省绝大部分站点的降雨量最大,且呈现以登陆中心周边向东西两翼降低的趋势。其中,降雨量最大为阳江站,降雨量为241.8 mm,其次为深圳和新兴,降雨量分别为221.5 mm和207.1 mm。对16日广东省主要气象站点的降雨侵蚀力进行计算,并进行克里金插值(见附图11)。

广东省16日所有站点均发生降雨,均存在一定的降雨侵蚀力。降雨侵蚀力最大为阳江站,其降雨侵蚀力高达9 423.11 MJ·mm/(hm2·h),其次为恩平站,其降雨侵蚀力为4023.55 MJ·mm/(hm2·h),第三为阳春站,为3 928.23 MJ·mm/(hm2·h),而台风登陆地台山站的降雨侵蚀力排第四,为3 846.75 MJ·mm/(hm2·h)。最小为平远站,为1 MJ·mm/(hm2·h),其次为仁化站和南雄,分别为6.32 MJ·mm/(hm2·h)和19.30 MJ·mm/(hm2·h),广东省降雨侵蚀力极差达9 422.11 MJ·mm/(hm2·h),极值比为9 423.11。同时,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小于100 MJ·mm/(hm2·h)的站点主要集中于分布与粤北和粤东地区。而降雨侵蚀力大于1 000 MJ·mm/(hm2·h)的站点集中于分布于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特别是茂名、阳春和江门等地区。总体上来看,广东省降雨侵蚀力从登陆中心向东西两翼降低。平均每站点降雨侵蚀力为802.3 MJ·mm/(hm2·h),中位数为270.7 MJ·mm/(hm2·h),标准差为1285.8 MJ·mm/(hm2·h),变异系数为1.60。

从表1可看出,降雨侵蚀力为0~300 MJ·mm/(hm2·h)值的面积占广东省总面积的50.92%,而从累积频率分布来看,45个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集中于0~300 MJ·mm/(hm2·h)之间,30个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集中于300~2 000 MJ·mm/(hm2·h)之间。

2.2.3 17日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及分布特征 “山竹”于16日23时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7日下午,“山竹”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17日20时停止对其编号。由于17日19时以后,“山竹”台风几乎不对广东省降雨产生影响,故而统计时间截点为17日18时。而17日降雨量最大值在阳春站点,高达182.5 mm,其次为四会和高州,降雨量为117.2 mm和94.4 mm,而在粤北和粤东的部分站点无降雨发生。利用小时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9月17日0—18时的降雨侵蚀力,其计算结果见附图12。

从附图12可以看出,17日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呈现以阳春市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降低。特别是在粤北和粤北的部分区域的降雨侵蚀力最低。降雨侵蚀力最大为阳春站,达到3036.48 MJ·mm/(hm2·h),其次为高州站和四会站,分别为1215.81 MJ·mm/(hm2·h)和997.20 MJ·mm/(hm2·h),最小为0 MJ·mm/(hm2·h),即无降雨产生的站点,极差为3 036.48 MJ·mm/(hm2·h)。平均每站点降雨侵蚀力为144.0 MJ·mm/(hm2·h),中位数为18.1 MJ·mm/(hm2·h),标准差为164.1 MJ·mm/(hm2·h),变异系数为1.14。

从表1可看出,降雨侵蚀力为0~35 MJ·mm/(hm2·h)值的面积占广东省总面积的40.04%,在0~250 MJ·mm/(hm2·h)占79.38%。而从累积频率分布来看,40个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集中于0~35 MJ·mm/(hm2·h)之间,30个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集中于35~250 MJ·mm/(hm2·h)之间。

2.2.4 15—17日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及分布特征 从“山竹”台风影响广东省降雨开始至结束,并以此期间的降雨为基础,利用小时降雨侵蚀模型计算并分析“山竹”台风对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山竹”台风期间,广东省降雨量最大的站点为阳春站,其降雨量高达378.4 mm,其次为阳江站和台山站,其降雨量分别为290.6 mm和254.2 mm;最少为仁化站,仅为15.5 mm,其次为南雄站和平远站,其降雨量分别为25.9 mm和26.7 mm。降雨各个站点之间分配不均,最大站点为最小站点的24.41倍。同时,此次台风各站点平均降雨为106.1 mm,降雨强度大,且主要集中于16日的7—20时,占全部降雨总比重的58%。计算广东省15—17日降雨侵蚀力,并进行空间插值(附图13)。

广东省降雨侵蚀力最大站点为阳春站,其降雨侵蚀力高达10 621.89 MJ·mm/(hm2·h),其次为阳江站和台山站,其降雨侵蚀力分别为9 672.25 MJ·mm/(hm2·h)和4 352.75 MJ·mm/(hm2·h)。降雨侵蚀力最小站点为仁化站,降雨侵蚀力为18.87 MJ·mm/(hm2·h),其次为南雄站和始兴站,其降雨侵蚀力分别为30.27 MJ·mm/(hm2·h)和38.18 MJ·mm/(hm2·h)。从附图13看出,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在粤西最高(湛江除外),其次为珠三角地区,而在粤北和粤东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最低,极差为10 603.02 MJ·mm/(hm2·h)。平均每站点降雨侵蚀力为1 028.36 MJ·mm/(hm2·h),中位数为488.23 MJ·mm/(hm2·h),标准差为1 444.6 MJ·mm/(hm2·h),变异系数为1.40。

从表1可看出,降雨侵蚀力为5~400 MJ·mm/(hm2·h)值的面积占广东省总面积的60.77%,而从累积频率分布来看,50个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集中于5~400 MJ·mm/(hm2·h)之间,28个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集中于400~3 000 MJ·mm/(hm2·h)之间。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 论

3.1.1 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分布原因 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分布总体上与台风登陆及运行路径相关,距离台风中心越远,总体上降雨侵蚀力越小。但降雨侵蚀力最大值在阳春站与阳江站,与台风登陆地点不一致,同时,从台风登陆地至粤西,降雨侵蚀力快速降低,而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等地降雨侵蚀力仍较大,而处于盆地的降雨侵蚀力较低,如仁化董塘盆地的仁化站的降雨侵蚀力最低,其次为南雄盆地的始兴站和南雄站,这些均与地形对台风气流阻挡有关。阳江市(包括阳春)东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云雾山环绕,台风气流受天露山与云雾山的阻挡,在此形成降雨中心,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均最大。珠三角地势较为低平,台风气流往往畅通无阻,降雨侵蚀力同样也较大。而仁化、南雄与始兴等站点,距离台风中心较远,且处于盆地,四周为山脉,气流影响相对较小,降雨侵蚀力低。

3.1.2 降雨量、雨强与降雨侵蚀力 降雨量与雨强是影响降雨侵蚀力大小的重要因素[21]。15日与15—17日的最大3个站点的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相同。而16日与17日的最大站点的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相同,15—17日最低降雨量与最低降雨侵蚀力总体相符。

但也存在部分站点相异的情况。16日的降雨量次大值为深圳站与新兴站,但降雨侵蚀力次大值则为恩平站和阳春站,17日降雨量次大值为高州站与四会站,而降雨侵蚀力四会站高于高州站。降雨量较低的站点也存在部分不一致的情况,如平远站总的降雨侵蚀力为117.62 MJ·mm/(hm2·h),在所有站点中排倒数第12位,而降雨量仅仅为26.7 mm,在所有站点的排倒数第3位。这与本研究所采用的降雨侵蚀力的计算公式中,既与降雨量相关,又与雨强、降雨动能相关。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广东省近几十年来降雨量增加,但降雨侵蚀力仍然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大暴雨呈现下降趋势相关[22],诸多学者模拟试验表明降雨强度的增大,降雨侵蚀力增强,径流量与含沙量也随之增加[23-24]。

采用小时降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与用日、月和年降雨量资料为基础估算降雨侵蚀力相比, 该算法能够提高土壤侵蚀预报精度,为土壤侵蚀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3.2 结 论

利用小时降雨侵蚀力模型,分析登陆广东省超强台风山竹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

(1) 山竹台风期间(2018年9月15至17日),广东省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降雨侵蚀力大,特别是在阳春站,其降雨侵蚀力高达10 621.89 MJ·mm/(hm2·h),最低站点的降雨侵蚀力为18.87 MJ·mm/(hm2·h)。

(2) 随着山竹台风自东南向西北移动,广东省降雨侵蚀力最大站点从粤东地区移至粤西地区,特别是以登陆地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最大。而整个台风期间,阳江站降雨侵蚀力最大,粤北和粤东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最低。

(3) 山竹台风期间,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特征与台风移动路径、地形等因素相关,而降雨侵蚀力又与降雨量、雨强和降雨动能相关。

猜你喜欢
粤东山竹阳春
夏日阳春红艳艳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山竹
中国山竹价格增长30%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阳春画面石欣赏
朱梅朵朵,妆点寿阳春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雷锋精神暖人心阳春处处气象新
过元宵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