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峰会 高层云集 金陵对话探寻化工新材料“产业+金融”解决方案

2019-02-17 22:56钟华雯
上海化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化工金融绿色

由中国化工报社、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主办,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区管委会承办的2019(第二届)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年会暨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与投融资峰会,11月4日在南京开幕,100多位石化业和金融业的高层人士会聚紫金山下,共同就化工新材料产业与资本的深度结合,积极找寻“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现实解决方案。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在致辞中指出,自2017年9月中国化工报社推出了“促进产业+金融行动计划”的两年来,围绕“产业+金融”,中国化工报社与各界一道启动了多项探索性、开拓性的工作,筹建“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目前已有成员单位76家;设立专门运营机构北京融之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酝酿组建相关产业基金;成立高端智库机构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一系列细分产业深度调研,为把握和引领产业投资方向提供重要参考;推进“产业+金融”宣传服务平台建设。两年多的实践来看,各界对通过金融创新联盟这个平台共同打造有利于石化行业健康发展的产业金融环境的期望很高,但从项目对接的实际情况看,产业金融作为一项新业态,无论从理念上、运作机制上、风险防控上还是从利益分享上,产业界和金融界距离达成共识还有不少差距,还有待各界加深对产业金融自身特点的研究,力争尽快探索出一条符合产业金融自身规律的产融结合路径。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专门就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发表了意见。他认为,当前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一直是化工新材料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高端(型号)产品短缺一直是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的一大短板,而且随着化工新材料很多品种的技术突破,国内出现了集中规划建设聚碳酸酯、尼龙材料、碳纤维、MMA-PMMA、有机硅等产品的热潮,化工新材料产能过剩的态势似乎不可回避。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3点建议:一是循序渐进,在研发全新的化工新材料品种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化工材料的高性能化改性,绝不可一味地图新求异;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将满足甚至引领市场视为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的基本准则,不能机械地为了创新而创新;三是要始终把创新作为化工新材料发展的关键,重大关键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靠自主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信贷一处处长刘明分享了金融支持石化业高效绿色发展的思考。自2015年以来,国内服务大型企业的绿色企业债券、服务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也发展很快,目前已达到每年几千亿元的规模,并预计很快就能达到万亿元级的规模。目前,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已经基本建立。针对目前部分化工新材料领域投资热的现象,刘明以光伏行业的发展为例,提醒金融部门一定要汲取教训,预防因集中放贷造成的产业“大起”和集中抽贷造成的产业“大伏”现象发生。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党委副书记、原副院长白颐指出,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占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的6.6%,化工新材料总体自给率仅有60%,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化工新材料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要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轻量化领域、轨道交通领域等的发展机会,注重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降解塑料等品种的提升和补缺。同时,化工新材料的发展,一定要注重以用户需求和使用体验为导向,提升定制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本次峰会期间,与会代表针对产业与金融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建议未来应以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为平台,加强产业和金融业的交流了解,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给业内好的项目带来稳靠的资金活水,为化工行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峰会上,与会高层分别就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化工新材料产融结合的新思路、新模式作了互动探讨和分享。

猜你喜欢
化工金融绿色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