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集团创新中国港口“黑科技”

2019-02-18 09:02巩聪聪通讯员韩蕾李强
山东国资 2019年23期
关键词:青岛港黑科技码头

□ 本刊记者 巩聪聪/通讯员 韩蕾 李强

记者从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港口集团”)了解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已于近日正式投产运营。该项目全球首创“氢+5G”智慧绿色发展模式,融合一系列世界领先的中国港口原创“黑科技”组合,引领世界港口建设发展潮流的同时,标志着山东港口集团再次以中国“智”造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

惊艳推出中国港口“黑科技”组合

据了解,此次投产运营的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岸线长660米,2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70万标准箱/年,配备9台双小车岸桥(STS)、38台高速轨道吊(ASC)和45台自动导引车(L-AGV)。自2018年6月8日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团队科学组织、强力攻关、共同努力,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了码头的投产运营,为全球同类码头建设周期的1/5。

项目推进过程中,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建设研发团队坚持以创新引领未来,6项全球首创前沿技术应用其中,为世界港口科技贡献更加智能的“青岛模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氢+5G”智慧绿色发展模式。

在“氢+5G”智慧绿色发展模式中,“氢”指全球首创的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该技术取消传统市电供电模式,由山东港口集团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不仅减轻了设备自重,降低了设备机构复杂度、维保量和维修费用,而且发电效率高,对环境保护也具有深远意义。据测算,这种依托氢燃料电池加锂电池组的动力模式实现了能量的优化利用,使轨道吊每箱耗电下降约3.6%,单机可节省动力设备购置成本约20%。以年吞吐量300万国际标准集装箱测算,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围绕“智慧港口”建设,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在全球率先实现了“5G+自动化技术”码头全覆盖,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的岸桥、轨道吊自动控制操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大数据回传等场景的应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氢动力和5G技术外,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还惊艳推出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中国港口原创“黑科技”组合,充分展示了山东港口行业多年厚积薄发的雄厚科技实力。其中,全球首创的“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通过人工智能(AI)自动识别,实现安全、高效作业,平均每作业循环时间减少约25秒,提升堆场作业效率13%。全球首创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自动化码头无人、顺势、高效监管,形成了覆盖全作业流程的智能监管解决方案,开创了自动化码头智慧监管新模式。每箱监管时间节约65%,提升码头效率3.2%,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全球首创的三维可视化运维平台,以三维可视化全视角实时展示港口全貌和生产作业状态,实现任意时段生产作业历史可回放,具备生产信息综合汇总、事件报警、趋势预警等10大功能。基于商业智能全球首创的自诊断系统,具有大数据分析、自诊断预警、异常识别、状态监测等功能,让数据真正对码头公司的运营决策实现有力支持。

持续引领港口生产方式革命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自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ECT在荷兰鹿特丹诞生以来,全自动化码头一直被誉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运营启动仪式

随着港口资源的日益积累,我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世界港口大国,但在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方面并不突出。直到2013年10月,青岛港决定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面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封锁,青岛港顶住压力,立足自身、刻苦攻关,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从规划到建设运营的全过程。2017年5月11日,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投入商业运营。该码头岸线长660米,建设2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50万标准箱/年,配备7台双小车岸桥(STS)、38台高速轨道吊(ASC)和38台自动导引车(L-AGV)。

与传统人工码头相比,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的作业效率提升30%,人工减少80%,自动化程度超过鹿特丹港等世界级港口,而建设成本仅为国外同类码头的2/3,建设周期仅为其1/3。

截至今年11月26日,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累计完成船舶装卸1846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5.4万标准箱,船舶准班率100%。其中,码头平均装卸效率由开港时的24.2自然箱/小时提升到36.2自然箱/小时,最高效率达到43.8自然箱/小时,比全球同类码头高50%;外集卡在港周转时间15分钟以内,比人工码头缩短50%以上。

据悉,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获评“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等多项殊荣。目前,依托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已受理和授权的专利有93项,发表论文达47篇,制定标准12项,获《自动化码头生产作业决策支持系统》等软件著作权10项。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已接待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1640批次、33240多人次参观访问,成为展示中国港口科技成就的亮丽名片。

港口资源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对港口资源的重视愈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港口视察,围绕港口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山东省积极落实“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等党中央关于港口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年8月6日,在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山东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大力推进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

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后,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运输部等国家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部署和山东省“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等要求,以更大平台、更高起点和更多资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邮轮文旅港、智慧绿色港和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作业最安全、价格最合理的海洋港口,努力把山东港口集团打造成“港通四海、陆联八方、口碑天下、辉映全球”的世界知名港口运营商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服务创新中心。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已经高效运转两年多,近日建成投产的二期工程,作为山东港口集团成立以来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山东港口行业持续引领世界港口生产方式革命的实力与信心。面向未来,山东港口集团将在全自动化码头和“智慧绿色港口”领域持续开发应用新的世界一流科技成果,加速科技与业务的全面深度融合,吸引物流、商流、信息流、货流、人流等航运要素集聚,为全球“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青岛港黑科技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青岛港: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
青岛港的“无人”奇迹
山东 威海港无偿划归青岛港 未来将打造山东港口集团
前往码头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
在码头上钓鱼
青岛港上半年净利实现两位数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