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可实现性研究

2019-02-18 14:34王晓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蚁族就业问题

王晓霞

摘要: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都针对已存在的大学生“蚁族”问题,这部分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免有些“治标不治本”,实际上,对大学生“蚁族”问题,应该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一方面,以已存在的大学生“蚁族”为研究客体,针对这一客体提出解决措施;另一方面,将大学生作为研究客体,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途径,针对大学生“蚁族”产生的源主体,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蚁族”;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32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理解及重要意义

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更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本文结合上述定义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学生在大学期间为了实现本科学习目标以及明确未来的职业选择通过进行自我定位、职业分析、环境分析等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计划规划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应包括自我分析,职业分析,环境分析三部分内容。自我分析部分需要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认知分析;职业分析包括相关职业与自身符合度分析、职业前景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等;环境分析则包括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

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提出就是为了能够实现本科期間的学习目标并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较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至少能在三方面对大学生今后的就业起到帮助作用。第一,指导性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成为本科学习阶段的指导性计划,能够对大学生在本科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总体规划,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第二,提高就职目标明确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能够加强大学生对自身的了解,这就提高了大学生职业目标的明确性,为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第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可调控性。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自我认知能力,能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让其在毕业后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再者,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毕业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对比,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能够自我调整以应变外部环境的变化。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状况及原因

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状况

目前,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现状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问题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学校过于重视课堂理论学习而忽视规划的作用。问题二,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不到指导作用。问题三,学生缺乏相应的规划意识和能力。上述三个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应付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

2.2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从主观意识的角度出发,学校、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本身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就直接导致学校无要求、教师无指导、学生无规划的情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的主观原因也是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从规划执行的角度出发,首先,缺乏专业知识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规划不够科学,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困难;其次,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持续跟进,这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成为一纸空文,无实际意义;最后,反馈机制不完善,规划改进难以实现。最后这一点是建立在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并开始执行的基础上的,所以逻辑上如果前面两点无法实现,后面也就不存在了。

3大学生“蚁族”现象的产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逻辑联系

3.1大学生“蚁族”内涵

国内学者普遍将大学生“蚁族”定义为具有高智、弱小、群居等特点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差、生活水平不高。然而这样的定义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可以将具有这些特点的大学毕业生分为两种:一种是“被蚁族”的大学毕业生,这一部分毕业生不悲观于眼前的状况,甚至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认为“蚁族”只是人们给予他们的标签,他们自身并不认可这一标签;而另一种则是“蚁族”大学毕业生,这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盲目选择城市与工作之后,陷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带有悲观情绪,对未来越发迷茫。在本文中笔者将重点讨论第二种“蚁族”大学毕业生。

3.2大学生“蚁族”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蚁族”的出现绝非偶然,该群体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本文将大学生“蚁族”产生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由此展开讨论。

从内部角度来分析:第一,多数大学生择业及就业观念畸形。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盲目向往一线城市或选择热门行业,造成人才供给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同时使得市场上形成热门行业越发热门化,而冷门职业却缺乏人才的情况。第二,自我认知偏差,自我定位不清晰。没有对自身兴趣进行了解是大学毕业生盲目择业的重要原因,再者就是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很好的工作。第三,爱“面子”。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去往热门城市很有面子,于是不进行分析就盲目前往,最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由于面子问题,又不愿做出调整。从外部角度来分析:第一,政治体制环境因素。国家制度、政策等都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例如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形势变得愈发严峻,这为大学生“蚁族”的产生营造了市场人才供求畸形的环境,户籍制度的存在又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里无法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福利制度,因此生存环境恶化。第二,经济环境因素。首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市场经济的波动也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收入水平。第三,文化环境因素。盲目“崇拜”大城市和热门行业的主体并非只有大学生,实际上,盲目“崇拜”大城市和热门行业是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样的心理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使其在做出就业选择时带有明显的迎合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倾向。第四,家庭环境因素。探讨影响大学生“蚁族”产生的家庭环境因素,首先需要提到就是大学生“蚁族”的家庭条件大部分一般甚至较差,在他们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家庭对其的支持相对较少,这也是大学生“蚁族”生活水平低的原因之一。

在上述原因中,笔者认为内部原因主要作用于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是导致大学生“蚁族”产生的内在推动力,而外部因素则影响那些出现就业失败(包括就业结果与理想目标差距大的情况)的大学毕业生的生活,使他们真正成为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大学生“蚁族”。

3.3大学生“蚁族”的产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逻辑联系

正如上面我们所论述的那样,大学生“蚁族”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而在这些因素中,内部因素和部分的外部因素是内在推动力,该推动力的作用对象是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也就是大学生“蚁族”的源头,推动的结果是使大学生在没有对自身及外部环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在对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情况下针对自身条件制定学习、实践、就业计划的一个过程,它主要针对的群体就是尚未就业的大学生,能在最开始削弱促使大学生“蚁族”产生的推动力,从而减少大学生“蚁族”的产生,起到一个“治本”的作用。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对解决大学生“蚁族”问题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蚁族”的出现及数量的增加不仅仅带来了社会治安不稳定,社会认同感降低等问题,还会产生人才浪费,教育资源投入无法得到回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阻碍。然而我国学者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并不多,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都针对已存在的大学生“蚁族”问题,这部分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免有些“治标不治本”,实际上,对大学生“蚁族”问题,应该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一方面,以已存在的大学生“蚁族”为研究客体,针对这一客体提出解决措施;另一方面,将大学生作为研究客体,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途径,针对大学生“蚁族”产生的源主体,提出解决办法。本文主要讨论后者,即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解决大学生“蚁族”问题的措施。

4.1营造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氛围

通过营造氛围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让他们自发进行规划,从而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自我提升计划。要想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就需要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大学生自身,形成一条不间断的重视链条,由学校要求到教师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规划意识环境,再从教师到学生,组成针对性的规划主体行动者,教师提供指导,学生在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4.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培训,提高规划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一些大学生虽进行过规划,但是规划内容、方式等不够科学,使得后续无法执行,规划因可操作性不强成为一纸空文,从而无法发挥效用。进行专业培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掌握度和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可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学生的培训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大学生入学初期的培训,主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在本科期间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能力;第二个阶段为大学生毕业前的培训,主要针对就业选择,笔者认为这个阶段在本科三年级进行的话,更有利于后期进行调整。

4.3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与反馈

规划制定之后要保证执行,在執行过程中需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根据对自我的分析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掌握不断更新规划的具体内容以适应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执行和反馈实质上是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的重要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带有预防性质的措施,虽然它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而非大学生“蚁族”,但是它恰恰能够从大学生“蚁族”产生的源头上入手,通过科学规划,分担甚至规避失业风险,从而抑制大学生“蚁族”数量的增加。这也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得以实现其价值。

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蚁族”问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从源头上减少大学生“蚁族”的产生,还在于它可以在其功能得到印证之后走向一个更加规范科学的轨道,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的良性循环将不局限于解决大学生“蚁族”问题,更让人期待的是它也会在社会整体的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菁.我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SWOT分析[J].职教论坛,2010,(20):87-88.

[2]刘新庚,李炎利.大学生“蚁族”择业从众心理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10(03):1-3.

[3]周劲波,陈丽超.中国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从“蚁族”谈起[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01):61-63.

[4]周红利,杨波,张杰.“蚁族”:教育与收入的背离?——郑州市“蚁族”群体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3,(06):30-33+49.

[5]李璐璐,张建萌.大学生“蚁族”问题对策研究——基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视角分析[J].经贸实践,2016,(22):161.

[6]张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家庭背景关系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64-66.

猜你喜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蚁族就业问题
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研究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