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兰稻香千百年奏响黎家丰收曲

2019-02-18 15:29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旱稻青松白沙

山兰稻,属于黎族的山地旱稻,是黎族先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实践中筛选出来的,根据海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培植出来的适于旱地、刀耕火种的旱稻品种。

在海南漫长而原始的农耕历史中,山兰稻一直是黎族人民赖以为生的口粮,从原始时代到现代社会,山兰稻也从未消失于黎族人民的饭碗,一家煮饭,全村飘香。

一株旱稻,穿越千年,书写出一部属于黎族的农耕历史,也记载下勤劳的黎族先民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向大地索要果腹之粮的那一份勇敢。如今,香飘千年的山兰稻,在每年的11月,用更加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奏响黎家丰收曲,让黎族山兰稻文化在我们的唇齿间长流。

白沙“啦奥门”名声越叫越响

白沙是海南黎族先民聚居地之一。千百年来,满山的山兰稻,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白沙儿女,也衍生了灿烂的黎族文化。

在白沙青松乡,每年11月山兰稻飘香时,当地黎族群众会用传统的祈福仪式,在嘹亮悠远的黎族庆丰收山歌声中,邀请宾客吃山兰新米,庆祝丰收。一米穿越千年,黎族山兰稻文化在唇齿间长流,这一庆丰收的传统习俗也得以保留,并渐渐演变成白沙黎族的传统节日——“啦奥门”丰收节。

山兰飘香,稻满仓。11月11日下午,2018白沙“啦奥门”丰收节活动走进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在拥处村根深叶茂的千年大榕树下,按照黎族古老祈福仪式,身着节日盛装的黎族同胞手捧着一捆捆山兰稻穗,在感恩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在虔诚祈福年年丰收。

满饮一杯山兰酒,尝一口山兰新米饭,再细品黎族节庆米糕、三色饭、竹筒饭等,亲手体验黎乡原生态山兰稻的收割流程,亲身感受黎族沿袭千百年的丰收节庆……宾客们惊喜地发现,白沙黎族“啦奥门”丰收节的学问可不小。在黎语里,“啦奥门”寓意吃新米、庆丰收,“灿门”寓意挑稻谷,“摸门”寓意磨米,“帆门”寓意“脱米粒”,“巫吐溜”寓意篝火晚會……

为了丰富活动文化内涵与互动体验性,2018白沙“啦奥门”丰收节还精心组织了黎苗乡宴及黎苗歌舞、白沙非遗展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各地宾客在黎族长桌宴上“一站式”品尝白沙各类特色美食,感受黎族丰收节庆气氛。同时,还可以通过“非遗”泥片制陶、古法磨米、舂米打米粑等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尽享白沙黎族丰收节的风情与乐趣。

中共白沙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志群介绍,千百年来,“啦奥门”已经成为黎族人民庆祝丰收的特色文化。自2017年白沙黎族自治县首次启动“啦奥门”丰收节以来,白沙山兰稻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有力提升了白沙民族活动的文化影响力,“啦奥门”成功申报白沙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海南黎族文化里,这一传统是除“三月三”之外又一盛事。

野生山兰稻汉代被“驯化”

山兰是海南黎族百姓传统种植的一种山稻,海南全省目前山兰稻种植面积约有8000亩,其中白沙县的种植面积4600亩,占全省半数。

46年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三亚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发现了一株野生水稻,从而改写中国粮食低产的历史。而早在两汉时期,海南岛西部的少数民族先民就已经“驯化”了野生旱稻,并将之作为主要的口粮来种植。据《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记载:儋耳、珠崖郡“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禾稻”即旱稻,但据我省西部缺水的地理环境,应是山兰稻无疑。盛唐名臣李德裕《贬崖州司户道中作》诗中的“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苏轼《和劝农诗六首有序》(二)中的“天祸尔土,不麦不稷。民无用物,怪珍是殖。播厥熏木,腐余是穑。”等等,都描述出了黎族先民种植山兰的生动场景。

关于山兰稻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明代。明代《海槎余录》这样记载:“徐徐锄转,种棉花,又曰具花;又种旱稻,曰山禾,米粒大而香,可食。连收三四熟,地瘦弃置之,另择地所,用前法别治。”

海南琼山人唐胄主修的《琼台志》卷八《土产上》中这样记载:“稻,粳糯二种。粳为饭米,品著者有九:曰百箭……曰山禾。择久荒山种之,有数种,香者味佳。黎峒则火伐老树挑种,谓之刀耕火种。”“山禾”就是山兰稻。

1932-1933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崖县(今三亚市)发现了“庞粒”的野生稻种,在保亭亦有类似的野稻栽培种发现。

根据大量史料的记载,民国时期,山兰稻的种植在海南岛西部地区仍旧普遍,新中国成立后,优秀水稻品种的广泛种植,才慢慢使山兰稻的种植面积减少。

如今,海南独有的山兰稻不仅仍在继续种植,甚至还走出国门,生长在非洲国家科特迪瓦的海岸边,为当地居民提供着可靠的食物来源。而千年的时光并未冲淡黎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每到山兰稻收获的季节,黎族同胞们会用盛大的庆祝仪式来回馈自然的赠予。

千年不变的刀耕火种方式的“技术突破”

种山兰稻,是过去黎族同胞一种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一年一造,不用耕作翻土,就在砍山后放火烧过的土地上播种、管理、收获。白沙“啦奥门”丰收节现场展示了黎族先民们种植山兰的情景:在种植山兰之前,先举行简短的祭拜仪式,祈求五谷丰登。随后是“烧山”、“播种”。男性挖洞,女性下种,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民歌,还跳起了劳动舞,让观众穿越了千百年的时空,感受了一番黎族古老的刀耕火种方式。

千年来,关于山兰稻的种植方式从未变过,都是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盛唐宣宗年间,被贬谪来崖州的名臣李德裕曾在《贬崖州司户道中作》诗中,用“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来描述海南先民刀耕火种的场景。

山兰稻的种植特点,决定了其无法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目前,省内仅有白沙、五指山、琼中、保亭、乐东等地有种植山兰稻。近年来,在省农科院山兰稻技术团队的指导帮助下,白沙山兰稻种植面积也从2016年的不足千亩,增长至2018年的4600亩。经初步统计,截至今年底,全省山兰稻种植面积约有8000亩,白沙占全省半数。白沙种植的山兰稻品种也在不断完善中,除原有山兰红、山兰糯、山兰香、山兰黑糯等6个品种外,今年白沙青松乡首次试种300亩山兰陆1号高产品种,迎来了不错的收成。未来3年至5年内,白沙将推广种植山兰稻高产品种至上千亩,以帮扶当地更多的贫困户及农户实现增产又增收。

山兰稻产业前景看好

山兰米是很珍贵的食物,有关资料记载,“其粒绝白”,“一家煮山兰饭全村香”,营养丰富,是黎族招待贵客的珍品。在物以稀为贵的现代社会,黎族传统的山兰米慢慢成了消费者的宠儿。据介绍,随着科研机构不断公布对山兰稻的研究成果,种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让山兰稻的价格节节攀高。山兰稻谷分籼稻和糯稻两大类,每个大类又分多个具体品种。比如籼稻分香米、红米、紫米等。香米口感好,香味浓郁,深受歡迎。红米、紫米,富硒品种,也深受人们喜爱。品质好、营养足、口感佳,近年来山兰稻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价格也持续走俏。

在山兰稻日渐走俏的前景下,由于山兰稻的种植特点,种植规模和产量成了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青松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立斌介绍,最初青松村山兰稻种植规模仅有四五百亩,产业不成规模;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产量不上去,市场销路也较为平淡。近年来,在省农科院务实帮扶下,青松村的山兰稻种植规模逐年递增,截至今年增至1750亩,除原有的山兰红、山兰糯、山兰香、山兰黑糯等6个品种外,今年首次试种的300亩山兰陆1号高产品种也迎来了收获。

“前两年,我们种植的山兰稻亩产约为120公斤,真没想到,今年这个高产品种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捧着挂穗累累的山兰稻,贫困村民张光明难掩内心激动。据悉,他今年种植了7.4亩山兰陆1号高产品种,每公斤收购价为14元,仅此一项,今年大约能入账2.3万元,脱贫致富成效喜人。

近日,在海南省农科院牵线协调下,海南恒达伟实业有限公司一行专程赶赴青松村签约交付10万元订金,认购5万公斤山兰稻。这对于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青松村的1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据了解,目前青松乡山兰稻种植面积约有4000亩,其中青松村约占1750亩,预计该村今年产量将近20万公斤。按照规划,未来一两年,省农科院粮作所将继续在青松乡推广山兰陆1号高产品种至上千亩,以帮扶当地更多的贫困户及农户实现增产又增收。

青松兴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优坚介绍,此次签约的5万公斤订单优先向青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购,每公斤收购价为14元。

“这只是长远合作的一个开始。”海南恒达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艺伟介绍,未来,将依托青松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将山兰稻包装成特色旅游产品,有效提升品牌效益,进一步延伸山兰稻的产业链条,山兰稻产业的前景十分看好。

猜你喜欢
旱稻青松白沙
唐山地区旱稻种植技术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丰收歌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白沙水库
磷酸镁铵缓释肥在旱稻上的减肥增效试验研究
白沙涧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林青松
白沙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