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9-02-18 06:28苏维
卷宗 2019年35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挑战对策

苏维

摘 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性,个性化,隐蔽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更为严峻,要求手段更加专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体现,是高校深化改革,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外在需求。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是加强心理专业知识普及,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助人并自助,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心理咨治工作机制,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医院协同合作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挑战 对策

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众幸福感”。[1]文件同时要求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使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多元化,心里塑造及价值观的养成面临更多选择,这也使得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更为多变化。

1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1.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性致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更为严峻

世界教科文组织提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幸福安康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可以自我实现,能够应对生活中正常压力,能够有效地工作,能够为集体作出贡献。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国内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学生群体之中,近几年高校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学生心理问题也多发,抑郁症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主要杀手,有数据统计指出:对全国6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22.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上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44.1%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对17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4%,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2]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环境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与择业问题,恋爱问题,家庭问题。

1.2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隐蔽性要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更加专业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具有一个长期的潜伏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问题才会凸显。当前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大学生更加有群体意识,由于不愿意被群体孤立,被另眼看待,导致对于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表现为无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心理问题,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对于心理问题羞于启齿,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等,这让心理问题更具有隐蔽性。另外,即使有些学生发现自我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在求助他人时由于对方不够专业,导致忽视心理问题的发生或进行错误的心理疏导的结果产生,这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被掩盖。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提高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水平。

2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高校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体现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立德树人不仅要立德,更要育心,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是决定高校立德树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社会各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及发展速度加快,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及稳定性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社会性人格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获得职业成功,促进自我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体现。

2.2 高校深化改革,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外在需求

在新形势下,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国家建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促使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从重课堂、重理论,轻实践向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决定因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综合素质是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阶段,猎奇心强,头脑灵活,情绪变化大,精力旺盛,容易意气用事,受到外界影响的年龄特征。网络环境复杂,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甚至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他人扰乱社会治安的工具。因此,心理健康对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意义重大。

3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心理专业知识普及,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大学生常见心理和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对于如何诊断,如何治疗高校应该进行全员普及。辅导员、班主任作为身处学生工作的前线,工作中与学生沟通最多,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从而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能够起到提前预防作用,做出正确的干预,引导学生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对于学生来说,对心理问题的无知也能造成心理问题并恶化,比如说不能正确认识抑郁症,抗拒吃药,不能正确认知自己。在进行心理专业知识普及时,将课程、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媒体形式来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消除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误解和疑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3.2 强化大学生助人及自助,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应该做好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大学生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心理铺垫,对如何正确处理大学生活中出现的人际关系交往问题,学业问题,情感问题做好心理准备。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大学生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在为未来奋斗上,让自己忙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长征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得与失,名与利。帮助学生培养高雅兴趣,指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义工行动,在不求回报的付出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自己是第一责任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心理问题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并借助科学的方法战胜的,心理问题的治疗自身的意志力和信心非常重要。

3.3 深化心理咨治工作机制,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医院协同合作体系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打通学校与医院,线上与线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通道。做好普查工作,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背景和心理变化,在心理问题高发时间段如秋季开学,春季开学,毕业季,春季高发时间段能够做好预防和干预工作。为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实现治疗过程,治疗方案共享,实现能够持续关注和治疗。建立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治疗医院、精神卫生机构的预警系统,打通绿色通道,让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危机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建设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筛查及干预的APP平台,让同学们可以在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心理测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EB/OL],20119-7-15.

[2]王琳.重庆市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