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云南取得的辉煌成就

2019-02-19 02:56黄小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云南民族建设

文 黄小军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立足边疆、锐意进取、共同奋斗,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改革开放破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新时代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70年来,云南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大提升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1950年云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9.53亿元。1995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2012年经济总量跨上1万亿元台阶。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近1.8万亿元。2019年上半年云南实现生产总值7957.43亿元。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1949年,云南仅有1400个小型工业企业,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只有64元,工业经济非常落后。70年来,云南集中力量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构建起“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产业迭代体系;以“两型三化”为核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八大产业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中国成立前,云南交通设施建设非常落后,运输几乎全靠马帮。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八出省五出境”铁路、“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两出省三出境”水运建设全面推进。截至2018年底,云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98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3856公里(高铁运营里程1026公里),通航运营机场15个,航线实现昆明至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能源网络贯通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全面覆盖,物流网络加快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大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云南始终把增收作为民生之要,努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1950年的117.6元增至2018年的3.35万元,增长283.7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52年的47.5元增至2018年的1.08万元,增长225.7倍。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云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心,坚定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地区及深度贫困县,以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及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取得决定性成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18年的5.39%,2020年将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50年,云南85%的人口是文盲或半文盲。70年来,云南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底,云南有高等学校81所,中等职业学校41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579所,幼儿园10156所。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18%左右。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加快推进。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70年来,云南通过实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清单和业务流程,基本建成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全面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不断提升保障水平,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

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到2018年底,云南医疗卫生机构24958个,实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标准,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从1949年的991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30.20万人。云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520.34万人,人均预期寿命达74.7岁。

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大跨越

民族团结实现大发展。1951年,云南普洱专区各族人民立碑盟誓:“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70年来,云南始终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把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长期重要工作。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相待,真正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关系。通过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个民族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进步实现大跨越。70年来,云南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从原始生产生活状态一步千年,跨越到社会主义,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民族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年均增幅多年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行动计划,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万人减少至2018年86.5万人。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已率先实现整族脱贫,其他直过民族也将在2020年以前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

民族文化实现大繁荣

文化事业全面进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改善。以“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为载体,点线面结合,上下联动,城乡统筹,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逐步形成了以大企业带动、大项目引领、大园区承载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民族文化保护不断加强。抢救保护各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数十部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先后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云南各地深入实施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加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科学编制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和区域性文化生态区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使每个世居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特色村寨。

对外文化交流亮点频现。云南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利用“艺术节”“文化周”“博览会”“文化论坛”“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和渠道,更广泛地向世界宣介云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对周边国家文化辐射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大改善

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污染防治从单项、局部、被动治理到综合、全面、积极治理,污染治理格局发生深刻转变。通过制定措施和行动计划,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

绿色发展之路更加坚定。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气候优势,发挥能源支柱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水电、光伏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打造好“绿色能源牌”。依托生态多样性资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绿色产业规模和延长产业链,打造好“绿色食品牌”。融合生态、气候、民族文化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民族文化旅游,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稳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总目标,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快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保护好水生态,加强湿地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构建“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推动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2012年到2018年,云南森林覆盖率从50.03%提高到60.3%,州市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一直在98%以上。

对外开放实现大转变

主动构建开发开放新格局,互联互通不断提速。重点推进“两廊六道,一中心、多节点”的综合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建设,边境干线公路贯通工程基本实现边境县、市间的连接,内畅外联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初步形成。滇中与沿边地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对接,逐步形成了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昆保芒瑞、昆磨、昆河3条大通道为主线,滇缅、滇老、滇越3个国际经济合作圈为支持的“一核三线三圈”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空间新格局。

开放合作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部署,对内深化与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交流合作,对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截至2018年底,云南共有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4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5个,已建成7大类18个开放合作功能区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重点开放平台,拥有19个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贸易伙伴拓展至206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8月26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辐射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抓好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设立云南驻外商务代表处30个,实现南亚东南亚全覆盖;持续深化与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的经济交流合作,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南北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努力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全面建设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大提高

坚定维护核心,坚决服从党中央。云南始终坚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提升政治能力,切实担负起维护边疆团结统一的历史重任。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战略部署,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党组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党员结构日益优化,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升。突出思想教育和能力提升,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推出了杨善洲、高德荣等一批先进典型,为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找到了榜样。研究出台一系列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难困苦的地方锻炼选拔干部,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建功立业新时代中书写奋斗新篇章。

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的执政根基得到夯实。云南坚持从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特殊性出发,推进和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全面提升边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深化“国门党建”,开展“云岭先锋”创建活动,推进“红旗飘飘”工程,实施党建脱贫“双推进”。先后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民族文化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用民族干部、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节庆、民族文化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实现“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目标要求,不断筑牢固边兴边的执政根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云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政治立场,坚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重点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四风”问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已经形成。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定重构云南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决心,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以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反面典型为借鉴,深刻吸取教训,彻底清除其恶劣影响;开展扶贫民生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蝇贪”和“微腐败”;聚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领域重点工程,深挖严查污染防治、环境保护问题背后的腐败行为。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云南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从政环境清明干净。

猜你喜欢
云南民族建设
我们的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多元民族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