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四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

2019-02-19 07:27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原书记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云南省云南文明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原书记、教授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切希望,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云南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发挥区位生态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最美丽省份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新担当新作为。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突出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云南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成效显著、经验宝贵,走出了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特色之路。

结合省情制定发展规划。2008年,习近平同志视察云南时提出了“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七彩云南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殷切希望。2009年,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颁布实施《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9—2020年)》,提出了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载体,努力构建生态文明产业支撑体系、生态文明环境安全体系、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生态文明保障体系,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部署。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美丽云南”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出台《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2014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共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

初显水清天蓝山绿的云南魅力。云南空气新鲜、阳光明媚、空气质量好,全省区域环境质量好或较好的比例高出全国11.2个百分点,全省18个主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大江大河水质好,云南境内有金沙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水质符合地表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总河长的85%,比全国高出近20个百分点。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和治理成效好,抚仙湖、洱海、泸沽湖被列入国家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改革开放40年,云南森林覆盖率从历史最低时期的22.57%上升至59.7%,森林蓄积量19.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实现双增长。

生态保护与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按照建管并重的思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了政府指导、科技支撑、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8年9月21日审议通过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全国首家制定并通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全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一批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社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近年来,云南省把生态基础、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始终坚持不懈抓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和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逐步建立起生态、循环、低碳的经济运行体系,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云南省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坚持把节能作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抓手,通过规划引导、制度保障、政策激励等多种手段,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全民节能行动、关闭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创建等系列行动,支持一大批节能降耗项目的建设,推动云南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狠抓节能标准的修订工作,云南省高耗能产业盲目、过快发展的现象得到遏制;通过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对云南省节能工作形成有力支撑。

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从2009年开始,云南省立足省情,发挥财政引导效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对下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由生态补偿性转移支付、生态保护性转移支付、区域引导性转移支付、政策性补助四个部分构成,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监控与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国家公园建设开创先河。云南省从1996年就开始探索建设国家公园,2006年云南省政府决定建设国家公园,同年建立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成为我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2008年成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按照“研究—试点—规划—标准—立法—推广”的步骤,先后建立8个国家公园。

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经验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发展战略。为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云南省于2006年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并提出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坚持生态立省和环境优先的思想,坚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运用多种手段保护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发展道路。云南注重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可持续性,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根据自身生态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较早提出和实践“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一是依托生态多样性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作山地牧业、山地林业、林下经济等高原特色农业,打造绿色和有机品牌,做大绿色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直接增加各族群众的收入;二是发挥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民族文化旅游,使云南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三是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水电开发优势,大力发展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

坚持改革创新、综合治理发展举措。云南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绿色发展理念运用于制度设计;在国内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引入“一票否决制”,加强对高原湖泊环境治理保护的纪检监察,用环境质量倒逼环境管理转型。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积极开展全省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草、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淘汰落后产能、降低GDP能耗、节能减排、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和谐发展;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举措。

坚持民族进步、生态良好发展特色。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云南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比较优势,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高原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等举措,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与监管制度,逐渐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搭建帮扶平台,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在全国率先实施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和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助学补助工作,将边疆民族地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城乡低保,提升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新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聚焦人口较少民族和佤、拉祜、傈僳等特困民族地区,加强安居房建设和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等一系列帮助民族地区改善民生的举措,全省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最美丽省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一起动手,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云南深入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切实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实践,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对待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把云南建设成为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中国最美丽省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云南样板,谱写好中国梦云南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凝聚了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和愿望,传递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云南强音。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

猜你喜欢
云南省云南文明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请文明演绎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漫说文明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