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蔬菜产业现状特点和发展思路

2019-02-19 12:26吉甫成
长江蔬菜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浏阳市浏阳蔬菜

吉甫成

(湖南浏阳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410300)

浏阳市地处长江以南,湖南东部,蔬菜产业已成为浏阳市确定的“八大特色产业”之一,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国内外蔬菜贸易中各种准入制度的相继出台及实施,使蔬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日显突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新形势,浏阳市正在努力解决当前蔬菜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蔬菜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提升浏阳市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1 蔬菜产业现状和特点

1.1 蔬菜产业现状

①政府引导,蔬菜生产稳步发展 据浏阳市统计局统计,201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万hm2(复种),以辣椒、豇豆、茄子、黄瓜、茼豆(菜豆)、小白菜、蕹菜为主。蔬菜总产量95万t,外销蔬菜75万t,蔬菜总产值12.5亿元,蔬菜总产值占种植业比重达31.6%。菜农种植蔬菜每667 m2人均纯收入达10 880多元。

2018年浏阳市共推广应用钢架大棚66.7 hm2,竹架大棚453.3 hm2,地膜及中小拱棚覆盖面积达0.4万 hm2,遮阳网覆盖 0.17万 hm2,无滴膜覆盖20万m2,防虫网覆盖15万m2,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 500盏,防治面积达1万hm2。栽培设施的推广应用为浏阳市蔬菜的反季节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市场运作,外地市场不断拓展 浏阳市蔬菜销售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配送、电商、个体门店直销等,销售主体主要有配送机构、蔬菜协作组织、个体运销户等。2018年全市48个蔬菜协作组织,销售蔬菜48万t,占全市外销蔬菜总量的64%,其销售量和销售率都是最高的;全市有3 400个个体运销户,销售蔬菜26万t,占销售总量的35%。从销售结构和目标市场来看,浏阳蔬菜最大的销售市场是市外省内市场。直销窗口的设立、流通网络的建立,为浏阳蔬菜销往湖南全省乃至全国打下了基础。

③强化监管,蔬菜市场逐步规范 浏阳市先后建设了友华、雄丰、新期绿、龙得水等30余个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了浏阳白丝瓜、白菜薹、豇豆、白黄瓜等10多个品种技术操作规程,编写了《浏阳市无公害蔬菜操作技术规程》;对全市30多个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二维码溯源。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完善蔬菜质量监管体系,提升蔬菜无害化水平。浏阳市蔬菜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0.89万hm2,认证基地4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个数155个、产量54.17万t;绿色蔬菜产品认证个数7个、产量6.139万t;有机蔬菜产品认证个数2个,产量1.2万t;全市农残检测合格率在99%以上。一系列强化监管措施,使浏阳市蔬菜市场逐步规范。

④企业、个体并进,蔬菜加工能力不断扩大 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是增强蔬菜市场调控能力和蔬菜生产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浏阳市引进了湖南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典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蔬菜深加工,生产净菜、脱水蔬菜、冷冻蔬菜、保鲜野生菜、素食菜、泡菜、腌渍菜等,年实现产值8 000万元。此外据不完全调查,全市现有集体、个体蔬菜果品加工厂150余家,加工素食菜、酱腌菜、盐渍菜、清水菜、蔬菜果脯等10多类品种。如雄民食品厂、兴盛食品加工厂等加工的盐渍藠头、盐渍刀豆、辣椒酱、老干妈等,远近闻名。

1.2 蔬菜产业特点

近年来浏阳市蔬菜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①点多面广,产业规模初现 蔬菜生产点多面广,菜地常年呈基地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全市600 hm2以上的乡镇4个,分别是古港镇、高坪乡、普迹镇、沙市镇;333.3~600 hm2的乡镇7个,分别是达浒、官渡、葛家、镇头、北盛、大围山、太平桥;266.7~333.3 hm2的乡镇5个,分别是沿溪、大瑶、永安、三口、洞阳。66.7 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村有12个;53.3 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村有19个,33.3 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村有44个。

②一村一品,生产特色明显 蔬菜基地生产,一村一品特色明显,如浏阳市关口办事处水佳社区四季园,以生产白黄瓜、苋菜、芹菜及葱蒜类为主;荷花办事处浏河村,以生产丝瓜、早辣椒为主;古港镇仙洲村,以生产白黄瓜、茄子、茼豆为主;官渡镇南岳村,以生产西葫芦、早茄子和秋茄子、秋黄瓜为主;达浒镇书香村、金石村以生产马铃薯、茄子为主;高坪乡新建村、志民村、南枫村以生产辣椒、藠头为主;大瑶镇强盛村,以生产豇豆为主等。茬口安排出现了多种模式,如大瑶镇强盛村是豇豆—水稻—冬菜茬口;普迹镇书院村等是毛豆—水稻—白菜薹茬口。

③反季生产,“候鸟”菜农南下 在浏阳市葛家、镇头(种植辣椒)、沙市(种植冬瓜)等乡镇活跃着1支3 000多人的“候鸟式”菜农,他们在浏阳收获完春夏菜后,于每年8~9月迁移到海南省各县区,通过统一租地、统一技术,种植冬瓜、辣椒、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每年种植面积达1 333.3 hm2,供应秋冬淡季及元旦、春节期间的市场。次年2月后再返回浏阳,种植春夏菜,这支“候鸟式”菜农不但填充了淡季市场的蔬菜供应,而且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人均创纯收入达1.5万~2.0万元/a。

④专业组织,促进农民合作 浏阳各主要基地村都纷纷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组织 (协会、合作社),蔬菜协会成立了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组、运销服务组,为当地菜农开展技术、流通和信息服务。以蔬菜协会为纽带,促进了农民合作,形成了基地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的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有90多个,如官渡镇雄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普迹镇新期绿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古港镇邹家湾蔬菜专业合作社、沿溪镇友华科技专业合作社、新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

⑤技术引进,带动产业升级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是蔬菜生产取得成功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浏阳市近几年先后从外地引进201线椒、辛香1、2号辣椒,津研系列黄瓜,湘早茄、长丰茄,高产4号、之豇28-2豇豆等200多个新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套种、间种等立体栽培模式以及防虫网、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浏河村丝瓜套种辣椒、毛豆、茄子;水佳社区黄瓜套种苋菜、蕹菜,辣椒套种苋菜,苦瓜套种苋菜等;这些措施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蔬菜生产效益。

2 浏阳市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观念差,品牌意识弱

浏阳市蔬菜种植面积大,已形成了八大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但部分菜农产业观念淡薄,各蔬菜基地一定程度上各自为战,特别是有些菜农用药随机性很大,存在只要能高效快速杀死病虫就是好药的错误观念,蔬菜质量存在很大隐患。另外,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多处于就地收购、粗放上市的状态,产业观念差、品牌意识弱,制约了浏阳市蔬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2 专业菜地面积小,发展新基地难度大

浏阳蔬菜常年占地面积0.83万hm2,而专业菜地面积仅0.5万hm2,仅占60%。随着大型工程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商品菜地逐渐减少(如关口水佳、荷花唐洲等),适合发展商品蔬菜的浏阳东区、西区乡镇,因缺乏项目支撑和财政扶持而难以起步,发展新基地难度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市消费商品蔬菜的人口不断增加,蔬菜供需矛盾将日趋突出。

2.3 投入机制尚未形成,设施栽培发展缓慢

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地建设主要通过市场运作实施。而农民缺乏创业观念和投资意识,致使蔬菜设施建设一直停留在政府给点钱就建一块,不给就不建的状态。截至目前,全市的专业菜地中,钢架大棚等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只有400 hm2左右,仅占全市商品菜地总面积的4.8%;且大多数大棚有10 a寿命,即将报废。有的专业蔬菜村甚至连一个钢架大棚都没,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效益的发挥。

2.4 加工转化滞后,蔬菜产品附加值难提升

一是大路菜加工转化滞后。浏阳市常年蔬菜复种面积1.33多万hm2,各类蔬菜总产量达到91万t左右,其中腌制和干制等加工所消费的鲜菜产量不超过6 000 t,仅占总产量的0.66%。二是野生菜加工转化滞后。大围山、张坊、小河等乡镇地大物博,其中林地及灌丛面积34.2万hm2,竹笋、蕨类、食用菌等几十个野生蔬菜品种广泛分布其间,折合纯种面积约0.67万hm2,理论上可采集加工量1万t以上,但目前浏阳全市常年采集加工量500 t左右,仅占可采集加工量的5%。

2.5 机构不健全,技术服务难到位

全市常年蔬菜产值1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4%,从事蔬菜管理、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只有7人,乡镇一级没有专门从事蔬菜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蔬菜产业的发展机制没有形成,在产供销环节中,缺乏宏观调控、技术指导、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必要的服务,技术培训难到户,技术推广难到位,产量效益难提高。

3 浏阳市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必须围绕建设绿色蔬菜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带,通过现代农业理念、技术、装备的综合应用和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加快浏阳市蔬菜产业现代化建设。要重点抓好绿色蔬菜基地开发建设,积极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加强蔬菜新技术、新设施装备的集成开发;加强蔬菜生产、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控;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建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组织;开展绿色蔬菜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注册商标标识,进一步打造浏阳蔬菜品牌。

①做好全面规划,实施商品菜基地区域开发战略 浏阳东区如大围、张坊、小河等乡镇,土质肥沃,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特别是植被结构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发展生态型绿色蔬菜,是实施商品菜开发区域化生产布局的最佳地点。建议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基础条件好、蔬菜生产积极性高的镇、村做好种植规划,在政策上进行扶持,技术上进行指导,引导当地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发展东区商品菜基地。或积极招商引资,项目推动,依托龙头企业、技术能人,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开发浏阳东区商品菜基地,充分发挥东区的资源和气候优势,壮大发展浏阳蔬菜产业。

②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蔬菜生产提质增效战略 选择2~3个基础条件好的基地村,严格按照绿色农业标准化要求,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产品上市有检测,建立完善的检测监督和安全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化、生产环境安全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上市标识化为目标,建设现代型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绿色蔬菜标准化示范,为全市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提供样本,进而辐射带动全市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通过绿色蔬菜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推广,实现浏阳市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

③发展现代设施栽培,实施科技兴菜战略 因地制宜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的栽培设施及栽培技术,用现代栽培设施装备蔬菜产业,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蔬菜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重点发展抗暴雨、抗高温、抗低温的保护栽培设施,推广遮阳网、防虫网及塑料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覆盖等设施栽培技术,提高春秋淡季市场蔬菜生产的稳定性,搞好蔬菜提前、延后栽培,发展反季节蔬菜,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上市。选择1~2个有条件的基地,与相关农业大学或院校合作,建立蔬菜种子繁育基地,重点培育名、优、特、新蔬菜品种并开展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技支撑;搞好地方特色品种提纯复壮和引进繁育工作。政府可对发展设施栽培及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典型基地、科技大户等给予表彰和奖励。

④组建龙头企业,实施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战略 市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来浏阳市兴办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引进、培育规模大、水平高、产品新、外向型并具国内外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或以“公司+协会+农户”的新型协作关系,发展蔬菜生产专业村或专业乡镇,打破目前蔬菜生产加工小、散、多、杂状态,实现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促进蔬菜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建议各级政府引导和扶持浏阳市现有的集体、个体加工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联合,组建大型的蔬菜生产加工集团企业,狠抓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不断增加新品种,努力开发名优特传统产品,扩大加工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积极组织企业注册商标品牌,做好ISO质量体系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获得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和通行证。

⑤发展壮大合作社,实施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战略 浏阳市目前成立了90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菜农开展技术服务、流通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对浏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帮助其进一步完善生产、质量等管理制度。组织成立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会员的蔬菜生产流通协会,不定期召开会议,相互总结交流,推介先进经验,表彰先进组织,促进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蔬菜种植具一定规模的基地村、组,要引导菜农按照行业协会“三民四自”原则,以蔬菜生产大户、营销大户为龙头,吸收尽量多的蔬菜种植户,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做好市场信息收集、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和加工,实现蔬菜组织化、集约化生产流通。

⑥打响生态牌,实施蔬菜品牌带动战略 针对日益激烈的蔬菜市场,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大力发展浏阳市特色蔬菜,如茄子、白黄瓜、茼豆、豇豆、小红椒、冬瓜、白丝瓜、红苋菜等。以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抓好现代蔬菜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引导农民向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栽培方式转变,促进浏阳市蔬菜生产水平上档升级。积极开展绿色蔬菜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实行蔬菜产品标识包装上市,以品牌促销售,打响浏阳蔬菜的生态牌,把浏阳蔬菜品牌推向全国,并力争打入国际市场。

⑦强化地方特色,实施特色蔬菜开发战略 浏阳市野生蔬菜资源丰富,可以积极进行特色蔬菜的开发利用。野生菜属纯天然无污染食品,备受市场青睐。大力发展以野生菜、特色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及加工转化,有利于加速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要充分挖掘利用浏阳市特有的蔬菜种质资源,培育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在高科技装备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提高浏阳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

⑧开拓南方市场,实施浏阳蔬菜南下战略 加大蔬菜外销力度,积极引导菜农走向大市场,是进一步发展浏阳市蔬菜产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达,蔬菜销价较高,需求量大,浏阳市紧邻广东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开拓南方市场前景广阔。在巩固和发展长沙海吉星黄兴蔬菜市场和株洲中南蔬菜批发市场浏阳直销窗口的前提下,积极开辟广州、深圳、香港等沿海地区的蔬菜直销窗口,大力发展运销组织,培育流通大户和专业经纪人,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开拓南部市场,实现浏阳蔬菜南下,扩大市场,促进发展。同时探索利用浏阳农业信息网开展蔬菜网上销售。

蔬菜是全国人均消费量最大的食品,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确保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是保民生、惠民生、保稳定和促和谐的重大民心工程。近年来,作为湖南蔬菜主产区的浏阳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总体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对蔬菜数量、质量、品种日益增长的需要,但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通过蔬菜合作组织和从业人员的观念转变和意识提升,浏阳市蔬菜主产区的产业发展将会呈现更加良好的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浏阳市浏阳蔬菜
绿叶(浏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浏阳“双洞”苏区的历史价值
周波
周波
奇怪的蔬菜
蔬菜
浏阳蒸菜:一直不变的是小碗
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关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报名众筹承办第十三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被确认企业名单的公示
一泓潭湾梦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