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爱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2019-02-19 16:00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五四运动爱国

许 晓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100)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爱国事件。自此,中国开始探寻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以不妥协、不言败、不放弃的爱国精神踏上了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五四运动精神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体内,为饱受内忧外患的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场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鲜明旗帜,宣扬爱国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五四爱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落后就要挨打”,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先进分子对这句话有深切体认。在了解到西方国家的先进之处后,这些先进分子为了国家能够强起来,为了国家不受帝国主义侵略做出了诸多努力。因此,在国家面临主权被侵犯的危险时刻,五四运动的爆发也就成为必然。这场运动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撼动每位中华儿女的灵魂。爱国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和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不忘初心,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了众多困难和阻碍,洗刷了民族曾经遭遇的屈辱。因此,每逢“五四”,人们总会追忆那次被历史永远铭记的伟大运动,重温“爱国”精神为我们带来的强大力量。为了更加全面地把握五四爱国精神,可以从历史、政治、文化、实践等角度分析其内涵。

(一)五四爱国精神的历史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的优秀民族情感

爱国是中华儿女的立德之源和立身之本,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大程度。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爱国内涵虽有不同,但其共性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反抗民族压迫,在民族面临危亡之际敢于挺身而出。500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却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并绽放风采,就是因为有历史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这一优秀传统将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使人民不忘历史和民族使命,把保卫国家、振兴民族当做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屈原的《离骚》,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先人们的爱国情怀感染着代代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情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使人民凝心聚力,向着未来共同奋力前行。尊统一、尊中华的爱国意识在中国根深蒂固。因此,五四前后,国家四分五裂的状况引发了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公车上书、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一次次的爱国主义高潮不断兴起,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五四爱国运动。[1]五四爱国情感的爆发不是冲动情绪的结果,而是青年对民族分裂和民族压迫长期忧心的结果。五四青年既继承了古人的爱国传统,又为后人做出了爱国榜样。在国家独立、富强的新时代,当代青年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把国家、人民放在心里,拥护社会主义,凸显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做爱国主义传统的忠实继承者,以中国人的骨气助力中国梦。

(二)五四爱国精神的政治内涵:坚决地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

自从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清王朝封闭的大门,中国的噩梦就开始了。它们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朝政府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其腐败无能的特点,既不能维护国家主权,也不能庇护百姓,人民反而要经受帝国主义和封建政府的双重压迫。国家受辱,爱国的仁人志士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他们从未停止过救国救民的努力,先后尝试过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粉碎了列强要把中国彻底变为殖民地的险恶计划。但是这些运动因其妥协性、软弱性等自身缺陷,注定既不会取得胜利,也不会改变中国性质。巴黎和会的召开,进一步揭露了帝国主义不会停止侵略中国,封建军阀政府也不能保护国家主权的事实。与以往的运动不同,五四先进青年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相互勾结的,不能再对封建政府抱有任何希望,必须明确地反帝反封建,因此鲜明地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宗旨使爱国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同时赋予了五四运动独特的历史标记,使其成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三)五四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批判传统,解放思想,倡导民主与科学

1915年,《新青年》的创立代表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当时的进步青年认识到国民愚昧、封建盛行,国家就永远不会强大,救国之本就是改造国民性,使人民抛弃封建迷信,获得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思想、新思潮,动摇了封建势力的根基,其倡导的“民主”与“科学”,为五四先进青年所接受,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民主的旗帜下,五四青年对封建专制进行了严厉批判,强烈主张人人平等,反对封建压迫和奴役,力求社会中充满更多的民主、自由的气息。在科学的旗帜下,五四青年对封建礼法进行了猛烈攻击,面对封建文化的毒害,他们主张拿起科学的武器扫除迷信,用新思想武装头脑,获得思想和认识上的新提高。五四运动之后,先进青年认识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加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逐渐加深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开始接受社会主义。

(四)五四爱国精神的实践内涵:团结民众,改造社会,致力于振兴中华

青年作为五四运动的主体,其救国救民的行动充分展现了青年人热血、勇敢、不怕牺牲、敢于实践的品质,铸造了五四精神的不朽影响力。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在政治上,五四青年认识到以往旧革命失败的原因,将斗争矛头转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且团结民众、深入民众,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并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在思想文化上,五四青年积极吸纳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总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敢于对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挑战。五四运动的爱国实践经验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指导性,它时刻告诫我们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社会实践的必要性,以及团结民众的关键性。在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时代,新青年担负着同五四青年同等的重担,虽然当今的国情、处境与五四时期完全不同,但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密切联系民众的经验是不会改变的,振兴中华、实现复兴的梦想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只有永承五四青年的优良品质,永葆爱国精神,才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2]

二、五四爱国精神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讲:“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3]新时代,社会和高校更加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通过宣传和传播前辈们的优良品质,发挥五四爱国精神对青年在思想教育上的引导作用,以达到激发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精神,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巩固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做贡献的目的。有人认为五四爱国精神出现在五四时期,于今而言已经过时,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我们要认识到五四爱国精神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也必将在之后的各个不同时代得到发展和弘扬。虽然各个时期具体的爱国精神内容有所不同,但是爱国精神的价值是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五四爱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明的精神支柱,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为改造中国社会努力投身实践。我们国家今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不惜奋斗,加上选择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结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被历史实践证明的真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时代,我们坚持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四爱国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一精神的激励下,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定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个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祖国的命运负责。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亿万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奋斗的强大动力,而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渐提高的事实,使人民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有利于增强全民主人翁意识

近代中国的悲惨遭遇,使先进青年分子看清了封建政府懦弱无能的真面目,他们觉悟到实现民族独立必须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主人翁作用,以此彻底摆脱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宰割的局面。五四运动是一场全民的爱国运动,广大爱国群众的爱国行为将其主人翁意识强烈地表达了出来,并成为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个人只有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把国家的命运看成自己的命运,把国家的屈辱当做自己的耻辱,才能真心地为祖国谋未来、谋发展,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生命。不可否认,当今时代仍然存在着少部分没有主人翁意识的民众,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偷奸耍滑,不追求工作质量,得过且过,只有在涉及利益时才会展现出积极进取的面貌。因此,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宣传五四爱国精神是相当必要的,从历史角度讲,这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具体工作角度讲,这是为了增强全民主人翁意识,使人们能够将自身工作与爱国行为密切联系起来。

(三)有利于增强民众的爱国责任感

五四运动是由一次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当时挺身而出的青年学生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爱国责任感,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一百年来,由这场运动昭示的爱国主义早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因此,民众培养并增强自身的爱国责任感,是身为国家主人翁应尽的职责,也是历史赋予的任务。当今世界在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和平共处,但实则暗流涌动、波谲云诡,威胁世界和平、国家稳定的因素不断涌现。中国之所以为大国,不仅仅因为疆土辽阔、历史久远,还因为我国在经济、政治、科学、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达到了大国水平。大国身份意味着中国不仅要对本国负责,担负起实现本国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还要对世界各国负责,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减少战争的国际任务。无论是历史重任,还是国际任务,都给身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新时代青年施加了巨大压力,使青年感受到了强烈的紧迫感。五四爱国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必然会促使新时代青年把这种紧迫感转化为责任感,进而把爱国责任感转化成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实际行动。

(四)有利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伟大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我们对五四爱国精神的弘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情基础的层面,还要有相应爱国行为的体现。当初,全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曾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但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又以更加团结、更有干劲的面貌迎接了改革开放的到来,从此真正走上了摆脱贫困、日益强大的光明征途。改革开放使国家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重要阶段,如今,各族人民都为实现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目标而不懈努力,而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需手段。我们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层次原因,能够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自古弱国无外交,“公理战胜强权”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因此,新时代,为了不让屈辱的历史重演,为了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正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把握住正确的发展规律,同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国、强国之路。

(五)有利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说:“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4]爱国精神在五四运动中得到升华之后,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追求民族独立、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昂扬斗志,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其对中国事业的引导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关乎民生的经济建设上,最终在21世纪初实现了小康社会,但当时的“小康”存在诸多问题,总的来说,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巩固,国家在科技、教育、医疗等其他领域也逐渐取得了进步和满意的成绩,并致力于带领人们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前行,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争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国家建设的新目标,即到建国一百周年时,我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这一新目标的提出赋予了五四爱国精神新的内涵意义,为国家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同时激发了全国各民族的奋斗动力。

三、新时代青年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

一百年转瞬即逝,期间发生了诸多变化,今时已不同于昨日。但是,我们后辈始终没有忘记五四运动及其爱国精神,通过纪念的方式将这一精神发扬光大,并鼓励青年以史明志、立足本职、忧国奉公,以青春之心赓续五四爱国传统,以实际的爱国行动做到不负历史所托、不负时代所托。爱国精神作为五四精神的一部分,作为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基础,成就了五四运动,为其增添了奋斗、担当的底色,时至今日,传承这一精神是成就新时代中国事业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青年只有继承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自我牺牲的爱国精髓,争做发扬爱国精神的先进模范,才能同心同向、众志成城,实现更为艰难的民族复兴任务。

(一)牢牢坚持党的领导

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互相交锋、各种政治力量争相角逐、各种道路选择争相涌现。爱国青年历经五四运动的洗礼,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共产党人的为国捐躯、牺牲自我精神就充分地展现了出来,逐渐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摆脱积贫积弱局面的关键,成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领导力量。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壮大中国。

爱国必先爱党,爱党就要坚持党的领导。立足新时代,广大青年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青年要以敬畏历史、崇尚历史的心态研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不可遗忘的近现代史、辉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从内心深处理解并结合五四爱国精神,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行等重大问题的答案。第二,听党话,跟党走。广大青年要做到心中有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响应党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拥护党的政策,维护党的地位。第三,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广大青年在复杂多变的新时代,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强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团结在党的周围,续写新时代中国事业的新辉煌。

(二)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五四时期,国家本就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巴黎和会的召开不仅没有改变这一局面,反而对我国进行变本加厉的侵权。这次和会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并且竟然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外交结果严重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五四运动的兴起,让中国不再畏惧强暴,走上了反对民族分裂,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道路。五四运动的先辈们、中国革命的烈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诫我们,国家的尊严就是个人的尊严,国家的命运就是个人的命运,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祖国领土完整、民族主权独立,个人才能有尊严,生活才能有保障,人生才能有价值。

当代青年传承五四爱国精神,就要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第一,自觉维护祖国利益。我们青年要把维护祖国利益当做自己的神圣职责,时刻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理想相结合,把个人志向同发展国家相结合,以家国情怀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第二,增强国防意识。国防关系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是守护我们美好家园的安全保障。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时刻心系国家安危,不断增强国防意识,了解国防、关注国防,为国防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第三,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当前,虽然我们处于和平稳定的氛围中,但是绝不能忽略危险因素的存在,一定要居安思危,向五四先辈们学习,自觉维护国家尊严,不向恶势力低头,同破坏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反对并制止一切不利于国家统一的言行。

(三)积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五四运动有两个主要的内容:一是救亡,主要反对帝国主义和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充满浓厚的政治色彩;二是启蒙,主要在思想文化层面,也就是新文化运动,主张西方个人主义的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的传统道德。当时先进的五四青年认为,文化的落后才是导致国家社会落后于世界的真正根源。鉴于此,在新时代弘扬与传承五四爱国精神,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找到了新的方向,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坚定实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密切联系起来,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从而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果,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从此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可以对他国形成吸引力,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影响力、竞争力。在各种文化思潮交叉存在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任务也更为迫切。因此,新时代青年爱国就要尽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对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新时代青年应当将这“八字箴言”牢记于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身文明素养。青年要提高塑造自身高尚品格的意识,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远离低俗文化和不良嗜好,以正确的道德认知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品味的人生。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诚服务群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五四运动再次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告诉我们:人民是把握历史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因素。自党成立以来,人民立场就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动指南。党只有把人民立场贯穿到国家事业中,把人民是否赞同、拥护、答应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真诚服务群众,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增强民族凝聚力。

当代青年传承五四爱国精神,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诚服务群众:第一,唯实唯干不忘使命与担当。历史赋予了我们建设国家、发展国家的使命,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以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精神完成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同时,我们要坚持原则,国家的红线底线坚决不碰,敢于较真,忠于事实,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动向和消息,把人民的事时刻放在心中。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问题,若只重视理论,忽视实际,就会造成本本主义;若只重视实际,而不学习研究理论,就会造成经验主义。无论是本本主义还是经验主义,都会对国家事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终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

总之,当代青年要熟读五四历史,以史为鉴,锻炼坚韧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使五四爱国精神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同时充分发挥其当代价值,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五四运动爱国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