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中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探讨

2019-02-19 20:49肖剑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用药治疗心血管情况

肖剑光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

福建福州350001)

前 言

心血管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以及病情发展速度快等多种特征,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联合用药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联合用药不合理所导致的不良反应问题,一直是医学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2]。联合用药不合理会加剧患者不良反应,同时延误患者病情。这种情况下,针对心血管联合用药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于保障心血管病联合用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提升心血管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观察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并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受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其中包括31例男性患者和39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58~79岁之间,平均年龄(67.72±3.24)岁。

1.2 研究方法

对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联合用药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这一过程中,需要分析记录患者的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所存在问题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包括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过程中对于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借助SPSS20.0软件来完成。

2 结果

2.1 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联合用药后一共有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包括5例药物中毒和2例出血,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7/70)。

2.2 心血管疾病患者联合用药存在问题情况

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一共出现了5例联合用药配伍禁忌情况,其中包括3例呋塞米注射液和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联合使用的情况以及1例用药医嘱中存在地西泮注射液和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联用的情况。由于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联合用药不合理问题的几率为7.14%(5/70)。除此之外,还有6例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联合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其中1例为卡托普利与呋塞米相互作用、2例阿司匹林等药物联用不当、1例美托洛尔联用不当以及2例华法林联用不当。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联合用药不合理问题的几率为8.57%(6/70)。

3 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问题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非常多,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一些医生习惯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3]。一般情况下,在对心血管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进行治疗这一方式,其取得的治疗效果往往要比单一的药物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更加显著[4]。但是不过在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如果医生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疗效判断不清晰,则稍有不当便会适得其反,不仅会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严重时还会进一步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紧张素在转换酶抑制剂过程中,会在现钙离子拮抗剂的长期使用下,使患者的血压始终处于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同时还可以使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保证患者心脏的舒张功能,达到降低机体排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以及使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得到明显好转的治疗目的。但是如果医生对于联合使用药物的相关作用机制了解的不够全面,这样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后果[5]。

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后不良反映的发生率,需要充分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具体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等。其中药代动力学主要是指两种药物对对方代谢情况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比如:当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与肝酶诱导剂联合使用时,会进一步促进心血管肝脏中的代谢,以此来保证治疗效果。药效动力学主要包括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药力作用机制的影响,常见的有硫氮→酮、拉帕米与β阻滞剂联合使用时,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低血压、房室传导受阻和窦性停搏等现象。

3.2 对特殊心血管疾病群体给药时的注意事项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联合用药治疗期间,特殊心血管疾病群体(包括老年人群和女性妊娠期患者)用药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人群。对此,笔者针对特殊心血管疾病群体给药时的注意事项作出总结: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用药研究中,基本上会将女性患者排除在外,究其原因,主要与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联合用药之后,获益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6]。因此,针对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判断是否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对于老年群体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可能会引起的药效学特征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对其联合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除此之外,出于对患者个体化差异的考虑,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时,应该以年轻患者用药剂量的1/2或者1/3作为初始给药剂量,之后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用药剂量作出适当的调整[7]。

3.3 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问题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剂量控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患病时间以及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情况,从而合理确定最终的用药剂量。这一过程中,由于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本身的生理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部分药物的联合使用过程中,也应该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时间的分析研究中,相关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时间与其用药安全性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应结合药物类型合理选择用药时间:如为降压药物,尽量指导患者晨服,以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此外,速尿类药物的用药时间应尽量避开睡前,以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受到影响[8]。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着联合用药问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联用。

猜你喜欢
用药治疗心血管情况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个体优选用药治疗方案对精神分裂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