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农作物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2019-02-19 23:36
新农民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示范田大田田间管理

周 伟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德归镇政府,河北 文安 065800)

俗话说得好:“三分种,七分管”,做好大田农作物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将大大提升农田丰产效益。具体工作开展,应自这几方面安排:

1 做好病虫害预警,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

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实现大田作物增收,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很有必要。由此,当前气候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又到高发季节,做好病虫害预警,是大田农作物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重点应关注的环节。

第一,做好灾情预警。配合农业、气象部门,完善灾情预警预报机制。出现灾情时,组织专家深入灾区,走向田间地头,了解病情,区分对待,针对不同地块、不同作物制定保丰产方案,引导民众科学化防治病虫害,确保来年有个好收成。第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要有针对性,结合本地气候变化,重点做好蝗虫、棉铃虫、棉蚜、白粉病、红蜘蛛等病害的预测工作,统防统治,落实综合性防病虫害措施,将病虫害降低到最低。

2 重视中后期管理,为夏粮丰产典型基础

本着“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原则,切实落实好大田农作物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以冬小麦为例,后期田间管理的重点在于:第一,做好灌浆期肥水管理,落实好麦黄水浇灌工作,确保小麦干粒重。第二,做好干热风的预防工作,密切关注气候冰花,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预防倒伏病,降低干热风危害。第三,做好重点病害的防控,尤其注意条锈病、白粉病的控制,努力实现发现一点、防治一点,切实降低该病害的感染几率。第四,因地制宜,浇足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扬花后10d左右应浇开花水或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第五,做好“一喷三防”。在抽穗期拨开麦田一眼看见2~3头成虫成虫时,便需要立刻进行穗期喷药防治。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最好。第四,做好抢收抢种工作,为后期秋粮种植工作奠定基础。

3 注意分类指导,抓好春播作物田间管理

气候的不断恶化,自然灾害的频发,农作物生产滞后的情况突出,大大增加农田管理的难度。为此,要做到因地因苗,分类指导,要实现精抓细管,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禁止套用一种模式,解决多种作物问题。

第一,玉米

玉米是河北重要的大田作物,后期管理不善将会影响产出效益,造成减收减产。当进入大喇叭口后期,安排合理追肥。一般用尿素,亩用15~20kg/667m2。理想的用肥方式,用点播器在两株玉米间穴施,深度5~10cm。或者,将其制成液体肥,兑水每次150~200kg,每株灌用50ml。理想的追肥,与灌溉同步进行。每次留意植株生长情况,观察田间墒情,墒情不足及时灌溉,避免缺水而影响到玉米产量。

进入中后期,还应重点做好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大斑病、纹枯病和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控措施。为控制玉米农残数量,建议多种防病措施并用。增加施钾可以增加植物的抗病性;破坏玉米植株残体,杀死越冬幼虫,去除死心幼苗等也可以减少害虫。同时,重点是预防和控制玉米纹枯病,大小病斑病,着重对地老虎,玉米螟和大螟等病虫害予以及时防治。

4 规范高产示范田间管理,积极推广适用新技术

第一,做好创建工作

各级部门紧抓高产田创建工作,不断扩大高产田扩建规模,提升高产田创建示范工作,带动提升大田作物产量。

第二,提升示范效益

近些年,为灾害频发的年份,农田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高产示范田的建设,则是带动区域增产的关键举措。各地要配合做好示范田扩建工作,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关键时节做好现场观摩、现场培训、新技术展示等等,以扩大示范田带动效益。

第三,做好机制创新

鼓励高产田创建与科研单位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高产田与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结合,形成规模化生产的思路。鼓励高产田与农业企业结合,形成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模式。

第四,做好监督监察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监督监察,确保示范田推广到位,保证关键技术落实到户。

猜你喜欢
示范田大田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水稻新品种“津原89”百亩示范田实收测产882.9公斤超过北方超级稻850公斤产量指标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施用“镁立硼”生病辣椒痊愈了
示范田里樱桃红了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