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天堂”失能为全球税收治理开启新篇章

2019-02-20 02:47
税收征纳 2019年2期
关键词:保密制度瑞士银行瑞士

闻 之

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官网去年10月5日发布公告称,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AEOI标准),该机构已于9月底同其他国家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而且这也是史上首次。在有关专家看来,税收信息透明度原则是国际税收监管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税收治理的应有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税收数据共享方的扩展,对希望隐匿离岸资产的人而言,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此举,意味着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瑞士已不再具有“避税天堂”的作用,同时也将为全球税收治理开启新的篇章。

“避税天堂”不再 缘自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弱化

根据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的公告,首批按照AEOI标准与该局进行税收信息交换的是欧盟成员国,外加其他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根西岛、冰岛、马恩岛、日本、泽西岛、挪威、韩国。在欧盟成员国中,塞浦路斯和罗马尼亚因未在保密性及数据安全上满足国际要求被排除在外。到2019年,若合作国家满足保密性、数据安全标准和国际法规定,税收数据共享方将扩展到约80个国家和地区。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选择进行税收信息自动交换的国家,要达到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保密和保护的标准,且AEOI标准的实施要以国际法为基础。

虽然目前已有包括瑞士和中国在内100多个国家签署了《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多边主管当局间协议》(MCAA),但某个辖区加入《公约》并签署MCAA,并不意味着必然与其他签署MCAA的辖区之间进行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拟在MCAA项下建立双边信息互换关系的参与辖区,还需根据MCAA第七条的约定,向OECD协调机构秘书处发送通知,在后者收到通知之日起才生效。

据有关人士介绍,AEOI标准由经合组织(OECD)制定。所谓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是指信息收集国将其他国家税收居民的信息成批地、按期地交换到其他国家,被誉为“最彻底”的税收信息交换方式。专家认为,AEOI标准的产生缘于三方面:一是美国单边积极推动使然。美国认为,现有税收信息交换国标已无法满足治理跨国逃避税的需要,尤其瑞银案、瑞信案、韦格林银行案发生后,美国旨在通过以单边形式实施税收信息自动交换的法案,并于2010年颁布《海外账户合规法》(FATCA),以此开启了税收信息自动交换的新航道。二是打击跨国逃避税全球治理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主权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的纳税人通过境外金融机构持有和管理资产,并将收益隐蔽在境外金融账户,以规避居住国纳税义务的行为比较盛行。而税收信息共享是打击跨国逃避税、国家税收监管与合作的基础。三是OECD与G20精心策划的产物。2014年7月,OECD在FATCA标准的基础上制定AEOI标准,并提交给G20(二十国集团),获得了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批准。随着G20通过了税收信息自动交换标准,为各国加强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全球治理的国际法依据。

在有关专家看来,瑞士“避税天堂”不再,源自于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不断弱化,而且这也是大势所趋。像2008年的瑞银案,亿万大亨IgorOlenicoff正是在瑞士银行家的帮助下,在瑞银集团藏匿3.5亿美元存款,以逃避美国的纳税义务。最终瑞银集团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向美国政府披露4450个美国纳税人的银行账户,并缴纳7.8亿美元罚金。而后,同样通过和解方式解决的瑞信案、韦格林银行案,更清楚表明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已被撕开一个口子。

瑞士银行为何成为全球富人避税天堂

追溯历史根源,1713年的日内瓦议会制订了一项规定,即银行人员应登记客户信息,但未经市议会批准,不得泄露给储户本人以外的任何第三方,这就成为了瑞士银行保密法最早的前身。300多年来,瑞士一直严格执行其银行保密制度,因而举世闻名。1934年瑞士联邦银行与储蓄银行法甚至明确规定违反银行保密规则的行为为犯罪,银行职员即便离职了,还会终身追究其责任。这一制度让各种资金来源充满了安全感,在历史上也一度起了正面作用。

而该银行保密制度的实行,更让金融业成为瑞士的支柱产业,也让瑞士成为全球内陆金融中心。据瑞士私人银行家协会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掌握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私人资产。某种程度上说,瑞士愿意提供低税率和严密的银行保密制度来吸引资金的流入,这也造就瑞士银行称为全球最信赖的银行。

而在二战结束前,精明的瑞士人看到纳粹的气数已尽,就冻结了德国的账户。1945年,盟军要求瑞士归还纳粹德国存在瑞士银行中的估计价值5亿多美元的黄金。但是瑞士与盟军方面扯皮,否认纳粹黄金有如此之多。由于随后美苏交恶,冷战随之开始,西方不但需要瑞士严守中立立场,而且需要瑞士帮助进行欧洲战后重建工作,于是在纳粹黄金的问题上不了了之,以接受瑞士大约6000万美元还款而告终。这一事件是瑞士实行银行保密法之后,瑞士银行在捍卫自己利益上取得的重大胜利,银行保密法也因此成为瑞士银行业延揽外国资产的重要法宝。上百年来,众多外国政要,甚至是黑帮头目,都将正当资产或者来路不明的资产存在瑞士银行,从而避过本国税务部门的耳目。

由于瑞士特殊的中立国地位,瑞士成为纳粹德国和其他国家进行黄金交易的主要地点,各国纷纷向瑞士央行买卖黄金,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瑞士央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而对于瑞士银行的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其后果是造成国家收入的直接损失,扩大了利用外资的代价,破坏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使得一国以至于国家社会的收入和分配发生扭曲。

开展信息交换 利于各国对跨境税源有效监管

其实,2013年瑞士加入《税收征管互助公约》时就表明,要加强国际税务征管合作,打击跨国逃避税行为。随后瑞士签署MCAA,从制度层面开启该国银行业保密制度弱化的步伐,因为保密制度一定程度上成了逃税和洗钱的“避风港”,既与国际规则冲突,也违背国际法理念。事实上,就目前国际大环境而言,在储户个人信息保护与国际反逃税和反洗钱规则之间寻求平衡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这次瑞士在税收信息交换上的实践,并不说明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的“终结”,因为接收税收信息的国家仍有保密义务。

中国是《公约》和MCAA的签署国,且已和瑞士在MCAA框架下“配对”成功,两国进行税收信息交换已无法律制度障碍,只要时机成熟便可开启,这将帮助我国税务机关有效掌握中国居民在瑞士银行开立的金融账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开立账户者的姓名、住址、账户余额和税务申报机构等。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信息,在G20的大力推动下,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101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AEOI标准。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向G20承诺实施这一标准。此外,已有96个国家(地区)签署实施AEOI标准的多边主管当局协议或者双边主管当局协议,中国和瑞士都位列其中。

虽然目前中国不在此次瑞士公布的第一批交换国家之列,但瑞士已经将中国列为信息交换的意向国之一,未来还是会交换的,只是时间或批次的问题。近期,有不少拥有海外账户的中国居民担心,CRS会增加自身税负。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会增加纳税人本应履行的纳税义务。交换的信息是来源于境外的第三方信息,主要用于各国开展风险评估,并非直接用于征税。

有关人士表示,CRS下的信息也可能被用于外汇监管、反洗钱和反贪污贿赂,虽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目的,另一方面CRS本身不是征税法规,而只是信息交换,税务机关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包括是否追溯历史,还有待观察。CRS的推进最终需依赖国与国之间达成的具体交换安排,目前来看距离实际全面交换也还有一定的时间。据分析,CRS主要实现的是金融账户信息的交换,至于应适用于怎样的税法,取决于纳税人具体归属于哪个国家的居民纳税人,以及各国所采用的是属人原则还是属地原则,只有未履行纳税义务的才会存在补缴税款及处罚的情况。

实际上,中国目前对非居民金融账户做的调查数据,是用于交换中国居民海外账户信息。“调查其他国家的纳税人在中国的金融账户信息,然后报送回纳税人所在国家的税务部门。核心是与其他国家税务部门交换信息,也就是中国的税务部门也能从其他国家拿到中国纳税人的海外账户信息”一位税务部门的人士说。该税务部门人士表示,这一事件的核心是与其他国家税务部门交换信息,也就是中国的税务部门从其他国家拿到中国纳税人的海外账户信息,以全面掌握中国居民在海外的账户信息。

那么我国根据交换信息在打击逃避税时,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又是如何执行的呢?据该税务部门人士介绍,首先是由一国金融机构通过尽职调查程序识别另一国税收居民个人和企业在该机构开立的账户,按年向金融机构所在国主管部门报送上述账户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账号、余额、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入等信息。然后再由该国税务主管当局与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最终实现各国对跨境税源的有效监管。

猜你喜欢
保密制度瑞士银行瑞士
论我国国防专利技术军地间转移时的保密制度完善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保密方案的思考
如何做好企业的保密工作
瑞士镇迷阵
瑞银建立“人民币银行”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