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旱作农业 确保小麦稳产

2019-02-20 08:08王世英
新农民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亩产量耕作抗旱

王世英

(宁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庆阳 745200)

0 引言

宁县地处中国内陆地区,在甘肃省东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565mm,气候特征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寒冷。且宁县春季降水稀少,不利于春小麦的种植,导致小麦抽穗扬花时间推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植株的发育,小麦结穗率降低,从而对小麦亩产量提高带来一定影响。

1 充分利用水资源,缓解春旱

如果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宁县的小麦亩产量,必须先解决春旱时期水资源不足的情况。基于此,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利用宁县的水力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对农田进行灌溉,确保春旱时期小麦作物得以正常生长。

比如宁县当地的农业部门可以利用流经宁县境内的几条河流如泾河、马莲河等建设引水工程,用过境水资源缓解宁县春季农业旱情。除此之外,宁县的各级村镇要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采用打井挖渠的形式将地下水资源引入农田之中。同时,由于宁县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少,政府可以鼓励各个村镇实施节水灌溉,大力推广应用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坐水种、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从开源和节流两点出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增加小麦亩产量。

2 借助综合措施,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

除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之外,有效提高旱作物种植区作物产量最经济的做法就是采用一系列高效的农艺措施,在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的同时确保其产量稳定在一定水平。

比如宁县可以依托其日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等因素进行整地保墒,结合宁县作物的种植特点,采用现代化的农田机械器具对土壤进行整理。一方面整理土地可以松结硬化土块,帮助麦苗出苗;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的密度,弱化土壤中水分流失和蒸发。除此之外,在小麦种植初期,可以用地膜覆盖麦苗,以此来减弱气温升高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大量蒸发,进而实现节水保墒。同时,地膜还具有保温功能,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催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此外,宁县多数耕地的冻土层较厚,导致土壤肥力不高。基于此,在对春小麦进行施肥时,除了添加一些氮磷元素外,还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如铜、硼等,这类元素可以提高小麦根部的活性,有助于其根部吸收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3 借助合适的播种技术,提高小麦的亩产量

根据调查得知,宁县2016年的粮食产量为6.47万hm2,相比于同年有所下降。基于此,非常有必要从播种技术入手,全面提高宁县春小麦的亩产量。

比如当地的农科机构可以派遣专业的农科员对农户进行培训,向农户传授定期播种的经验。何为定期播种?即农户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和气温进行春种。在播种时,合理的划分清楚抢墒播种期和添墒播种期,借助抗旱播种技术及时春播,缩短小麦生长期。除此之外,要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病虫害进行合理预防。干旱环境中非常容易发生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病虫害,基于此,农户要及早做好防虫准备,最大程度的降低虫害风险。

4 实行保护化耕作,提高粮食产量

有研究结果表明,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进行还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当前,很多农村对居民不了解秸秆的用途,往往将其当作废料燃烧或者丢弃,既污染环境也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基于此,农业部门专门开设了秸秆还田实验项目,经过对多地区的实验得出,秸秆还田可以帮助粮食增产。

比如政府可以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为农户购买秸秆切割机提供补助,同时可以让各村镇的村支书召集全体农户,向其宣传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和好处,向农户列举其他地方实施秸秆还田后粮食产量增长的案例,进一步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实施。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将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作为农业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让各级领导认识到推行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政府对旱作农业发展的重视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对农户的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旱作农业种植方式,进而提高宁县的小麦产量。

5 结语

经过宁县政府和农户的不断努力,宁县的旱作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宁县各村镇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改善的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观。一段时间后,保护性耕作的成效得以凸显,宁县粮食综合生产量得到提高,亩产量增长幅度约为15%左右。同时,许多农户掌握了很多科学的抗旱手段,农作物的抗旱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宁县的农村经济结构,越来越多农户认识到科学种植,生态种植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亩产量耕作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谈山西蒲县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
保护性耕作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