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马品种介绍

2019-02-21 05:55代舜尧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马母马甘孜

代舜尧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站,四川 康定 626000)

藏马,原称西康马或康马,藏语为“博打”,属于乘、驮、挽兼用型品种。

1 基本情况

1.1 中心产区及分布 主产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色达、白玉、德格、理塘、甘孜等县,广泛分布于甘孜州18个县。

1.2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平均海拔3500m以上。境内气候主要特点是气温低,冬季长,无霜期短,降水少,干雨季分明,光照强度大,日照时数多,气温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呈明显垂直分布。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复杂,有森林、灌丛植被、草甸植被等。

2 品种来源与变化

2.1 品种形成 据1939年编著的《西康概况》记载,元朝前五百余年商业往来中的“锅庄”,就已成为当时群众集结交换产品的场所,关外(指康定折多山以西地区)各县及西藏商人,常骑骏马,赶逐驮牛,驮运各种土特产,如羊毛、皮张、麝香、贝母、虫草等来打箭炉(现今康定)易换粗茶、布匹……等。该书“杂组”在描述西康风俗时也描述到:“出入骅骝,堪羡君家万户侯”,形容当时群众对骏马的喜爱羡慕之情。另据《甘孜、炉霍、瞻化(新龙)概况》一书记载:甘孜牧业,家畜以牛为最,羊次之,马多西宁种,神骏者十之六七,驾骀下驰,十之一二,乘骑搬运皆用之”。由此可见,藏马品种为青海玉树马与当地马杂交培育而成。

2.2 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近20年来,甘孜州藏马的存栏数量呈现稳定态势,2005年存栏39.3万匹。2016年藏区畜禽遗传资源补充调查存栏20万匹,能繁母马73 269匹,占群体的36.63%,配种公马36849匹,占群体的18.42%。目前未濒危。

3 品种特征和性能

3.1 体型外貌特征

3.1.1 外貌特征 藏马体质结实;头中等大小,多直头;颈较长,多斜颈,颈肩结合良好;髦甲高,中等长;胸深广,腹稍大;背腰平直,尻部略短微斜,后躯发育良好;四肢较长而粗壮,肌腱明显,关节强大,蹄质坚实;尾毛长而密,尾础高,有的管后有长毛,俗称“飞毛腿”。据统计,青毛占35%、栗毛占27%、黑毛占17%、骝毛占9%、其他占12%。

3.1.2 体重和体尺 由于甘孜州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垂直变化大,各地生态条件不同,因而,虽同属藏马,但体型也不一致,故有大、中、小型之别。以母马体高来划分,分布于石渠、甘孜等县的藏马体型高大,母马体高在125cm以上,属大型马。白玉、新龙、炉霍、康定、九龙等县藏马体型较大,母马体高在120cm以上,属中型马。在中型藏马中,康定、九龙马又偏轻。分布于色达的藏马,体型矮小,母马体高不到120cm,属小型马。

3.2 生产性能

3.2.1 生长发育特点 甘孜州藏马幼龄马较中型马发育快,大型马周岁公马体高114.9cm,中型公马107.9cm,大型马较中型马高6%。属于较早熟品种。

3.2.2 役用性能 藏马较能负重,一匹成年甘孜州公藏马40min能载重500kg行走3km。骑成年骟马32s可行走300m。成年公马能长途驮运负重80kg、短途驮运负重100kg。

3.2.3 繁殖性能 甘孜州藏马性成熟年龄为24月龄左右,初配年龄为48月龄。一般利用年限10年,发情季节为5~8月,发情周期平均21d,怀孕期330d左右。幼驹初生重为公驹26.34±0.7kg、母驹 25.1±0.4kg,幼驹断奶重为公驹 142.8±39.8kg、母驹117.8±13.7kg。年受胎率88.5%,年产驹率77.1%。

4 饲养管理

甘孜藏马饲养管理随其所处生态环境与生产上的利用不同而有差异。在牧区为终年放牧、露宿,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多有棚圈,除放牧外,在冬春还补给青干草,并根据膘情和使役情况,补给一定数量的精料、盐、茶、糌粑汤等。甘孜州农牧民无吃马肉、马乳的习惯,藏马生老病死顺其自然。

5 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甘孜州藏马仅用于驮运和乘骑,野交乱配现象严重。目前尚未建立保护措施,也未进行经济利用研究和开发。

6 品种评价

甘孜州藏马是在高海拔、气候垂直变化和封闭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经农牧民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采食力强、耐劳役、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是藏区农牧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畜种。但藏马存在体格大小不一、结构不够匀称等缺点。

为防止甘孜州藏马品种的退化,应加强选种选配,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后备种马的培育,保持其适应性强、艰苦耐劳的优良特性,不断提高藏马的品种质量。

猜你喜欢
公马母马甘孜
影响纯血马配种费价格形成的因素探讨
种公马配种可靠性的评定初探
西澳地区纯血种公马近交系数的调查分析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母马二题
繁殖母马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马的饲养管理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妊娠母马的饲养管理
细读文章 把握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