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凤翔与大兴纱厂

2019-02-21 06:50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纱厂凤翔厂长

张 皓

(武汉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石凤翔,名志学,湖北孝感人,少年时期随兄长石志泉留学日本,在京都高等工艺学校学习纺织专业,毕业后在大阪内外棉厂实习。1917年归国后任保定甲种工业学校教务长,不久任湖北实业厅技师,结识徐荣廷、张松樵等武汉商界的大人物,备受徐荣廷青睐,并于楚兴公司开办楚兴纺织学校后,担任校长一职。1923年,石凤翔出任石家庄大兴纱厂厂长,对纱厂运营进行了一些变动,“在企业的经营上,他不仅注意技术改革、提高产量和工作效率,而且一向重视产品质量。他从精选原棉入手,注重机器的保养、保全,讲究浆纱技术。注重提高中国纺织技术水平,培养本民族纺织专门技术人才”[1]23。石凤翔担任厂长期间,由于经营有道,大兴纱厂发展迅猛,畅销产品中出现了“双福”“山鹿”“三鹿”等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在近代民族纺织企业中出类拔萃,“成绩卓著亦为北省各厂之冠,盖九年于兹矣,自是外货不能越石家庄而西,以大兴为障也”[2]7。除去民族实业资本家的身份,石凤翔不仅是一位善于经营企业的管理人才,同时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技术专家。石凤翔与大兴纱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大兴纱厂乃至近代民族棉纺织业的壮大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大兴纱厂的开办

大兴纱厂是由湖北楚兴公司投资创办的大型民族纺织企业,研究大兴纱厂的开办始末,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楚兴公司。

在清末洋务运动中,张之洞倡导实业,在广州筹建官办织布局并向英国购置机器,在他调任湖广总督后,将购买的机器设备运送到武昌,创立了湖北织布局,之后的几年又陆陆续续创设了纺纱、缫丝、制麻等局,形成了官办的“湖北纺织四局”。后来,由于列强经济侵略、官僚不善经营、管理不力等内外原因,纺织四局连年亏损,不得不承租出去交由商办。第一个承租纺织四局的是广东应昌公司,因为拒绝官员的勒索敲诈,租期未满就被官府强行收回并转租给大维公司,辛亥革命后,两公司为承租权争执不休。楚兴公司的创办人徐荣廷和时任湖北都督黎元洪是“金兰之交”,于是徐荣廷创办了楚兴公司,在黎元洪的支持下承租了纺织四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在此期间楚兴公司发展势头良好,获利颇丰,引起了湖北“将军团”的觊觎,他们和时任湖北督军的直系军阀萧耀南勾结,组成楚安公司,强行夺取了纺织四局的承租权。

在湖北“将军团”抢夺纺织四局的过程中,楚兴公司在武昌开办了裕华纺织公司,又开始着手创办自己的实业基地,将目光瞄向了竞争较弱的北方。起初楚兴公司打算在河南郑州建立工厂。虽然郑州盛产棉花,但是这里云集了大批棉商和本地纱厂,棉花价格较高而且行业竞争激烈。后来,张英甫提出了在石家庄办厂的建议,获得了徐荣廷的首肯。当时在石家庄建厂有以下几点优势:石家庄是河北省重要的产棉区,棉价较低,每吨较汉口低半数以上;[3]44石家庄是南北走向的京汉铁路和东西走向的正太铁路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此时的石家庄近代工商业尚未发展起来,在此处设厂拥有独家经营的优势;石家庄西邻井陉煤矿,煤炭丰富,可以为兴办纱厂提供充足的电力。石家庄凭借这些优势,成功地迎来了大兴纱厂的落户。

张英甫原本是大兴纱厂的第一任厂长兼经理,此人精明能干,非常有魄力,但是他刚愎自用,自己不懂专业纺织技术还不接受他人建议。大兴纱厂投产后效益不佳,苏汰余带着石凤翔来实地考察,石凤翔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张英甫拒不改正,苏汰余大力支持石凤翔的建议,此事发生后,张英甫感到面子上挂不住,坚决辞职走人。于是,徐荣廷起用石凤翔为大兴纱厂厂长,石凤翔在大兴纱厂10多年的辉煌事业生涯开始了。

二、石凤翔对大兴纱厂的贡献

(一)重视技术革新,培养专门人才

不同于张英甫,石凤翔是纺织技术专家,他在日本京都高等工艺学校学习纺织专业时,接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纺织技术并刻苦钻研,回国后他又身体力行,坚持在工作一线考察纺织工厂的运作。一次在清晨巡视清花车间时,石凤翔伸手挟取粘附在机器内的棉花团时,左手两个手指被打掉。[4]28长期的一线纺织车间经历,令石凤翔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的经验还在大兴纱厂最初投产效益不佳时发挥了重要的改进作用,与此同时,石凤翔对技术革新的重视也带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兴开始生产后,生产数量一直是落后于裕华①指武昌裕华纱厂。……石凤翔提出,其原因是车速转慢了,要改换车盘。张英甫坚决不肯改……改了几部纱机后,车速增加,生产大增。”[5]502-503石凤翔能够一针见血地看出导致大兴纱厂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这无疑是专业技术的精进和工作经验积累的宝贵成果。

石凤翔在他还不是厂长的时候,就为大兴纱厂的车床作出了技术改进,接任厂长后,他在大兴纱厂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变革,首先就是一改之前墨守成规的美国低速大卷装的一套技术,增加了细纱锭速,产量大增,并锐意提高质量,于是大兴纱布畅销关内外。[5]503其次,闭门造车钻研技术这条路是行不通的,石凤翔非常重视学习国外先进的纺织技术,紧跟国际潮流。大兴公司曾两次派出要员赴日本参观学习考察,“第一次派汪文竹和许伯馨二人……日华学会又把他们介绍到北海道丰旭纺织厂实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参加了机器安装及一切生产活动,还对日本工厂概不外传的清花、浆纱两部分进行了参观实习,还将浆纱机绘成了图纸……汪文竹、许伯馨2人刚从日本返回不久,大兴和裕华又派出肖厚生、王子江、艾衍畴3人再度赴日”[1]60。

(二)结交各方势力,周旋保护纱厂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上各派系军阀之间的矛盾激烈、战争频仍,长期的军阀混战和国民革命战争给近代中国的民族企业带来了严重的侵扰,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位于京汉路与正太路交接处的石家庄,在北方军阀混战中常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笼罩于枪林弹雨之下。[6]209坐落于石家庄的大兴纱厂饱受战争之苦,生产经营活动也备受影响。

动荡时局中,石凤翔审时度势,与各派政治势力广泛缔结私人友好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尽一切力量降低战争给大兴纱厂带来的危害和侵扰。石凤翔早年间在日本留学时曾结识孙中山,并留有合影照作为纪念,这张合影在军阀混战期间帮了大兴纱厂的大忙。当时晋军和奉军盘踞在石家庄,晋军来时大兴纱厂就挂上孙中山和石凤翔的合影照,奉军来时就挂上董事长徐荣廷和张作霖的合影照②张作霖和张学良路过石家庄时徐荣廷曾设宴款待。,这两张照片作为保护大兴纱厂的护身符使用了很多年。

此外,当碰到丝毫不讲道理、六亲不认的军阀敲诈勒索摊派的情况,为了保护大兴纱厂,厂长石凤翔不会固执地硬碰硬,而是在不妨碍纱厂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尽量用钱解决问题。有一年,一个叫高桂滋的军阀小头目带领军队路经石家庄,竟无端指责大兴纱厂的账目不清,派兵包围了前后门,不许出进,扬言要查大兴的账。谁都知道“一个当兵的管得什么账目清不清”,显然是进行敲诈。经人调解,大兴送了他5 000块现大洋才算了事。[1]32

(三)抢占销售市场,扩大生产规模

大兴纱厂所在的石家庄及其附近农村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棉花基地,棉纺织手工业在此地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手织棉布畅销华北地区。石凤翔接任大兴纱厂厂长后,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步扩大大兴纱厂所占市场份额,让大兴纱厂站稳了脚跟。

首先是将大兴纱厂的产品分门别类,进行多样化生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大兴生产的棉布,主要品种有5 443克获鹿细布、5 443克八卦细布、5 443克山鹿细布、6 350克太极细布、6 350克双福细布、7 257克三鹿细布。[7]51大兴纱厂所产棉纱分为10支、16支、20支3种,有获鹿、八卦、双福牌,销售地以山西各县及直隶(河北)高阳为最多。[8]150棉布种类多样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棉纱品种多适应了农村手工业者的劳动需要。

其次,在当时的华北棉布市场上,日本的龙头细布占据主流,大兴纱厂不可避免地要和日本棉布展开残酷的竞争。大兴纱厂设计了和日本龙头细布规格相同的棉布并投入生产,采取了“减经加码”的工艺①即略减少经纱根数,同时将尺码由40码加长至42码。,布面稍显稀疏,便于染色,使外观更加漂亮,手感柔软;加长了尺码,布商乐于经销,消费者也乐于选用。[1]59

在厂长石凤翔的带领和指导下,大兴纱厂牢牢把握了销售市场,产品畅销华北乃至全国,其生产规模更是跨上了新的台阶。大兴纱厂的纱机、布机扩充进度飞快,从石凤翔刚来时的纱机20 448锭(1923年数据)、布机292台(1934年数据),发展到他1935年离任时的纱机30 144锭、布机500台,纱机数、布机数分别是最初的1.47倍和1.71倍,纱机增长了47.4%,布机增长了71.2%。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优秀的业绩,不单单是因为大兴纱厂最初的规模基数小而引起的数据漂亮,最重要的是厂长石凤翔的功劳,他不仅技术精湛、提高工厂生产效率,还持筹握算、经营有道。

三、石凤翔和大兴纱厂工人的矛盾

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民族企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但是,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有着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等致命缺陷,导致民族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这种情况下,民族企业为了转嫁自身危机、获取更高的利润,加大了对工人的剥削力图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民族企业的劳资关系陷入了剑拔弩张的状态。毫不例外,大兴纱厂的劳资关系也非常紧张,石凤翔担任厂长后,曾经先后发生过三次声势浩大的工潮。作为厂长的石凤翔,同时也是资本家方面代表,和大兴纱厂工人展开了激烈的利益斗争。

1926年1月,石家庄大兴纺织厂工会成立,提出改善工人生活待遇的16项条件,张新和、李文郁等7名工人代表来到厂长石凤翔的办公室要求答复,石凤翔没有同意,并用“工厂不赚钱”“厂长只是代理人做不了主”等理由搪塞工人代表。暗地里石凤翔派人拉拢李文郁,企图收买工人代表不成,又雇佣流氓打手制造流血事件,然后联合驻石晋军镇压工人运动。随后,工人代表被工厂开除并抓进了监狱,第一次工潮在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第二次工潮,石凤翔参与不多,干系较小,不作赘述。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日货大量倾销,大兴纱厂的产品销路被挤压,大量产品堆积卖不出去。厂长石凤翔为挽救工厂的危机,经常在外应酬交际,无暇顾及生产。[9]431932年末,大兴纱厂的工会代表向厂长石凤翔重申“继续在年终多发放一个月的薪水作为工人们的年终奖”,这本是大兴纱厂的惯例,石凤翔刚开始满口答应,后来反悔,借口工厂效益不佳不给工人发年终奖,引起了工人团体的愤怒。工人们决定罢工抗议,直到厂里发出双薪。大兴纱厂停工日久支撑不住,请来国民党当局和工商业界人士来作调解,最后工人们领取了半月的双薪,但是不久之后遭遇了当局的打击报复,第三次工潮再次被镇压。

石凤翔作为资本家代表,在联合当局镇压工人运动、压榨工人权益的时候毫不手软,他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为企业谋取利润,挤压了工人们的生存空间,加剧了劳资矛盾。

四、结语

石凤翔担任厂长的12年,是大兴纱厂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石凤翔为大兴纱厂立下了不朽之功,他重视技术革新、培养专门人才,结交各方势力、周旋保护纱厂,抢占销售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从中可以看出石凤翔既是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专家,也是一位善于经营的企业管理人才。在石凤翔的领导下,大兴纱厂一跃成为棉纺织业界的佼佼者、近代华北地区民族纺织企业的典型代表、对抗日纱洋布的排头兵。瑕瑜互见,石凤翔还有着民族资产阶级的身份,是资本家的代表,近代的民族资本家身上还保留着较多的封建残余,对待工人群体,不只是单方面地压榨工人们的剩余价值,还用带有封建压迫的方式治理着近代工厂,劳资关系相当紧张,劳资矛盾尖锐,斗争一触即发。

作为资方代表的石凤翔,他在大兴纱厂的所作所为,一方面表现出民族资产阶级对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保护本国经济成长发展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本国反动势力相勾结、压榨剥削劳动人民的落后性。因此,石凤翔可谓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缩影。

猜你喜欢
纱厂凤翔厂长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安徽省民族工业的近代化
——以芜湖县裕中纱厂为例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凤翔探索“提醒制”
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厂长的卫生间
“留守厂长”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