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探讨

2019-02-21 17:45张金城
新疆农机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残膜机具

张金城

(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新疆阿克苏843000)

0 引言

目前,阿克苏地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已广泛应用于棉花、玉米等大多数农作物。2018年全地区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为65.88万hm2,地膜使用量44 464 t,其中棉花地膜覆盖栽培面积52.77万hm2,地膜使用量36 134 t。全地区地膜回收量33 836 t,其中人工回收23 232 t,机械回收10 604 t,回收率为76.09%。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但地膜在土壤中存量逐年增加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治理农田环境“白色污染”这一突出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残膜回收[2]减少存量,以净化、保护农田土壤,实现土壤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阿克苏地区残膜回收基本情况

目前,阿克苏地区残膜回收主要依靠人工捡拾来实现。人工回收残膜要用镐头起茬、耙子搂膜搂茬、集垄、清除等多道工序,劳动强度大、残膜回收率低。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是近年来针对覆膜栽培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配套技术,机械回收残膜可一次完成多项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残膜回收率。

1.1 机械化残膜回收的技术路线

目前,阿克苏地区机械化残膜回收主要采用:(1)秋后秸秆粉碎及残模回收。针对当年铺膜的作物(棉花)秋季收获后,进行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及收膜机械化联合作业,一般收膜率75%以上[3];(2)作物苗期(头水前)残膜回收。针对当年铺膜的作物(棉花)苗期浇头水前进行残膜回收机械化作业,一般收膜率大于90%以上,缺点是膜下滴灌棉田不能采用此技术;(3)耕层内残膜回收(清捡)。针对历年耕层内的残碎膜,结合秋翻、春耕犁地作业(作物播前)进行残膜回收作业,作业深度为10 cm左右,收膜率要求大于60%。

1.2 机具情况

目前,在阿克苏地区使用效果较好的残膜回收装备有阿拉尔市天典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11MS-1850型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4],该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边膜无法回收的难题;喀什富农4CM-1.9型残膜回收机,可耖地、打磨土块、清理土壤中的植物残根、残膜和其它残物;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4JMS-2.0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可多级清杂,实现膜杂分离[5],该机采用液态操控,维护方便、适应性强[6];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4JSM-1800A1(2.1)型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有秸秆粉碎后抛送还田、松土、挑膜、脱膜、集膜等功能,同时实现“膜秆分离”与“膜土分离”。这些残膜回收机解决了地区治理“白色污染”的部分问题,但在设计制造时没有从资源化利用残膜的基本思路来考虑残膜回收问题,只是简单地从清理农田、便于耕作的角度进行设计制造;另外,受地形、土质、作业工况等不定因素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收膜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机具性能不够完善,作业可靠性也有待提高,还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农田残膜的污染难题。目前,还很难筛选出“技术成熟、适应性好、可靠性高”[7],可广泛应用于治理“白色污染”实际生产中的机型。

2 阿克苏地区强化残膜回收工作的主要做法

2018年,为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阿克苏地区制定了《阿克苏地区加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1)2018年年初,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分别在新和县、阿瓦提县、拜城县、坷坪县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试点。主要做法是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开展农用地膜“以旧换新”,并加大对农民及企业(合作社)回收、交售废旧地膜的补贴力度,从而调动回收利用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2)在阿瓦提县开展了“谁生产销售、谁负责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工作,由地膜生产企业统一供膜、统一铺膜、统一回收,地膜回收责任由使用者转到生产者,农民由买产品转为买服务,推动地膜生产企业回收废旧地膜。

(3)阿克苏市农机局组织两家合作社,实施了《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补贴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10万元,残膜回收作业补贴面积0.13万hm2,每0.067 hm2作业补贴50元,分两次回收作业:秋季棉花收后当年膜回收和春季耕前耕层内陈年膜回收。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补贴的做法不宜于大范围、大面积推行。

(4)在新和县、阿瓦提县、拜城县、坷坪县分别建立了20个地膜残留量监测点,按照统一操作规程,对地膜残留量进行定期定位监测,掌握地膜残留动态变化趋势,评价耕地地膜污染程度,以监测促防控。

(5)在新和县、阿瓦提县的用膜大乡(镇)建立地膜回收示范合作社2个,发挥合作社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中组织协调的纽带作用。

(6)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新建了1个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引导农田废旧地膜循环再利用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解决“废旧地膜难回收”的难题。

3 存在的问题

(1)农膜使用法规体系不健全。很多农民购买便宜农膜,抗拉强度低,容易拉断,残膜面积较小,尤其是耕层内的残膜与土壤、作物茎杆、根茬缠绕[8],使机械回收难度加大。

(2)由于残膜回收机械设计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一些关键技术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回收机具的功能还不能满足工作要求,适用性也有待提高。一是现在残膜回收机具的脱膜部件在脱膜时“膜杂分离、膜土分离”不彻底,回收的膜含杂率很高,致使生产企业回收再利用残膜的成本及难度加大;二是现有的残膜回收机具都缺少集膜打捆功能,回收后卸在地头,如回收企业没有及时回收,遇风后一些残膜碎片又被吹散到田间。

(3)现有的回收机具作业效率还比较低,但残膜回收允许的作业期很短,致使残膜回收机具使用时间短、作业面积小,购买残膜回收机的农机户无法通过大面积作业获得效益,制约了农机户购买残膜回收机具的积极性。另外,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多数农民都只考虑眼前利益,不愿意投入残膜回收作业费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残膜回收的重要意义。

(4)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推广使用还要有残膜的再生利用做为支撑。目前,大多数回收的残膜没有企业回收,一方面,回收残膜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残膜没有回收堆放在地头又会造成二次污染。

4 今后的打算

(1)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治理“白色污染”工作措施的落实,逐步解决2018年推进机械化残膜回收及循环再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稳步推进残膜机械化回收及加工利用各项工作的开展。

(2)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统一对残膜污染治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变被动“回收”为主动“回收”,加强内外协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各县市要依据本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和计划,分解、细化到具体单位和人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强化工作督导。

(3)加强地膜质量源头管控。严格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依法规范地膜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尽快研发并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严格控制使用0.01~0.012 mm厚度的地膜。

(4)抓好地膜循环利用的试点示范工作。地膜循环利用示范试点要把“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做为主攻方向,探索建立“政策可落地、机制可复制”的推广示范样板。

(5)设立地膜回收机具研发专项,一方面推动产学研推等部门改进研制出“性能可靠、适应性强、结构简单”的残膜回收机,提高作业效率,以便于大面积实际使用;另一方面研发集成残膜回收机械作业和常规作业的联合作业机,克服单一的残膜回收机具作业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足。

(6)优先补贴。把技术先进的棉花残膜回收和秸秆还田联合机具作为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做到敞开补贴,应补尽补,调动农民及企业(合作社)的购机积极性。

(7)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强农田废旧地膜清除时间、方式和方法的技术指导,正确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提高对残膜污染严重性的认识,自觉捡拾残留地膜。适时组织农民开展以治理“白色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净土月”、“净土周”等活动,为治理残膜污染行动注入活力。

(8)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合作社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排头兵作用”,推广订单式、承包式、代理式、融合式等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服务,提升地区残膜机械化回收能力。

猜你喜欢
阿克苏地区残膜机具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自然灾害对阿克苏地区农业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