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培训研究
——以句容市宝华镇为例

2019-02-21 20:32刘尚明
乡村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句容市宝华失地农民

刘尚明

(句容市宝华镇社区教育中心,江苏 句容 212411)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群体。目前,我国的土地农转非速度极快,土地征占规模过大,失地农民群体越来越多。另外,对失地农民补偿太低,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尽管有些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农民失地后得到的补偿也比较高,但有关调查显示,46%的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下降,部分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的群体,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农民失去土地后,客观上需要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江苏省句容市宝华镇经济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房地产业开发上升势头迅猛,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拆迁安置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压力加大。目前,句容市宝华镇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以及文化程度较高、接受过相应就业培训的农民早已找到工作。而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以种养植业为主、没有工作经验或年龄偏大的农民,根本无法或者很难找到工作,一旦土地被征用,农民就失去了基本生存的生活底线,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边缘,成为新的城市弱势群体。这不仅不利于句容市宝华镇经济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稳定、建设“强富美高”新宝华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为此,句容市宝华镇社区教育中心在市教育局、人社局、农委等部门的指导下,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句容市宝华镇特色大力开展了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培训,就是以提高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技能、促进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目标,实行培训创业就业一体化服务,努力提高失地农民转移创业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

1 失地农民培训指导思想

以促进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目标,以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创业就业为方针,按照政府统筹领导、劳动保障主办、社会各方配合、失地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各村(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落实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创新机制、拓宽渠道、优化服务,努力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实行培训创业就业一体化服务,努力提高失地农民转移创业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

2 失地农民培训目标

积极开展失地农民转移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使受训失地农民熟练掌握创业技能和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通过失地农民培训项目的带动,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培训服务网络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推动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3 失地农民培训措施

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偏低。失地农民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绝大多数,没有技术,缺乏岗位竞聘经验,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就业期望值较高。把原有收入条件作为再就业的心理承受底线,盼望工资高、劳动强度低、工作时间短、技术简单的岗位,从而失去一次又一次的就业机会。三是就业观念陈旧。失地农民自身没有长远打算,就业过度依赖政府,“等、靠、要”印迹较深。四是缺乏创业精神。失地农民缺乏创业技能和打拼精神,不能很好地利用优惠政策进行二次创业。

因此,要让素质较低的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让农民变为市民,就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培训为切入点,让他们转变小农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市民观念,让其在思想观念、劳动就业上适应和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农民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在城市中的赚钱本领。拥有一技之长后进厂务工,这不仅是农民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企业的需要。社区教育中心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加强创业就业培训为主,增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既解除失地农民眼前的“生存之忧”,又解决用工市场的“无人之愁”。

3.1 灵活培训机制

一是鼓励失地农民先培训后创业就业,对参训农民可依据参训时间长短予以不同等次的培训补助,以有效地调动失地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依据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基础、培养方向的不同,做好分批次组织培训。对16~25周岁年龄段农民的受训时间需要延长,以全面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26周岁以上年龄段的女性农村劳动力,可以采用培训与上岗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做到“训不误岗、岗不离训”。三是本着“就近、稳定、可持续”的原则,依据失地农民年龄、性别等特征,提供充足的“岗位菜单”“培训菜单”,有针对性地组织“订单培训”。

3.2 细化市场需求调查,设置“订单式”培训课程

一是社区教育中心加强与周边各用人企业的联系,提前了解就业岗位的用工信息,配合劳动部门做好用工信息发布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的技能培训,并优先推荐参加过培训的失地农民就业。

二是依据部分农民有种养经验,家庭居住地较为宽敞,适宜发展庭院经济的情况,社区教育中心重点组织特禽繁殖与饲养、园林花卉等专业培训,引导和支持这类农民自主创业,让他们“离土不离农”。

三是依据句容市宝华镇毗邻南京仙林的地理优势,针对仙林及周边地区对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保安环卫等工作人员有较大潜在需求的情况,社区教育中心紧跟市场需求,不定期地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并推荐上岗就业。

四是以句容市宝华镇推进转型升级、致力完善现代服务、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为契机,社区教育中心从失地农民的工业意识与工业能力、城镇居民议事和城镇生活能力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培训促进失地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

3.3 推进SYB创业培训

SYB创业培训是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及其他创业人员开展的创业能力培训。目的在于通过培训激发学员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员掌握创办小企业的科学方法,提高创业水平,增强创业能力,从而在解决创业者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而在创业大军中,失地农民是弱势群体,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能力欠缺、风险承受力低等原因让他们成为创业的“旁观者”,放弃了“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把失地农民引进SYB课堂,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应是失地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

3.4 优化培训过程

失地农民培训要克服学习时间短、专业设置多、学员基础不平衡等困难,优化课程设置,编制教材,使培训教学做到职业道德培训与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际应用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全面培养与尊重个性相结合,实现失地农民结业、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4 失地农民培训保障措施

4.1 分析市场,组织订单

由政府领导、各级部门、社区教育中心的人员构成工作小组,对宝华镇的各企业开展用工需求的数据收集,整合资源,达成培训协议,成立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社区教育中心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地点设在镇社区教育中心。

4.2 发动宣传,调查摸底,规划课程,组织学员

对失地农民做好综合情况的摸底和信息数据的情况分析,结合需求岗位情况,由各村(社区)组织学员,社区教育中心设计好课程和教学方案。

4.3 优化教学,抓好培训

由社区教育中心实施培训的过程管理,做好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工作,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4 实施培训的教学方式

依据培训项目的特性,可采取定点教学和就近培训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业和考证相结合来实施培训。

4.5 综合考评的组织和实施

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由社区教育中心完成失地农民学员的考核,定期向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培训情况。社区教育中心对参训的被征地农民进行学习考核,考核通过者颁发结业证书,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学员组织其参加相关专业的岗位技能等级考试,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4.6 设置专项扶持资金

政府每年将拨付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培训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失地农民培训、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扶持等。

5 结语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解决好失地农民创业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农民今后生存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做好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需要社区教育中心不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培训途径。

猜你喜欢
句容市宝华失地农民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学生作品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江苏省句容市下蜀中学
宝华盛世胡满洪 “老Hi-Fi”的转型之路
句容市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