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21 20:32姜兰婷
乡村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建设

姜兰婷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旅游的发展要以文化作为沟通的纽带,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是源于人们对乡 村的渴望,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要深刻挖掘乡村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回归乡村,才能架起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

1 相关背景

乡村旅游发展能带动农村经济的进步。乡村旅游作为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旅游产业从最初的观光时代到休闲时代再到度假旅游,发展到如今的乡村旅游,变化纷纭。发展到现今的乡村旅游,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的经济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新动力。从目前的研究可知,现有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如人们的思想问题、规划问题以及资金问题。本研究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如以文化作为建设载体整合资源,利用政府力量让农民参与建设,科学规划乡村旅游路线等,以突出农村特色,建设新型农村。

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问题

不管是民众、政府,还是旅游开发者,都对乡村旅游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对开发乡村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认识,资源分析不足,导致在开发过程中期望过高;缺乏对乡村旅游现状的基本认识,忽略了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意象”的特性,出现商业化、城市化现象;认为旅游景区都是风景名胜区的范围,没有认清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1]。

2.2 规划问题

乡村旅游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归入旅游开发范围,任由开发者盲目投资与开发,出现了重复建设情况,导致资源形式过于单一、水平低下、没有特色等,缺乏市场吸引力。

2.3 基础设施问题

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游客需要,如道路崎岖、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住宿条件设施较差等[2],无法让顾客产生留恋心理。

2.4 资金问题

虽然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但是一些必要的投资需要加强。尤其是建设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加强对外宣传,需要充足的资金给予保障。

2.5 人才管理问题

乡村旅游管理较为滞后,服务质量较差,卫生状况让人担忧。乱搭乱建的情况不仅破坏了古建筑的风貌,还会给人形成较强的视觉反差;景点游览路线标志不明显;花哨的商业气息将浓厚的乡村文化冲淡,让旅游者无法体验回归自然的感觉;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政策制度。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旅游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导致原本松散的乡村旅游更加松散,影响乡村旅游的开发效果。

2.6 产品与效益问题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重复建设,无法满足旅游市场层次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乡村文化建设档次较低,特色不突出;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无法让旅游者感同身受,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效益。

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3.1 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植入文化

乡村旅游虽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多数地方在市场运作和基础建设方面较为落后,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要想让游客流连忘返,需要从三方面加大力度[3]。第一,整合资源。如何发展?能否发展,如何突出乡村旅游特色,这些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与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乡村旅游发展的合理方案和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能用资源,在农家特质和文化彰显方面作文章,突出特色。第二,完善设施。为游客提供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体验到自娱自乐的乐趣,同时吃得放心、住得开心。第三,植入文化。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植入乡村旅游发展中,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定位,并让游客能爱护脚下环境,保护人文景观。

3.2 实施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发展战略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将乡村地区的各种资源与农民的支持力量结合,同时要有当地政府的引导,科学合理安排乡村旅游的发展,减少乡村旅游的投资失误,避免破坏性的开发与重复建设。政府要引导各种市场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利用专业化的策划手段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开发建设,升级设计产品,设计经济的旅游路线和景点,通过专业的营销手段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由于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在进行开发建设时要征得村民的支持与理解。乡村旅游开发涉及村民的利益,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要对村民进行调研和访谈,消除村民的担忧,避免因村民的不理解阻碍乡村旅游发展。

3.3 科学制订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化与层次感,而科学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针对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盲目开发的问题,在选择乡村旅游资源布局设计时,要根据交通情况、市场情况确定乡村旅游景点的设计,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价值水平。不仅要体现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生态性特点,还有体现产品本身的价值[4]。在保证原生态的基础上,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将当地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等融入旅游产品设计。此外,要科学计算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容纳量。每个乡村地域的环境承载力不同,村庄的范围面积较小,在开发乡村旅游前要邀请专业的规划策划人员,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计算与规划,设计合理的旅游产品。

3.4 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要多元化,如果只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往往会适得其反。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根据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与资源分布情况,可以采取旅游管理公司与村集体合作开发的模式。政府主要负责区域开发与环境规划,为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为旅游公司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利用旅游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与运作模式,处理好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维护村民的传统生活居住方式。还可以建设旅游管理公司与农民共同的市场营销团队,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乡村建设,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旅发展模式。

4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桓台县荆家镇伊家村

伊家村作为桓台县示范引领型村庄,产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生态环境美。乡村旅游开发进一步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打下了良好基础。

伊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定位是依托马湖景观资源和自身的村庄特色,遵循自然、童趣、原生态的理念,以“绿野仙踪、亲子乐园”为形象定位,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特色。规划将整个伊家村旅游区分为12大区块,分别为入口综合服务区、“翡翠国”滨水游憩区、“北国”魔幻游乐区、“东国”花镜狂欢区、“西国”丛林探险区、“南国”农业体验区、食宿商业区、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区、艺术酒店度假区、旅游后勤保障区、村庄建设区和农业景观展示区[5]。伊家村的每一个项目建设都有其自身定位,每一个区域设置都有不同的模块。比如,入口综合服务区包含入口广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绿野仙踪”剧场、“明日之星”培训中心和拍摄工作室等,“翡翠国”滨水游憩区包含滨水露营地、翡翠码头、DIY礼品屋和瞭望塔等。整个旅游路线完整、紧密,将特色景区与农业景观相结合,展示了村庄的民俗特色,提高了经济收益。

4.2 案例二:高青县黑里寨镇后刘村

后刘村属于高青县的特色发展型村庄,文化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村庄风貌突出,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特色型村庄,有条件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能挖掘后刘村传统村落的价值,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传统村落的振兴。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山景、水景、红色景观等特色资源,优化村庄布局,整治乡村风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特色村落。

后刘村作为一个世代以种植为生的村落,通过乡村旅游的道路,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后刘村还被称为长寿村,村中百岁老人占比很高。为了保留村庄的生态风貌,发展乡村旅游是最好的方式。后刘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建设乡村旅游的大胆想法是后刘庄的村委书记提出的,目的是让村民走上一条“细水长流”的致富道路。领导带着干部到各地的乡村旅游代表景区学习、参观,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利用本村庄的闲置土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宽原有的池塘形成环村水系,新建4个蓄水池、12座拱桥,用荷花绿化河沟,形成28座假山,并在山头建立2座八角亭,在湖面上建立餐饮中心,形成了“芙蓉湖”旅游中心[6],逐渐使后刘村的乡村旅游拥有了水上餐厅、农副产品购物中心、娱乐中心以及垂钓中心等,形成了集吃、住、玩、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综合体。

5 结语

乡村旅游发展思想要更新,人才要齐备,规划要合理,资金要充分。乡村旅游产业前景光明,但是存在种种外部因素或者内部因素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例如,人们的固有观念,导致乡村旅游建设局限,趋向城市化建设;资金不充足,导致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影响人们的旅游体验等。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实施政府带头、农民参与的政策,通过科学规划策划,引领乡村旅游良性发展,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