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力量薄弱问题研究
——以龙井市老头沟镇铜佛村为例

2019-02-21 20:32
乡村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民农村

张 琅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1 龙井市老头沟镇铜佛村基本情况

铜佛村隶属龙井市老头沟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铜佛村7月均温21~26℃,1月均温-24~-9℃,10℃以上活动积温2 200~3 600℃,年降水量350~700 mm。村庄总面积约35 km2,其中耕地面积约20 km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90%。村内种粮面积0.67 hm2以下的农户约占2%,0.67~3.33 hm2的农户约占18%,3.33 hm2以上的农户约占80%。村中土壤类型以沙土为主,耕地地形为山地,灌溉水水源地主要为河流。铜佛村年粮食产量约1 350 t,全村人口100人左右,人均年纯收入约3万元。

1.1 人口情况

铜佛村现有居民约100人,男女比例较均衡。铜佛村人口数量呈递减趋势,许多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铜佛村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村民过去占比70%~80%,现已全部移出,部分选择到周边发展较好的城市工作,部分选择出国工作。

1.2 自然资源

铜佛村现有耕地约133.33 hm2,村内没有湖泊,但有一条名为布尔哈通河的河流穿过本村并提供灌溉地表水,能基本满足作物的需水量。村内无林场和草场。另外,村内有农机约10辆,多为耕播收一体机。

1.3 道路状况

铜佛村交通不算闭塞,有县道穿过本村,村子距离老头沟镇约23 km,有柏油路,路两旁有路灯。但村内路面崎岖不平,雨天泥泞湿滑。

此外,铜佛村没有村办集体企业,也无个体企业,村内有合作社和生产队。

2 龙井市老头沟镇铜佛村经济发展现状

村会计介绍,近年来铜佛村人均年收入约3.5万元,包括粮食收入和补贴(如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补贴、低保等)。农业收入在该村经济收入中占主体部分,村民以传统的大田作物生产为主,一年一熟,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水稻和大豆,播种时间在4月20日左右,收割时间在10月10日左右,每年农忙时期共9个月,农忙时平均每天每人为田间劳作投入14 h。铜佛村粮食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据村民介绍,平均产量约为750 kg/667 m2,除去包括种子费、机耕费用、机播费用、化肥费用和农药费用等成本后,总产值约为1 100元/667 m2。近几年,粮食作物价格较平稳,农民整体收益没有较大波动,大部分农产品自产自销。

铜佛村畜牧业主要是养鸡、养鹅、养猪。畜牧业收入占村经济收入的4%~5%,多数为自给自足。另外,铜佛村劳动力较少,农忙时雇工工资为200~300元/天,雇工天数约为15 d。村内多数青壮年和成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员月工资约为3 000元,约占村经济收入的30%。

铜佛村的村民消费水平受到生产收入的制约,总体水平不高。由于村内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不大,村民一般会选择储蓄代替消费。另外,村内设有小卖部和诊所。

3 龙井市老头沟镇铜佛村社会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以铜佛村为例,近几年来铜佛村的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固守传统中逐渐突破传统。

3.1 村内通往县城的交通便利

虽然村内道路崎岖,但是村内通往县城的道路十分平坦,路两旁还修筑了路灯和标示牌,每天有多班公交车直达村庄附近的县城,村民可以随时到镇上甚至市里做生意、买东西或者游玩。

3.2 家用基础设施较齐全,村内电力供应基本充足

进入绝大多数村民的家中,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基础家用设施一应俱全。村内的电力供应基本充足,电力设施也较为健全,村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3.3 智能手机已在村内普及

近几年,许多村民陆陆续续拥有了智能手机,但计算机在村中还未普及,上网费用也较高。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村民会渐渐意识到获取信息的重要性,计算机和网络也会随之普及。

4 村集体力量薄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集体观念。在后精准扶贫时期,我国农村脱贫效果显著,但农村集体力量薄弱这一问题却仍然十分严峻[1]。其弱化不利于农村集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负效应,导致农村小康建设乏力,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2]。通过对铜佛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加之对铜佛村的走访调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4.1 客观条件的制约

铜佛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经济基础较差,生产生活用水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村内能人效应发挥不够,也没有充分利用东北的自然资源优势,造成集体经济长期薄弱。

4.2 村民传统观念严重

许多村民在农闲时用打麻将、玩牌消磨时间,主观上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思路不开阔,宁愿固守自己的“两亩三分地”,也不愿意开拓致富,缺乏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在后期实践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好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改善[3]。

4.4 上级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虽然上级出台了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但其扶持力度不够大,如低保政策申请困难,低保金也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4]。

4.5 村委会战斗力不强

村级基层组织处于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联系组织和群众的重要纽带,集体力量的薄弱使农村基层班子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政权建设受到了很大影响。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一般缺乏资金,因此,既解决不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用水、用电、道路等实际问题,又难以拉动村集体经济的增长,难以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拥护。长此以往,村级基层组织将会失去工作信心,战斗力逐渐丧失,临时思想滋生,安于现状,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村庄面貌却没有得到改善[5]。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农民就会失去精神支柱,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5 增强村集体力量的政策建议

5.1 保护自然资源

据了解,由于铜佛村人口老龄化,加之商品经济的兴起,“有地没人种”成了一大焦点问题,大面积土地常年弃耕,营养流失迅速。虽然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从全国的整体战略出发,农田保护仍然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水是万物之源,水资源的保护对村民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铜佛村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水资源比较短缺。该村不是节水示范村也不是农业水价改革村,且未出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政策,没有农民用水协会,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政府及时加强管理,出台相应政策并加大号召力度非常有必要。同时,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合理布局一二三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6]。

5.2 控制污染

据村民李某反映,铜佛村一直使用传统型的沟渠灌溉,但近几年来沟渠里或是长满了杂草或是被人用土填平,有的甚至被丢满了垃圾。每次灌溉前既要清除杂草又要疏通沟渠,劳动强度很大,又很难清理。如果不做的话,灌溉很难进行,且灌溉水质量也会下降,着实给灌溉带来了许多麻烦。而且村内几乎没有垃圾箱,村民的生活垃圾往往是随意丢弃,严重损坏村貌。这说明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在农村,强调环境保护,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居住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5.3 转变村委会的职能

村委会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核心内容是村民通过村委会的形式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村委会职能的转变愈发重要,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使村支部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切实成为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特别是支部书记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懂经营、会管理,有发展经济的本领[7]。

5.4 提高农民素质

铜佛村内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只占全村人口的约22%,高中以上学历更稀少,有的农民甚至是文盲。从年龄结构看,约70%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种田的大多数是老病弱及妇女,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因此,应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兴办集体企业。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对农民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人是发展的主体,只有在发展中求得生存,才能壮大自己。只有人积极地发展自己,才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5.5 多方筹措资金

铜佛村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和机会多方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如可以采取个人集资、银行贷款、吸引外资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优质高效农业,办厂兴企业,从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