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研究

2019-02-21 20:32蒋婷婷
乡村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造景园林景观

蒋婷婷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浙江 绍兴 312000)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生态环保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1]。近年来,生态园林建设初见成效,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园林绿地系统,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可谓一举多得。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息息相关,现代生态园林设计对植物配置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做好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最大化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是当前生态园林设计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态园林的基本内涵

1.1 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作为园林建设的一种新思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的经验。生态学作为一个指导性学科,使植物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科学的植物搭配可使园林设计更加合理,便于建立人类、动物及植物之间的新秩序,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双赢[2]。

1.2 生态园林的作用

一是打造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依靠科学地配置植物群落,做好植物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可使生态系统稳定、持续且良性的循环。

二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园林需尊重自然规律,遵循城市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协调,以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提高游览观赏价值。生态园林是自然生态的缩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形象。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可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实现对整个城市环境的美化。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以植物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不能小觑植物的生态功能。坚持生态性原则,就是要遵循生态功能优先,根据环境和需求的不同,充分考虑生态学适宜性原理,配植不同的植物类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做到植物之间互相补充和协调。

2.2 统一性原则

植物形态、色彩、轮廓线条及质地,要坚持统一性原则,即寓变化于整齐,有统一的风格和色调,有规律地重复,有间隙地变化,实现功能与意义的统一。对于不同植物间的搭配和衔接,要确保连贯性和相似性,以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

2.3 景观性原则

为凸显园林景观的美,基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还要坚持景观性原则。以美学设计基本原理为依据,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及色彩等自然美,注重植物设计的色彩搭配和空间形态,以达到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水平,基于生态园林的基本内涵和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提出了以下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策略。

3.1 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

植物是园林景观物质要素的重要因子,植物的生长特性是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关键。每一种植物都有特定的体貌形态和生理特征,生态园林设计中应以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了解植物对土壤环境的生理反应和抗逆机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酸性环境选择喜酸植物,碱性环境选择碱性植物,科学组合植物群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如樱花、山茶及杜鹃等喜欢酸性土壤,黄杨、柠檬香蜜草及丁香等喜欢碱性土壤[3]。

3.2 营造比例均衡的园林景观

植物搭配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植物应按比例大小均衡搭配。营造比例均衡的园林景观是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环节。生态园林植物搭配中,植物群落应错落有致,以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性。

一是植物种类要丰富,适当补充草本花卉,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组合,打造多元化的植物景观。例如,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并搭配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开花植物,以达到四季皆景的目的。

二是注意色彩和比例的搭配。橙色一般以绿色作陪衬,冷色系点缀暖色系,黄色可活跃气氛。

三是注意各种植物之间要互惠共生,从高度、规模以及色彩提升景观层次,保持景观的长效性和美观性。例如,高层次的植物为樱花,低层次可配置金娃娃萱草[4]。

3.3 彰显园林植物的艺术特点

彰显园林植物的艺术特点对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至关重要。生态园林是在审美的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植物是文化性和生态性的重要载体。运用植物的不同形态特点,可使园林景观具有更高境界和人文特征,彰显出园林“师法自然”的灵魂。可根据季节特点配置植物,使不同季节有丰富的季相变化景观。例如,春季的樱花、梨花及桃花,夏季的荷花,秋季的银杏,冬季的常青树、腊梅及落雪等。此外,可通过自然式配置方式进行河湖溪涧植物造景,将水体和陆地自然和谐地连接到一起,形成和谐、完善的生物链,促进自然科学、植物美学及生态学的融合发展[5]。

3.4 整体造景中突出地方特色

整体造景中突出地方特色是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有效举措。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尽量就近选择适宜植物,利用当地文化来突出植物造景的个性美,使园林与整座城市文化和谐统一,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而起到传承文化神韵的作用。例如,著名的苏式园林就是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其园林设计以“古、秀、精、雅、多”而闻名,植物配置以常绿植物为主,并结合南天竹、枇杷、松、竹、柏及腊梅等本土植物;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让植物配置与山、水、亭、台、廊和榭等搭配;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景观特色,表现出苏州古典园林深厚的文化意蕴[6]。

4 结语

城市园林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营造比例均衡的园林景观,彰显园林植物的艺术特点,整体造景中突出地方特色,正确运用植物配置艺术手法,积极发挥植物的各方面优势。只有优化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才能使整座园林添彩加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造景园林景观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