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9-02-22 04:47朱麟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教学高校英语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高校英语在教学方面需要不断革新教法,更新观念,尤其是在翻译教学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本文分析了生态翻译学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诸多联系,并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翻译学;策略

引言

所谓的生态翻译学是指以“天人合一”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学科,生态翻译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生态系统成为该学科的关键要点,与此同时,翻译者的地位和选择生态翻译环境的方式也成为了翻译学科所研究的中心内容。生态翻译学不仅把生态翻译系统看作统一的整体,而且阐释了翻译学的本质属性。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师生不分主次注重整体之前的关联性,强调“授人以渔”,从而构建一个生动和谐的生态翻译体系,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1生态翻译学的理念

生态翻译学作为全新的翻译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初,由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于2009年被各大高校广泛应用。“天人合一”说明了翻译要注重整体和统一展现翻译的本质属性。该理论重新演绎了翻译的过程与方法,重新审视了翻译活动。由于生态翻译学注重事物之前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在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关系的基础之上,呈现了整个翻译体系的和谐状态,该理论对于当前高校翻译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从宏观上说生态翻译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翻译思路,也可以融合英语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化问题。

2当今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致力于翻译人才培养的学者也与日俱增。因此,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所呈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2.1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当前我国高校翻译专业的教学多以理论和语言知识为基础。不同的院校对翻译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也不同,因此,许多高校的翻译课程未能形成教学特色,整个英语翻译教学无法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导致高校之间相互排斥,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翻译的终极目标是使交流和交际更具有效性,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要求译者生硬的转换两种不同的语言,更看重的是译者的翻译技能和知识储备。

2.2目标定位缺乏合理性

现如今许多高校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讲,高校外语翻译教学脱离了企业实体,未能够把有翻译需求的相关企业纳入翻译生态教学中。翻译作为庞大的生态系统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许多高校在培养翻译人目标方面,未能够把适应社会需求纳入生态翻译环境中。

2.3教材选择方面

目前高校在教材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两点,如下:第一点,许多翻译教材以传统的文学性较强的文章或材料为主,很少涉及实用性较强的专业领域,例如:法律、经济、新闻等。这类教材无法顺应时代的步伐,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第二点,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迅速,教材更新的速度相对迟缓,内容较为陈旧无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4教学方式相對传统

传统的高校翻译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练习次之,教师点评为辅,该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学,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乏味,故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再者该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欠缺灵活性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部分高校的翻译教学,即教师讲解理论和技巧,学生在练习中利用教师传授的理论和技巧,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创造性,这违背了生态翻译学的理念,即“译者中心”的翻译观念,也导致了生态群落主体意识模糊。

3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3.1优化课程设置

笔者根据多年的翻译学教学经验总结得出,优化课程设是实现教学模式的基础。想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就需要设置以语言基础、翻译技术、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融合型教学模式。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关联子系统的和谐统一的生态体系,强调整体观,即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虽然翻译不单是语言的交换,但夸文化交际的前提是母语语言的基础和目的语言的习得程度。实践源于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为实践提供可能。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句子构成、修辞手法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许多句子在翻译转换中困难重重,此时,翻译技巧即是问题的指引者,帮助译者突破各种疑难问题。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需要模拟真实的翻译情境,切忌纸上谈兵,在专业翻译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于社会环境和翻译体系的互动不断获取翻译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高校教师和学生需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并使其为己所用,在翻译教学中想要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在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翻译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确保课程开展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3.2明确培养目标

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翻译人才需要同时兼备母语和目的语的知识,传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传播方式,因此高校翻译学教学中要明确的培养目标,根据生态翻译学的整体性原则,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翻译教学最终目标——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所有的翻译教学模式,都应以该目标为目的,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3.3革新教学手段

目前翻译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为主,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网络等资源,延申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时,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翻译课本,需要广泛收集社会热点素材、不同专业的翻译材料等信息,为翻译教学的实践添砖加瓦。再者教师需要在预习任务布置的方面给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路收集事实政治相关的资料,自主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项目,模拟翻译教学。从练习到教学实践的转变,学生成为了翻译项目的主体,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等方式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答疑解惑,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翻译原著。在学生学习方面生态翻译学更强调学生翻译的参与性,对于教师预留的学习资料和发布的学习任务,可以自主学习研讨。在日常的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不同层次、不同主题、不同小组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学项目,由小组互评到老师点评,确保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此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到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针对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等平台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讨论沟通。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生态翻译的教学探究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内容离不开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式的革新等问题。为了使生态翻译教学系统更具整体性和统一性,生态翻译学需要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时刻保持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翻译素养,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萍. “一带一路”视域下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04):81-83+97+121-122.

[2]李琎.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J]. 文学教育(下),2019(02):170-171.

[3]徐莉.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教学技巧与策略[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31(01):83-86.

[4]李娜.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165-166.

[5]黄琳. 论高校英语学习中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02):169-170.

作者简介:朱麟(1981.6--),男,汉族,湖北孝感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翻译教学高校英语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