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间风物焕发光彩

2019-02-22 01:17
今日农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一村农家乐艺术节

■ 田 泓

创展18年,聚集100多个国家,覆盖200多个村落,参观人数270万人次,累计拉动经济效益数百亿日元……日本大地艺术节创造了艺术振兴乡村的成功案例,“到乡下看展”成为樱花、动漫之外的日本新名片。在去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浙江桐庐与日本策展机构签署了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富春江大地艺术节。

大地艺术节是日本创建“一村一品”活动的案例之一。日本越后妻有地区老龄化严重,“货出不去、钱进不来、人留不住”的困境让乡村渐趋凋敝。策展人北川富朗从梯田、深山、暴雪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原风景”中,重构自然、记忆与人类的关系。在不干涉原生生活的前提下,对自然场景、生活空间进行艺术创作。没有屋顶的美术馆,是大地艺术节的特色牌。

引导乡村培育特色发展模式的“一村一品”,早已成为日本农业特色经营的经验。“一村一品”不只是“一村一吃”“一村一玩”,也不限于挖掘农特产品、开发特色旅游、深耕健康养生等“套路”,而是重新发现乡村的潜力和魅力。正如北川富朗所说:透过艺术,希望那些被遗忘的地方能重拾希望。其实,只要地域风味足、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五谷和六畜,服务和艺术,都有望支撑起乡村发展的一片天。

“一村一品”的关键在人。正如大地艺术节不能只靠艺术家的“仙气”,还得接点村民的“地气”。艺术家在700根棍子上挂起随风飘摆的彩色布带,为寂静的乡村平添了几分跳跃的色彩,在河中捕鱼、田间耕作的农民闲时远眺,这种愉悦感,让他们从静默的旁观者变为创作的参与者。久而久之,不少外出村民自愿回家办展,一些城里的“斜杠青年”迁居到此,耕读两不误。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人,无论是熏陶文化品位、市场意识,还是学习种养技能、加工技术,有了自我发展能力,“一村一品”就有了不竭的内生动力。

有了人气,如何聚起财气?这就要形成规模、做大品牌。大地艺术节同时举办环境研讨会、建筑夏令营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波及效果;以艺术为窗口链接休闲、制造、文创等产业,以多元化旅游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它之所以能“自我造血”,归根结底还是把比较优势化作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打响了品牌,做大了蛋糕。

“一村一品”要有品牌,更要有品位。既器重人品,又珍视村品,好品位首先意味着精神卓越。而这必须依靠艺术氛围、民俗传统、历史气息、民族风情带来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好品位更意味着别出心裁。乡村治理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找准门路,摸清道路,才能找到开锁的“金钥匙”;以新产品、新品牌塑造高品位,富裕文明而不失特色的乡村才更加可期。

如此“速度”要不得

■王小川

帮困难群众新修住房,从选址到修建再到完工,仅用了8天。近日,贵州省黔西县顺河村负责人因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如此“创新速度”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推进危房改造,本是造福农村困难群众的好事。然而,平时不作为,在迎接检查前赶工造房子,实在是一种政绩投机的行为。不为群众解决困难,只求账面上看着好看,领导能够注意,硬是把惠农利农的好事,办成了浪费扶贫资金、伤害群众感情的“坏事”。

说到底,“创新速度”根本是因为平时没有速度,拖拉不办事造成的。只有把工作做在平时,把力气下在日常,才能避免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其他地区其他领域是否还存在类似应付检查、抢进度的行为,只是不那么显眼,被我们忽略了?它们同样埋下各种安全隐患,更需加强监督问责、及时查处。

农家乐经营诚信值千金

■徐曙光

近日,笔者去农家乐吃饭,想点个正宗土鸡。可老板说,今天准备的10个土鸡煲已经预定完了,只有半放养的那种鸡,问我要不要,价格比正宗的土鸡要便宜一些。笔者听完,不禁为老板的诚信精神点赞。

近年来,各地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农家乐发展迅猛,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农家乐经营业主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缺少诚信,明明是从菜场里买来的蔬菜却说成是自家地里种植的;明明不是土鸡蛋却说成是土鸡蛋;明明是吃饲料的鸡却冠以正宗土鸡出售;明明是“冼澡鱼”却说是养了好几年的清水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农家乐行业的声誉。

笔者认为,农家乐经营,靠的就是信誉,因此一定要把诚信摆在第一位,在确保价格合理的前提下,真正为广大游客提供货真价实的菜肴和食材供游客选择。游客吃得放心,吃得实惠,才会记住这家店,农家乐生意才会越做越红火并长盛不衰。

发展“微农业”好看又赚钱

在北京,笔者见到过这样一个火锅店。店铺开在商场里,大约一半的店铺空间被几个货架占据;货架上是一个一个塑料盆,里面种植着各种蔬菜。商家宣传说,盆子里都是用有机方法种植的蔬菜,价格比普通菜品高一倍还不止。

这就是城市“微农业”的一种样态。“微农业”普遍具有规模小、时尚、新鲜的特点。它所满足的是城市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对于新鲜、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好奇。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微农业”占地规模小,经营成本也相对不高。因此,相关从业者普遍表示,从事“微农业”的收入较为可观。

从事“微农业”,因为价格比普通农产品要高,因此,选好消费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人群:

高端消费人群。这类人群可能私家屋顶阳台面积较大,对产品质量和档次要求较高,对价格不特别敏感,需要技术人员现场根据屋顶阳台实际情况和业主的用途进行精心设计。

亲子消费群体。把生产环节作为企业的宣传重点,开发适合大人孩子一起操作的项目,把农业做成服务业,而服务业的附加值无疑是高于单纯售卖农产品的。

科研教学单位。有些学校、研究企业需要植物样本,进行教学和科研。这些群体的需求量虽然难有大的变化,但是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消费量可以保持稳定,对企业来说风险更小。

随着无线智能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开始智能化,未来的城市农业将更加智能化、一体化、信息化,更加充分解决种植需求。所以说,微农业是一项新型的朝阳产业,它可以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来占据全新的市场。

(李伟民)

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好服务牌

■ 杨玉龙

近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在子长、紫阳、扶风等9个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就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逐年增加,30%的农民工有返乡创业意愿,但仍存在融资难、创业成本高、营商环境待优化、创业能力待提升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根据上述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平均返乡时间为5.5年,平均创业时间为3.5年;2015年及以后创业的农民工占68.5%。而这些农民工及其创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年富力强,以30~50岁为主;二是学历水平高;三是返乡前从业特点突出,建筑业、制造业等为主;四是创业意识、高收入吸引和兼顾家庭是他们的主要动机等等。

可以说,伴随着农村创业就业环境向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多重利好,比如,可以很好的照顾家庭,又免去了远程来回奔波之苦,有效纾解“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问题;还如,这些返乡人员,可以凭借自己外出学习的技能,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再如,对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也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也是不容忽视,而且媒体也不止一两次进行报道。最为典型的就是以下几点,缺乏资金,贷款难;缺乏经验和技术,项目选择难;缺乏人才,招工难;缺乏土地,扩张难;缺乏公共服务,办事难。可以说,这些“缺”和“难”,不仅阻碍着这些返乡农民工的积极性,也是影响农村发展的障碍。

笔者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也须打好精准服务牌。一是地方政府要积极作为,可通过举办劳务招聘会、进村入户推介空缺岗位、开展岗前职业培训等方式,解决招工、用工难题;二是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管,促使企业合法用工,避免有意压低薪酬待遇的现象,以防挫伤农民工留下来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对于返乡创业人员,无论是搞种植还是养殖或是加工,相关部门不妨主动上门做好服务,搞好政策、金融、信息、技术上等方面的支持,培育和激活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实现农村再发展。比如,可以搭建创业平台实现抱团发展,或者降低贷款门槛让他们的创业资金无忧,或者解决返乡创业场地问题等等,让他们在家乡创业能够顺顺当当。

毋庸置疑,随着农村发展环境的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甚至是城里人会来到农村创业或就业,这是一件好事儿。同时,对本地的广大农民而言,自己开拓思路、放宽眼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融入到为家乡的发展建设中去也至关重要。毕竟,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但真正建设农村家园的“主力军”还是广大农民自己。

猜你喜欢
一村农家乐艺术节
遇见艺术节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一村万树”绿的不只是村庄
农家乐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