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谨防猪伪狂犬病

2019-02-22 01:17
今日农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周龄鸡群鸡舍

伪狂犬病病毒在病原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是一种以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对其危害大。

流行趋势及发病症状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和产仔旺季多发,往往是分娩高峰的母猪首先发病,窝发病率可达100%。发病猪主要在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最早日龄是4日龄,发病率98%,死亡率85%。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可下降。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轻微发病,极少死亡。母猪多呈一过性或亚临床感染,很少死亡。妊娠母猪感染致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100%。

本病潜伏期一般3~5天。发病仔猪最初眼眶发红,闭目昏睡,接着体温升高到41℃~41.5℃,精神沉郁,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内容物为黄色,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

最常见的是间歇性抽搐、癫痫发作、角弓反张、盲目行走或转圈、呆立不动。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几乎100%死亡,发病仔猪耐过后往往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

20日龄以上到断奶后的仔猪症状轻微。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短促,被毛凌乱,不食或食欲减少,耳尖发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

4月龄左右的猪,发病后只有轻微症状,有数日的轻热、呼吸困难、流鼻汁、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呈“犬坐”姿势,有时呕吐和腹泻。

母猪有时出现厌食,便秘,震颤,惊厥,视觉消失或结膜炎。有的分娩延迟或提前,有的产下死胎、木乃伊胎或流产,产下的仔猪初生体小、衰弱,弱胎2日~3日后死亡,流产发生率约为50%。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除,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一年。

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和配料等发生感染。

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可经胎盘侵害胎儿,泌乳母猪感染本病的1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天,此时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

诊断与预防

诊断中应注意本病不易与猪瘟、蓝耳病、细小病毒、乙脑等病区别,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验。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对未发病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本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对新引进的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疫苗,不可做种用。种猪要定期进行灭活苗免疫,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2月龄~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如果只免疫种猪,育肥猪感染病毒后可向外排毒,直接威胁种猪群。另外感染猪增重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推迟出栏,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

猪场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措施,最好使用2%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或酚类消毒剂。

在猪场内要进行严格的灭鼠措施,杜绝鼠类带毒传播疾病的风险。

(郑卫军)

低温饲养猪 方法要跟上

猪栏内的最佳环境温度为15℃~25℃,低于5℃或高于30℃,猪的生长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冬季应对猪采取特殊的饲养管理方法。

改善饲养环境

时修缮坏、危、漏猪栏,栏内裂缝、缺口、破顶等风口处要堵塞严实,给猪圈垫上干草,给猪的凉圈蒙上塑料薄膜。

栏内防潮防湿

生猪喜干燥,怕潮湿。空气是一种导热物质,而且越潮湿其导热性则越强,栏内生猪体内的热量散发的越快。猪体发冷,就会相互挤在一起,发生挤伤或压伤,甚至发生咬伤打架的现象。猪栏内的粪便要勤打扫,并注意训练猪定点排粪、排尿,有个干燥的卧处。勤换垫草,保持垫草干净。

调整饲料比例

冬天生猪的饲料配方应在蛋白质含量稳定的前提下,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约10%,必要时可添加动植物油脂。有试验证实,在日粮里添加2%~3%的动植油脂,可使猪增重12%~15%,每增重1公斤可节约饲料8%~10%。

增加养猪密度饲养密度大时,每头猪占地面积缩小,躺卧时可互相取暖,同时,饲养密度大时它们的身体散热量也增大,有利于提高舍内温度。冬季猪圈一般要比其他季节增加三分之一的猪,每头猪占地0.6平方米左右。夜长加增加喂料是相对增加采食量。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取自由采食。若采取定时定次饲喂猪的方法,可在晚上增开夜餐。经试验对比,同窝的猪,不喂夜餐的猪少增重40%左右,白天一出窝便全身哆嗦,不爱吃食,毛焦皮燥、生长停滞,成活率降低;而喂夜餐的猪,毛白皮红,精神旺盛,食量增加,能提前1个月出栏,经济效益高。

(张吉龙)

獭兔便秘怎么办

发现兔便秘时要立即断食,喂淡盐水,如有食欲时喂多汁饲料,如菜叶、胡萝卜等。

内服硫酸钠溶液,青年兔每次5-6克,幼兔减半,每天1-2次。

内服液体石蜡或食用油5-10毫升,促使胃肠内容物软化通便,为抑制肠内容物发酵可口服乳酸溶液3~5毫升,并用温肥皂水30~40毫升灌肠,进行腹部按摩,使肠内容物软化排出体外。同时把兔放出兔笼增加运动,一般轻者治疗1~3次即愈,严重者经治疗没有好转时进行淘汰。

(据《湖北农业报》)

鸭传染性鼻炎咋治疗

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的比例拌入饲料中喂服,连用3~4天;用链霉素,每只鸭肌肉注射100~200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用土霉素,按0.2%的比例混入饲料内,连喂3~4天。在治疗的同时,结合外科疗法效果更好,如病鸭只表现鼻炎和眼炎时,可用2%的硼酸水冲洗;如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应以手术刀片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用硼酸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药水。

(据《湖北农业报》)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饲料:15周龄之前使用育成料,16周龄之后更换成产前料,直到18周龄。

饮水:育成期要随时观察鸡只的生长,随鸡只体型的增大调整饮水面积和水管高度,保证鸡群有充足洁净的饮水。

光照:鸡产蛋量与母鸡一天中所受的光照长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蛋数、蛋大小、存活率和总利润都受光照的影响。

第一周雏鸡的光照时间是每天20~22小时,光照强度是30勒克斯;第二周光照时间减少到20小时,光照强度为5勒克斯;在接下来的时间逐渐将光照时间减少到每天9小时直到7周龄。7~15周龄,光照时间恒定在9小时,强度为5勒克斯。16周龄开始每周增加1小时光照,直到18周龄达到11小时,强度为10勒克斯。光照强度和时间的调整,需根据鸡群的发育情况制订。成年产蛋鸡不要减少光照强度或光照时间。

鸡群达到适宜的体重之前不能采取光照刺激措施。如果对低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实施刺激光照,会导致蛋形变小,高峰持续时间短或高峰过后产蛋下降过快等问题。光刺激可作为获得目标蛋形大小的手段。通常较早的光照刺激会使每只鸡产蛋增加,但蛋重小些。较晚的光照刺激使蛋的总数减少,但产蛋早期的蛋重大。这样,通过光照程序调节,可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鸡蛋大小不同的需求。

午夜给料:增加采食量的光照技术称为午夜给料。这项技术就是夜间时给予1小时的光照,并且此时开动加料器。典型的蛋鸡光照制度是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夜间的8小时拆分为3.5小时黑暗+1小时光照+3.5小时黑暗,16小时光照时间的程序没有改变。其中的这1小时的光照时间可以马上实施,如果想要错后的话,应该逐渐进行,每周调整15分钟。午夜给料通常使每只鸡每天增加采食量2~5克。该项技术适用于热应激时,还可在生长期和产蛋期想要增加采食量时加以运用。

光照程序的制订:当采用开放式鸡舍时,自然光照会影响鸡群,光照制度必须随着自然光照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没有两个地方在一年中有相同的日出日落时间,所以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所有地区的时间表。生长期的鸡在光照逐渐延长的春季达到成熟。为了防止性成熟过早,找出在16周龄时的自然光照时间,根据具体值制订8~16周龄之间的人工光照制度。

温度:鸡舍内温度要保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7周龄舍温应在22℃以上,8~18周龄,温度可保持在18℃~24℃,注意冬季温差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

通风:通风可以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浓度,为鸡群提供新鲜的空气,因此应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做好鸡舍的通风。

饲养的密度:育成期要随时观察鸡群的饲养密度,根据鸡只生长情况做出调整。

环境控制:育成期要随时对鸡舍内外进行清扫,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据河北农科110网)

猜你喜欢
周龄鸡群鸡舍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画里有话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