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在苏北地区“宁麦13”上使用效果初探

2019-02-22 01:51吴明昊朱孔志杜希宽陈锦珠卞流芳丁世锋王世玉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细胞壁穗数制剂

吴明昊 朱孔志 杜希宽 陈锦珠 卞流芳 丁世锋 王世玉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盐城市 22410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施肥可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肥料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既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又降低常规肥料的利用率(如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0%~35%、15%~20%、35%~50%[1]),且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耕作质量下降,出现严重的土壤酸化、板结、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和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2]。面对当前资源、能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国家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出了“用量零增长”的要求,且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对新的肥料替代制剂的研发与推广[3]。

氨基酸类螯合物具有易溶于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等特点。目前,研发的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具有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成本低廉、控制期长、高效、经济、安全、无污染、与环境高度相容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较多,是当前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最佳制剂选择[4-5]。因此,笔者于2018年通过在苏北地区小麦的几个关键生长发育期采用叶面喷施四种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探索这些制剂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以期为推广应用新型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民主村基地内进行。供试田块土壤为粘性土壤,土地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形状规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5 g/kg,全氮含量为1.37 g/kg,有效磷含量为10.9 mg/kg,速效钾含量为175.6 mg/kg,全盐含量1.51 g/kg,pH 7.4。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为 7500~8500 kg/hm2。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制剂

供试的四种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为:禾奇正中药肥(氨基酸螯合三十多种中草药,包括茵陈蒿、雷公藤、丹参、红花、百部、大黄、马钱子、金银花、黄芪、黄柏、狼毒、小檗碱、黄芩苷、黎芦、三尖杉等,由陕西拜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信谊佳硅肥[氨基酸螯合单硅酸及无机钾肥,由信谊佳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提供]、金贝斯(氨基酸螯合天然酵素、维生素、核酸代谢物、高活性有机质、甲壳素、鸡蛋清、糖粉等,同时与乳酸菌、光合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等复合而成,由东莞市辉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霍尚澳优(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由澳大利亚埃尔夫液体化肥有限公司提供)。

1.2.2 供试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品种,于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4),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1)禾奇正中药肥处理;(2)信宜佳硅肥处理;(3)金贝斯处理;(4)霍尚澳优处理;(5)空白对照(CK)。具体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单位:mL)

其他田间管理措施:2018年3月3日施用炔草酯、苯磺隆防除禾本科杂草;3月15日施用广奇进行化学控旺;3月29日施用稻神丹、噻呋·戊唑醇防治纹枯病、白粉病;4月20日施用40%戊唑·咪鲜胺防治白粉病、赤霉病,放捕虫鸟防治虫害;4月28日施用戊唑·多菌灵、乐果防治赤霉病、虫害;5月4日施用氰烯菌酯、戊唑醇防治赤霉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的“宁麦13”生育进程和生育期均一致,说明喷施不同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对“宁麦13”的生育期无影响。

表2 不同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对小麦生育动态及生育期的影响

2.2 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产量

2.2.1 株 高

由表3可知,CK的小麦株高最高,为77.2 cm;处理(1)和(2)的株高最低,为71.5 cm,较CK降低7.38%;处理(3)和(4)的株高也低于CK。说明喷施不同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可降低“宁麦13”的株高,从而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2.2.2 穗 长

由表3可知,四个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处理的穗长均高于CK,增长率为5.63%~9.86%,其中处理(3)的穗长最长,为7.8 cm,较CK增加9.86%。说明喷施不同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对“宁麦13”的穗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3 有效穗数

由表3可知,四个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处理的有效穗数均高于CK,增幅为0.83%~6.63%,其中处理(2)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高,较CK增加6.63%,处理(1)和处理(4)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分别较CK增加3.04%和2.76%。说明喷施不同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有利于促进“宁麦13”分蘖,增加有效穗数。

2.2.4 千粒重

由表3可知,四个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处理的千粒重均高于CK,增幅为0.28%~3.11%,其中处理(2)的千粒重最高,为36.5 g,较CK增加3.11%。说明喷施不同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可以增加千粒重。

2.2.5 产 量

由表3可知,四个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处理的每667 m2产量均高于CK,增幅达8.45%~14.36%,其中处理(3)的每667 m2产量最高,为470.19 kg,较CK增产14.36%,说明喷施菌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可通过增加“宁麦13”的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增产效果;处理(2)的产量居第2位,较CK增产13.4%,说明喷施硅钾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来增加“宁麦13”的产量;处理(1)较CK增产11.05%,说明喷施中药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可通过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增加“宁麦13”的产量;处理(4)较CK增产8.45%,说明喷施中微量元素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增加“宁麦13”的产量。

表3 不同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对小麦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抗逆性

由表4可知,处理(1)、(2)、(3)的“宁麦13”各节间的直径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处理(3)的表现最好,说明喷施菌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有利于小麦对营养物质的快速吸收和利用,间接增加节间细胞壁厚度,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处理(2)次之,说明喷施硅钾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可促进“宁麦13”的光合作用,增加节间细胞壁厚度,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同时施用钾肥有利于营养物质在“宁麦13”体内的运转和积累,增加蛋白质、糖和淀粉的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处理(1)富含中药成分,可间接刺激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增加细胞壁的厚度,从而提高“宁麦13”的抗逆性;处理(4)与CK相比,小麦节间的直径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喷施中微量元素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对小麦细胞壁的合成影响不大。

表4 不同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对小麦节间直径的影响

3 小结与展望

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在“宁麦13”上喷施,均可促进小麦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小麦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可达8.45%~14.36%。同时,喷施菌类、硅钾类及中药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不仅可提高“宁麦13”的产量和品质,还可增加细胞壁厚度、节间直径,进而提高小麦的抗逆性;而处理(4)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节间直径的增加效果不明显,可能是喷施的中微量元素类氨基酸螯合物制剂浓度过大,抑制了细胞壁的增长,但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目前,对于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初始阶段,各类产品制剂均含有丰富的化学营养成分,其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的种类较多,涉及范畴较广,进一步发掘新的配方组合,可为进一步促进新型氨基酸类螯合物制剂在作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细胞壁穗数制剂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植物细胞壁对有害金属与盐分耐受性作用研究进展
植物初生细胞壁纤维素晶体结构新特征(2020.9.1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浅谈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机制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