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观主题教育活动的认知与实践

2019-02-22 05:21安徽省霍邱老年大学名誉校长王国信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

□ 安徽省霍邱老年大学名誉校长 王国信

【内容提要】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如何看待老龄社会,如何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已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重大话题。开展积极老龄观主题教育活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就开展积极老龄观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老年教育是积极老龄观的生动实践的观点,值得关注。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就要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一、开展积极老龄观主题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据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7.3%,平均近4个劳动力抚养一位老人。可以预见,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银发浪潮”将滚滚而来,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理念先行,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做到理念先行,就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积极老龄观主题教育活动,其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利于认清“银发社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银发产业”的方兴未艾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年人群体不是拉低人均GDP的“分母”和负担,而是可以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引导发展好老龄事业,不仅是给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还能为市场开拓出一片新蓝海。

2.有利于在全社会培育孝老敬老之风。今天,我们社会所有文明成果,都凝聚着老年人过去的辛勤劳动,包含着他们创造的价值。因而,全社会理应尊重老年人,形成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在经验、知识、技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发展经济、传承优秀文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让他们释放更多正能量,作出更多新贡献。

3.有利于释放老年人的积极“潜能”。很多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亟须补课、亟须教育。老年是生命的特殊时期,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可以使老年人少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喟叹,多些“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情,老年生活将更加从容豁达,使越来越多的老人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中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不断提升生活的质量、培厚人生的意义。

4.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应当看到,社会中还有不少人没有树立起积极老龄观。比如,有的人错误地把老年人看作负担或问题,有的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及时备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有个别人缺乏对老年人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这些错误观念不仅与我国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相悖,而且不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只有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才能做好老龄事业,挖掘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和新机遇,把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才能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之内涵

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旨在让人们了解老年,认识老年,尊重老年,服务老年。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的内涵通常包括六个方面:

1.要进行生命历程观的教育。老年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认识和适应老年期。衰老和功能衰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养老是老年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老年期,陪伴的人越来越少,要学会独立生活和品尝孤独;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少,要学会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而不是嫉妒和抱怨;前行的路上难免有骗子,对此要提高警惕,捂紧钱袋子,别上当受骗;人生路上险情不断,要学会与疾病和身体功能衰退共处,带病生存;经过人生无所不能的奋斗,最后又回到人生的起点——床,接受别人的照料,并准备驾鹤远行。生命历程还告诉我们,老年健康是人生各个阶段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要让各个年龄段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认识到:“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爱护健康,普通人忽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从而形成一项全民性保健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华民族一旦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那么将极大地有助于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文化的复兴与腾飞。

2.要进行独立自强观的教育。联合国提出的老年人生存五原则是: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应当鼓励老年人独立、参与、自我充实,而不是鼓励更多的照顾;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不要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照顾和护理。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总计2.41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60-69岁的低龄老人占56.1%,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32.9%;这就是说近90%的老年人是可以生活自理的,这些人中的多数都身体健康,还可以从事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志愿服务,在社区和家庭中发挥积极作用。对老年人“不仅要给生命以时间,而且要给时间以生命”。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使老年人继续服务社会,而且,可以提高老年生命质量。

3.要进行科学养生观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100%构成要素中,医疗只占8%,遗传占15%,环境占17%,生活方式占60%。老人健康与医疗有关,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要遵循健康“四大基石”,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态平衡,戒烟限酒。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要长寿,而且要健康地活着;如果生命的延长伴随着患病和不健康,那么,长寿就意味着长痛苦。如果能把老年人生活上自理的时间延长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推迟老年人需要依赖他人的尴尬局面出现,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要求,也是减轻国家负担的必需,真正实现了“自己不受罪,子女不受累,国家省了医药费”,就会大大减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4.要进行积极预防观的教育。当前,全社会普遍缺乏老年人功能衰退和失能失智预防的理念,大多只关注失能失智后的康复和照护,其实应该把关口前移,在政策和务实层面更加注重预防,这是健康老龄观的核心要义。比如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和干预,防止、延缓老年人从虚弱状态陷入失能半失能状态;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年人跌倒,防止已经半失能的老人加重病情。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前期认知症患者和高风险患者,这是认知症防治的最有效办法。

5.要进行积极康复观的教育。生物学最基本的原理是“用进废退”,老年人即便失能,绝大部分具有康复的价值,虽然与年轻人的完全康复不同,但延缓失能的过程,非常有意义。所以,护理的新理念不是替代,而是辅助。发达国家老年人的康复辅具配置率达到90%左右,而我国只有10%。“没有积极的康复观,必然导致过度照护”。

6.要进行积极养老观的教育。人人都应有养老的规划。老年人从退休到生活不能自理,这之间大约有20~30年的时间,是人生旅途的1/3到1/4的岁月,这段时间可以自我设计,有效利用。老年人也要树立“老当益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思想,躯体可以老,精神不能老;外貌可以老,但心灵之树却可以长青。

三、老年教育是积极老龄观的最好实践

老年教育是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的兴办从一开始就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老年大学在校老年学员近800万人,还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参与学习,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老年教育从其实质、办学宗旨、办学方针和管理模式上看,都是积极老龄观的最好实践方式。

1.老年教育的实质是积极老龄观。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年轻学习、成年工作、老年休息”的否定。中国历史上就有朴素的老年教育思想与实践,如“学无止境”“大器晚成”“活到老,学到老”等论述。学者认为,老年人在后天所获得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能有助于老年人思考力、判断力的提高。有学者提出: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个课题研究印证了该观点,中国历史上最重养生的无疑是皇帝,但是寿命并不长,平均37.1岁;其次是僧侣,66岁。最不讲究养生的是书画家,平均79.7岁。“专心致志做养生以外的任何一件事,才是最好的养生。工作、学习和参与,是最好的养生、养老”。老年教育的实践证明:坚持学习的老年学员可以有效地延长第三年龄阶段(国际上对健康或基本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统称),缩短第四年龄阶段(国际上对生活不能自理、高寿老年人的总称),其对抗岁月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2.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与积极老龄观十分契合。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老年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继续有所发展,养医为乐等生活、生命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健康、参与的积极老人”“造就紧跟时代步伐的自尊、自立、自强、有作为的新一代的老年群体”,这与积极老龄观十分契合。

3.老年教育是帮助老年人发掘自身潜能并完善自我的教育。老年教育的显著特点是非学历教育,它不是为老年人择业谋职而设,而是出于老年人的自我需求与兴趣的自我选择。老年大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突出实用性和科学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与自信,把知识学到手。许多老年人把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作为健康老年生活方式的重要侧面。可以说老年大学是一种导向性、进取型的,宽松、有弹性地帮助老年人发掘自身潜能并完善自我的学校教育。

4.老年教育的办学方针和管理模式体现了以老年人为本。老年教育在办学方针上,可以归纳为实行“五化”:对象社会化;建校网络化;课程多样化;教学层次化;管理规范化。实行入学自愿,课程自选,教师自择,管理自律,参与自觉,退学自由。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重视自主学习和自主精神的培养,突出老年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与创造性。

老年教育的实践证明,老年大学是老年人的学园、乐园和精神家园。老年大学使老年学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继续有所发展,获得了融入和参与社会的思想动力、智力和体力,成为自尊、自立、自强、有作为的老人,提高了生活和生命质量。老年大学学员是老年人中最活跃、最有生气、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成为人们羡慕和学习的对象。老年学员通过学习形成的合理饮食、规律起居、坚持体育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调控情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在老年人群中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带动周围的老年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必须指出,实现现代化,不能忽视人的价值观的现代化,老年大学是使亿万老年人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课堂,是培育和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指导方针和工作目标注入了活力。在践行积极老龄观、实施积极老龄化上,老年教育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