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弘扬人文体育精神与构建和谐校园

2019-02-22 04:08黄妙红欧海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人文校园

黄妙红 欧海锋 王 娟

(厦门工学院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了,高校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体育人文精神贴合了当前大学生现实状况的需要,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内涵动力,弘扬人文体育精神正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是国家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是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主体,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教育,从精神上传播体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精神力量的增强有重要意义。

1.人文体育精神内涵

1.1 人文体育精神要求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

任何体育活动中是体能和精神两方面同时参与、同时配合,在体育赛事中体现的更是一种体能的较量、更是一种精神的对峙、抗衡。现如今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学生比以往先辈拥有更好的发展条件,但很多大学生对面对未来发展时,缺乏对人生目标的追求,面对未来他们迷茫无措,更缺乏对未来方向的勇气和信心,缺乏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的青年,在面对生活困难和坎坷时,没有能力承担自己责任和缺少果断坚决的气魄。 缺少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的大学生在独自面临生活的问题时,常常会陷入不知所措,要么随意做出选择,要么听从他人,最后紧接而来的更多、更大的问题。如此循环反复,长久地阻止大学生的独立和发展。 人文体育精神是对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拼搏精神的号召,对青年的人格健全和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1.2 人文体育精神要求公平的竞争和参与意识

当前人文体育精神的内涵发展早已突破了原有意义上关于体能的较量,它更体现一种文化内涵。 脱离比赛竞技的体育活动最终难免落于空谈,“参与意识”和“公平精神”则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特质。 而体育活动的最终意义也不再局限于对输赢的归属上,体育活动在于参与者活动过程中,对自己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进一步了解,从而达到身体和精神相互协调配合,实现自我专注的提升和超越。 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正体现了体育锻炼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1.3 人文体育精神要求培养团队协作的思想品格

体育运动为单个人自我锻炼、 自我娱乐提供了途径, 也为团队力量的形成创造了可能,在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自我展示自己的的个人风采,现在自我价值的彰显。 而且在团队活动中又是另一种不要的收获,在集体比赛中,队员之间互相鼓励支持,彼此默配合,形成一股更大的力量,这也是人文体育精神的一个大亮点。 在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不仅积极发挥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给予个人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又要在发挥个人长处的基础之上实现团队的最优成效,个体与集体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二者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人文体育精神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具有全面、自主、稳定和持久的特性

人文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骑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播自然具备了文化传播的特点,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下,他们接触的信息更多、理念更多,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意识,对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人文体育精神的传播和弘扬需要结合大学生发展的特点,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实现大学生的认可。 通过这种隐形方式,大学生更自然地接受喜欢慢慢地受到感染,从内化于心,过度到外化与行。 这种内隐的、间接的方式使人文精神在对大学生培育中更具有感召力和感染力。这种功能更是在于其内涵中蕴含的体育对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反应人们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这种持续深远的内涵蕴意为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对自我、对生活的积极畅想,更是对其自身品格的一种洗礼和升华。

3.人文体育精神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与功能

3.1 康健身心,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协调发展

人文体育精神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体质下降, 增强大学生身体改善。就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现状而言,从高考制度下“解放”的大学生,第一次开始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生活,突然降临的“自由感”在短期内常让大学生们无所适从, 在大学生活中迷茫和徘徊成为一种常态,但随着新阶段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淘汰机制生机,以及毕业后面临的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空虚和压力的交替折磨,大大增加了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多方面多因素的前提条件产生的心理压力,都亟待一种合适的排遣方式,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纾解。 人文体育精神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不仅仅提供不良情绪的排解取代,更重要的是它将这种派遣方式与娱乐活动、消遣方式相结合,体育活动自身的规范化程序性避免了野蛮宣泄带来的不良行为,给予参与者身体上的排解和精神上的不良情绪的释放和满足,从而有效地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改善情绪状态。

3.2 沟通协调,打造大学生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人文体育精神包含了对人的生理上、 心理上、 精神上和社会上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协调完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或在竞技赛事中实现人进步和完善发展,实现人个体本身、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化发展。 大学是大学生迈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预跳平台,如何在这一阶段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 决定着大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快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他人进行共同合作。校园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参与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活动其中,通过体育方面的接触和交往,可以结识更多的伙伴,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打造新型的人际关系网。

3.3 约束教育,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通常所有的体育活动无论是常规的体育运动或者是专门的体育竞技活动有活动都具有其自身硬性的规则和要领, 遵守赛事规定、维护比赛规则是一名体育者所必备的性格特征,也是人文体育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体育运动的纪律条例之下监督规定下,为学生的行为举措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引导大学生形成严守规则、服从纪律、尊重对手、团结队友等良好行为的养成,这种规则意识将进一步延伸为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活动中,对公正公平、是非善恶、文明礼仪的追求和认可,确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3.4 导向启发,增强大学生群体意识和校园凝聚力

高校的学分制改革以及当前智能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减少了。 新兴的网络科技让大学生更多地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网络交往,对于性格品质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网络交往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日趋渐少,长此以往,现实社交能力越益缺乏,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人文体育精神对弥补大学生这方面的缺憾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人文体育精神的树立, 既有通过个人在赛事中拼搏切身体会到夺取胜利后的喜悦与满足,又能体会道个人在集体中发挥作用,与他人协助配合取得胜利的满足和畅快,这些感受对大学生存在感、责任感、集体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宏扬人文体育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协调和各方的努力,高校必须树立这种学习和坚持贯彻的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其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和发展,才能真正将其内化于大学生心中,实现对大学生的培育和发展作用。一方面,人文体育精神的传播弘扬,必须要立足于分析大学生当前现状的前提,坚持以大学生为本,贴合大学生发展的独特需求,掌握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帮助大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品格、建立互相协作彼此配合的人际关系、为今后参与工作奠定基础,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要发挥体育文化精神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发展作用。 将人文体育精神充实纳入到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传播的主体,促进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实现高校多校区文化的融合和统一,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人文校园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人文绍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真正的体育精神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