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梦”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途径思考

2019-02-22 02:05周恒
祖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周恒

摘要:本质上来讲,“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本质共通之处,两者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两者的有效融合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合力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此,本文在简要阐述两者内在逻辑和融合价值的基础上,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中国梦”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启发。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 核心价值观 内涵价值 融合路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中国梦”战略构想,而这一战略构想的现实生成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根基,同时需要后者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可以说,“中国梦”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指向,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将“中国梦”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为“中国梦”的实现,以及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夯实基础。因此,加强高校“中国梦”教育融入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逻辑梳理

“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理论联系和实践联系,两者之间有着鲜明的内在逻辑,并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中国梦”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发展的长期目标,“五位一体”的实施措施,更为短期内的社会改革建设指明了路径。而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维度则是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战略关键词,显然这与“中国梦”的核心要义形成了内在的高度契合。换句话说,“中国梦”能够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改革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所以,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追求的理想信念。践行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理念指导,进而有效推进“中国梦”“五位一体”发展目标的现实生成。

不难发现,“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较强的内在逻辑,某种意义上讲,两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二)价值意义

高校“中国梦”教育融入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并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保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非主流意识冲击,要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激烈,所以,对他们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有效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将“中国梦”融入其中,则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同时为核心价值观培养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目标。这样一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从理论层面确保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又能够从实践层面为“中国梦”实现提供支撑。

其次,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高远抱负和价值信仰,为“中国梦”实现提供人才保障。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主观性、创造性,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锐意进取,不断奋斗时,无疑为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提供了重要指引,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关键转折期,同时也是力量的储备期,他们拥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也就是说,只要国家强大,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空间就越大,相反,只要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砥砺前行,“中国梦”才会更加坚实。

二、“中国梦”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途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提供内容支撑

要想实现“中国梦”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深度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就必须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在原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基础上更多融入“中国梦”内容元素,以便为核心价值观培养提供重要的课程保障。具体来讲,首先,高校相关部门要加强有关“中国梦”的理论研究,客观审视当前“中国梦”战略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进而为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其次,高校要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结合实际情况,将“中国梦”课程资源与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巧妙结合,并充分发挥前者的辅助性作用,强化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效果;最后,高校要明确“中国梦”戰略推进尚处于初期阶段,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重构中,要与时俱进,及时融入时代元素,以确保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生成性。但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还要积极构建与课程体系相应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长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确保高效生成

“中国梦”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养之间有许多契合点,但要想达到预期良好的融合效果,就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客观来讲,在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传统灌输式教育理念“甚嚣尘上”,在被动接受中完全抹杀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在“中国梦”教育融入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教育者一定要结合实际灵活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师生多维互动中凸显大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由传统灌输式教育转向合作式、探究式、共享式等个性教育。

另外,就培养手段而言,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核心价值观线上教育的优势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在“中国梦”教育融入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教育传播渠道,为学生打造广阔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中国梦”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渗透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增强“中国梦”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确保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各自的主旨内涵。但需要明确的是,开展线上教育并不代表完全摒除传统线下教育,而是要在做好线下教育创新的同时,灵活辅以线上教育,在有机结合中实现优势互补、合力生成。

(三)丰富实践活动,增进内化迁移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不仅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而且符合“中国梦”战略推进的现实要求。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是“中国梦”教育融入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大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与提升的必经之路。开展有关“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促使大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创新地将相关理念落到实处,推动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实现“中国梦”所需各种品格素养。但是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高校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灵活选取相应的实践形式开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进行区别对待,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确保实践育人功能的全面实现。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驱动,促使他们亲自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在“青春梦”的实现过程中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体来讲,高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相关行业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构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促使学生在核心价值观践行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上,推动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此外,高校还要为学生打造科研实践基地、勤工助学基地等丰富多样的校内实践平台,为大学创造更多有助于自我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深入体悟,最终在知行合一中完成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迁移,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核心驱动力。

总而言之,在“中国梦”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者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内在逻辑,以及两者结合的价值意义,并及时转变理念,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优化,不仅要完善课程体系,提供内容支撑,而且要创新教学方法,确保高效生成,同时要丰富实践活动,增进内化迁移。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高效性,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全方面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游,张澍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124-127.

[2]李忠军.中国梦·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铸魂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5,(06):9-15.

[3]杨友国.“中国梦”视域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05):38-40.

[4]詹小美,康立芳.中国梦践行场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青海社会科学,2015,(01):1-7.

[5]谷建国,张春和.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J].贵州社会科学,2014,(05):27-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辅导员择优资助计划专项资金项目,“中国梦”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研究,项目编号:zyzvfdy2013003;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