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富民强县

2019-02-23 06:34郯城县杨集镇党委李井水刘国伟
农业知识 2019年3期
关键词:郯城县集镇龙虾

文/郯城县杨集镇党委  李井水  刘国伟

近日,在郯城县首届“姜湖贡米”杯农民稻田迷你马拉松比赛的现场,“喜迎丰收”秧歌舞、“硕果飘香”农产品评比大赛等特色文化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广大农民载歌载舞,满怀丰收的喜悦。这是郯城县将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今年以来,郯城县积极落实人大意见、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借助新旧动能转换政策实施的有利契机,合理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打牢乡村振兴基石。“在荷塘里养殖龙虾,荷塘里的微生物可供龙虾食用,龙虾的排泄物可以供莲藕生长,两者优势互补,循环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养殖户李永乾看着肥大鲜活的龙虾喜上眉梢。今年,郯城县杨集镇李庄村农业合作社养殖户李永乾的荷塘大龙虾获得了大丰收。据悉,一年龙虾养殖667平方米可创收2万元,鲜藕可创收1万元。李永乾的丰收得益于今年以来杨集镇为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广的“莲藕+龙虾(泥鳅、黄鳝)”“果园+鸡(鹅)”等立体种养模式。

像杨集镇一样,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全县各乡镇“农业+”战略遍地开花,“千年古镇”马头镇做好“农业+旅游”文章,连续三年举办桃花节,打造“大江北水乡、双千年古镇”马头古镇;“山水”泉源发挥境内马陵山的优势,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立科技示范园;拥有“一步跨亿年”地震断裂带景观的高峰头镇按照“农业+园区+旅游”的模式,投资9000万元,建设农业产业园、观光园……为给农产品找“婆家”,今年该县还举办了农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22个,投资额达46亿元。

为振兴乡村文化,郯城县投资9500万元建设郯城县党性教育基地,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在全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电话测评中获得全省第三的好成绩;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全县各乡镇建立文明传习中心29个;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地文化,精心打造村史室、民俗馆、文化墙等文化场所40余处。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郯城县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

乡村振兴,既需要“金凤凰”,又需要千千万万土生土长的“田秀才”。郯城县强化“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在挖掘培育乡土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上下足功夫,2018年以来,举办不同专业、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94人,成长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统筹实施“乡村之星”“乡土艺术人才”等县级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他们每人每月可获400到800元人才补贴。

猜你喜欢
郯城县集镇龙虾
钓龙虾
解放战争时期还乡团的由来、危害与瓦解——以郯城县为中心的考察
“银杏红茶”助农增收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龙虾的迁徙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郯城县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分析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早春土豆播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