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在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23 06:35张璐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信息化

摘 要:本文从结合高职日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特征决定模态类型以及根据高职日语教学信道容量大小确定模态数量两个方面着手,对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视听教学;多模态教学

一、 前言

与传统的日語教学模式相比,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借助感官并用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日语视听多模态教学模式建立在灵活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强调学生主体,在重视教师主导的同时,营造教学相长的良好课堂氛围。因此,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多模态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高职日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在信息化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语言专业均陆续开设了关于语言类的拓展教学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本质和构建完善的语言结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出现以及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从高职日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属于一门理论性较强且概念较多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概念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创造了日语学习的另一条有效路径。模态主要是指人类借助感官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的一种方式,而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感官应用互动形式被称为多模态。多模态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特征,可以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媒体层面以及形式层面这五个层面入手,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效果。

三、 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结合高职日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特征决定模态类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出现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日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高职日语视听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特征,确定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模态类型。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播放一些日语短片,这些短片可以是从日剧或者日本电影中截取下来的经典部分。而对于内容的设置可以从易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知识点。对于基础部分的教学知识点,可以结合本章节教学所传递呈现出来的教学信息、性质以及教学特点,在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网络自学为辅,通过文学模态、图像模态以及声音模态三者结合的方式,开展本章节的视听多模态教学。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部分,可能会涉及的主要包括日语发音指导、单词释义讲解、原文解说、例句说明、试题测试、关联知识拓展以及课后练习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通过视听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积极引导。

(二) 根据高职日语视听教学的信道容量大小确定模态数量

课堂教学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采取相应的手段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信息论通信模型,在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高职日语视听教学的信道容量大小来确定模态的具体数量。综合考虑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信息传输中的信道容量以及传输负载情况,在此基础上决定教学模式中采用的模态数量。其中信息传输是指信道中可以传输的最大信息量,在教学中可以主要代表学生所具有的理解信息的能力。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内容的讲解,由于信源发出的信号中所含有的新信息较多,依靠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很难实现完整的接受与内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扩大信道传输容量,借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模态来有效强化学生的解码能力。此外,在高职日语视听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的“视和听”的模式,而是要把“视和听”作为“说”的一个必修环节,把教学目标真正转移到“说”上,在注重“视和听”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说”。我们知道,“视和听”的学习是为了我们更好地促进“说”,只有“说”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才能传达出日语的语言魅力。

四、 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 明确学生与教师在多模态教学中的地位

明确学生与教师在多模态教学中的地位,是保证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具体的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性作用,并且在提升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培养重视程度的基础上,针对每一阶段的日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主动去搜集教学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教学多模态课件中的编排形式,综合分析图像、文字、声音以及影像等多种模态的应用价值,从而保证教学教课可以围绕教学重点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教学作用,体现出多模态教学课件对于学生互动学习的意义、在线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此外,在保证多模态教学课件有效性的基础上,也要进一步保证学生可以对各种模态类型有着一定的认识,任课教师可以就此展开相应的能力提升训练,以此来保证相关教学策略可以顺利地开展。在信息化背景下,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 营造真实的日语文化语境

在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过程中,营造真实的日语文化语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日语视听教学中的优势。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多模态教学模式本身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调学生课堂学习与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从高职日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只能被用来应付考试,在生活中很难有所应用,这也直接决定了学生单单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却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在高职日语视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应用视听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影像几者相互结合的方式,营造一个真实、立体的日语文化语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有效弥补了传统日语教学中的缺陷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程度上使用原汁原味的音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保证文化语境的真实性,同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真实的文化语境中自由进行口语交流。

(三) 保证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尽可能地保证预设与生成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其中预设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多模态教学时所进行的合理规划,通过课程资源开发以及教学媒体的灵活运行,从而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过程。生成主要是指教学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效率,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来应付所有的教学,只有最大程度上保证预设与生成的平衡与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曾选用过一个关于日本地震的公益广告,广告中出现了“家政科”“NTT”等单词,对于当时的学生而言,这两个单词因为文化层面的原因,理解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可以通过结合多模态的课程分解,采用中日文化差异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五、 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从明确学生与教师在多模态教学中的地位、营造真实的日语文化语境以及保证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真正认识到多模态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日语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珠.《日语概论》多模态教学模式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2):95-96.

[2]李晓霞.信息论视角下日语精读课多模态教学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2):113-116.

[3]李晓霞.有效教学视角下高级日语多模态教学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2):100-102.

作者简介:

张璐,江苏省南通市,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初中英语听力多模态教学
英美文学赏析中的多模态教学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改革应试策略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