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下的“知行合一”

2019-02-23 06:35马吉鑫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初中生

摘 要:在现今中国教育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基础教育在学生学習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地理教育也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地理课堂中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本篇文章就以“制作简易地球仪”为案例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动脑和“知行合一”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制作地球仪;知行合一

一、 引言

随着初中地理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提出教学形式上应从“主教辅学”转变成“主学辅教”。因此,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地理教师的重视。

二、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

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在课堂中创设模拟或真实教学情景,利用语言表达直观有效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自然与人文学科的“综合体”,对于大多数刚接触地理的初中生而言,面对课时少、内容多、形式繁杂的内容学生理解困难。加之如果没有好的引导者,这种对所谓的“副科”不重视就慢慢蔓延在学生潜意识中,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抹杀在“摇篮中”。

三、 操作性实验的重要性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教学要重视学习的主动性,亲自动手体验,突出“做”的过程,将“知”和“行”统一,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不难看出杜威主张学生应该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只有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地理实验并且享受其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热爱地理的人。但初中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以教为辅,发挥较强的引导能力。

四、 操作性实验的概念

操作性实验是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它强调的是一种自我探究、小组合作与动手制作的实践能力,即“知行合一”的学习过程。

操作性实验内容的选取多以课堂教学内学生自我认知建构、抽象观察体验、师生探究过程为主。在实验前期让学生充分准备实验材料、简易教具或者地理实验器材;实验中期通过地理教师的细心指导使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后期展示成果,完成学习。

五、 地理实验教学——以“制作简易地球仪”为例

(一) 实验准备

选取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实验设计理念: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作为学生用手可以触摸并了解地球全貌的直观形象教具,也是学习地理首要掌握的工具。因而先从总体的角度认识它,为了下面要学习经纬度、经纬线打基础。因此,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与探究的实践能力,也能快速把抽象事物转化为直接经验。

地理实验器材:彩笔、泡沫球、橡皮泥、铁丝、小型世界地图、小刀以及擀面杖。(课前准备)

地理实验原理:认识地球。

(二) 实验制作

实验教学步骤:①教师讲述实验,检查学生实验工具准备情况。②把泡沫球南北两端扎一个洞,事先根据泡沫球的大小,将铁丝折成地球仪支架的形状。③将蓝色橡皮泥用擀面杖压到足够薄,贴合在泡沫球上,以蓝色表示海洋。④用个人喜好的颜色将橡皮泥放在小型世界地图上,捏出各个大洲的轮廓和山脉的形状,并用小刀割去其余残留部分;用手贴合在泡沫球蓝色橡皮泥的表面。⑤用白色橡皮泥捏成圆形制作南北极圈,尽量形象生动。⑥将铁丝插入泡沫球,调整好支架的外观,放置10小时。⑦用黑色彩笔画出赤道,南北纬度30°、60°、90°⑧学生展示成果。

实验注意事项:切记打印世界地图的宽度要等于泡沫球的直径。

(三) 实验应用

在课堂中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的过程,学生潜意识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享受合作探究的过程、体验地理实验意义。可能在课堂中,学生第一次做这样的实验会出现很多错误,例如在用橡皮泥捏形状的时候不怎么形象,制作支架的过程中损坏了泡沫球等等。但是“做”“探讨”“合作”这些行为已经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构建的一个过程。实验设计只要能吸引学生,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实验出现一些小瑕疵都不必在意。

六、 结语

通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为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教材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相结合,不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为后面经纬度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望.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马吉鑫,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