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课后作业设计案例

2019-02-23 06:35戚雪淑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重力案例作业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常规·新作业”逐渐进入教师的日常。比起以往的拿来主义——直接利用教材配备的《作业本》布置课后作业,新作业设计更注重教师自身的精选习题能力,促使教师学会筛选与整合,努力挖掘学生探究意识。它的设计不仅要求题型多样,层次递进,还要求明确每道题的设计立意,促使老师更深一步地理解教学内容,强化课时目标。

笔者以《重力》这一课时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解读。

关键词:重力,作业;案例

【案例描述】

一、 填空题

1. 20世纪中后期,我国开始了一项重大的农业改革——改插秧为抛秧。抛秧技术,是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有专门的育苗盘),由于 作用,秧苗最终会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省力种稻方法。

设计意图:感受农业生产中的重力现象,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培养关爱祖国的集体荣誉感,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学习理念。

2. 如右图所示装置,小孔预先用透明胶粘住。当撕掉胶带,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 。

设计意图:创设新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通过实验装置的分析判断接下来要发生的现象,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相对应的科学原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将思维转化成准确完整的语言描述出来,强化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

二、 选择题

3. 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尝试“太空授课”,使中小学生更近距离地走进航天、了解航天。请问:在太空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B. 凸透镜成像实验

C. 用天平测矿石样品的质量

D. 用刻度尺测长度

设计意图:巩固对重力的认识,明确地面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引导学生应用重力的相关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三、 解答题

4. 悬挂在天花板的某小球质量为500克,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该小球受到的重力。

设计意图:应用公式G=mg进行有关的计算,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计算过程,注意单位的统一;区别于《作业本》中的画图,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实例中多方面地理解重力的方向,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说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 探究题

5. “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的“登月梦”指日可待。已知月球上的物体被月球吸引也受到“重力”作用,月球上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是否成正比呢?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员,驾驶飞船到达月球,请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1) 要完成实验,除需要若干个质量均为50 g的钩码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 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 测量结束后,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是否成正比?请说出一种方法。

(4) 经科学家多次精确测量,发现月球上的g为地球上的1/6。将36 kg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为 ,重力是 。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模仿课本实验方案,学会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对“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交流与分享,并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和深层思维能力:能够针对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基本工具和仪器;能够设计相关实验方案,知道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将相关物理量以表格的形式清晰、直观地罗列出来;能够对探究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并且利用该推测进行合适的评价,解释预测的结果怎样才能支持结论。并且,通过练习,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质量和重力这两个概念,巩固影响重力的因素。

【案例反思】

《科学》习题囊括四种类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探究题,解答题可以是文字说理,也可以是计算或者作图。在设计本课时作业时,笔者做到题型多样不单一,并且由易到难,慢慢推进作业的层次性,既做到作业设计的丰富性,又能够考慮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题型多样,它不仅是在门面上,更多的是在知识层面上。当然,作业设计中的知识点不力求新课内容面面俱到,也不是局限于新课知识。它可以是新旧知识的衔接或者是区分,但一定要突出新课教学的重难点。本课时作业设计围绕教学重难点——重力的方向和计算展开,符合科学教学突出核心概念的理念。

同时,为了体现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五道题目的情境都源自生活中比较熟知的现象或者比较新奇的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且,前四道习题难度一般,能够照顾大部分同学,做到尽可能实现全体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同时,考虑到要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于是,设计了第5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与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创造力。

通过课后测试与反馈,大部分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情况较好。所以我想,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可以更大胆放开一些。中规中矩的题目,更多的是偏向于知识的简单测试,对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帮助不大。要知道题目的难度如何,并不是老师所想,而要根据当前当下所执教的学生进行亲测再下定论。而学生都会的题目,重新设计在作业当中,就失去了它的检测意义。所以,教师在设计题目时,除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还要立足学生学情,尽可能在他们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地方磨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

当然,课后作业不仅仅是书面作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家庭小实验、小调查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戚雪淑,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中学。

猜你喜欢
重力案例作业
疯狂过山车——重力是什么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仰斜式重力挡土墙稳定计算复核
作业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重力异常向上延拓中Poisson积分离散化方法比较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