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科新兴职业研究
——以用户体验相关职位为例

2019-02-24 12:12张鹏翼王汉桢刘鸿彬
图书与情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词频信息管理岗位

张鹏翼 王汉桢 刘鸿彬 刘 畅

(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1 引言

信息职业(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IPs) 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最受瞩目的职业之一。 信息职业的从业人员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分析、组织和管理信息和数据,招募、开发、部署或管理信息资源、服务、政策和应用,以此来帮助组织机构、政府、个人和社群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 信息管理学科是信息职业人才培养最主要的阵地之一, 而随着技术发展新兴职业发展迅猛,近年来涌现了诸多的新兴职业领域,如用户体验(UX)相关职业和数据科学(data science)相关职业等。 这些新兴职业的出现为信息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外信息管理学科的院校(iSchools)一直在积极应对技术环境变化和人才需求变化对课程设置和人才能力培养的新要求。以用户体验为例,很多院校都针对该领域人才需求设置了相应的项目和课程。但由于行业发展迅速,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快,相关项目和课程的变化较大, 较为稳定的核心课程和能力的要求还在形成过程中,相关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重点也比较分散。

本研究目的是以用户体验这一新兴领域为例,分析中外用户体验相关新兴职业要求和发展的异同和趋势。用户体验相关职位的招聘信息为分析对象,对比国内外三个招聘网站对用户体验相关岗位的描述,从岗位职能、能力要求、学历要求等方面,分析这一新兴职位的特点, 并从信息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本学科面向这一新兴职业的优势与劣势,从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对信息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信息职业(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20 世纪90 年代初,Mason就探讨了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型职业——信息职业(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IPs) 及它的要求。 Mason 提出信息职业是应用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以合理的使用成本、以最适合其使用的形式、在正确的时间、从恰当的来源向目标客户提供正确的信息职业。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职业的内容不断扩展,职业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SLA)在其发布的21 世纪的信息专业人士能力报告中提出的信息职业的定义为: 信息职业在其工作中战略性地使用信息来推进组织的使命, 通过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开发、部署和管理进行实现,利用技术作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工具。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标准分类组织(ANZSCO)在2009 年对“信息和组织专业人员”群体的定义为:“信息职业通过分析、整理及管理信息及数据,以及就政策、业务及组织方法提供意见,为机构、政府、个人及社会提供支援”。 Wise 等认为信息职业是通过分析、整理及管理信息及数据,就信息资源、服务、政策及科技提供意见、发展、运用及管理,以协助机构、政府、个人及社会各界策略性地运用信息。

信息职业包括许多具体的职业。 20 世纪90 年代,人们认为信息职业主要包括档案管理员、 图书管理员、信息系统分析师、博物馆馆员等。 2003 年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SLA)的报告中认为,信息职业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人员、首席信息官等,还包括Web 开发人员、信息分析师和顾问;Ashcroft认为图书馆员的技能够适合网站管理员、内容管理者、知识管理者和竞争情报分析师等岗位;Fisher为CILIP撰写的论文也将知识管理人员和信息架构师纳入信息职业的范围。 2009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标准分类(ANZSCO)中认为信息职业包括“档案管理员、记录管理员、图书馆员、管理和组织分析师、情报和政策分析师以及其他信息和组织方面的专业人士”。

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看, 信息职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图书馆员一直是信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图书馆和信息机构要求具有ALA 认证的LIS 硕士学位的从业人员,因此形成了图书馆员发展的巅峰时期。进入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需要更多的人才献身于信息产业,信息职业也成为当今社会的“黄金职业”。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泛在计算渗透各行各业,网站信息架构设计、元数据、资源处理和组织、联机数据库等一系列信息领域的概念不断产生, 学术界和业界的研究和实践也不断发展, 信息职业的内涵一直在不断扩展。

2.2 用户体验行业的兴起

无论是早期的图书馆馆员还是信息时代的信息职业,在其职业核心能力中,读者服务或用户服务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如ALA 将参考咨询和用户服务列为图书馆馆员的核心能力之一。 SLA 将根据用户体验设计系统界面列为信息职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户体验作为信息管理的新兴职业被提出和关注。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 这一术语是由著名的设计研究员唐·诺曼在1995 年提出的,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他在苹果公司担任用户体验架构师,负责跨部门的工作,以帮助协调人机界面交互和工业设计过程。 同一时间在学术界,人机交互(HCI)学科快速兴起。人机交互着重关注用户界面的可用性,通常以易学性和易用性来衡量。 目前,用户体验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但通常认为用户体验是由四个方面决定的:用户的内部状态;用户过去的经历;用户的目标和需求;用户的外部环境。 由于它的复杂性,决定了用户体验的设计过程需要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图形和工业设计师、营销人员、销售人员和其他人员之间的多学科协作。用户体验的从业人员来自于多个学科, 与用户体验紧密相关的信息构建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信息构建人才的教育背景分布十分广泛,涉及LIS、英语文学、设计、哲学、计算机、心理学、美术等多个领域,其中LIS 占有最多的比重。

用户体验是所有行业和部门(尤其专注于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也因此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发展。 虽然图书馆网站和相关数字界面的可用性研究已经很普遍, 但用户体验正逐渐成为图书馆专业人员的一个新的专业领域。 图书馆用户体验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出现在2007 年“设计更好的图书馆” 博客和当Brian Mathews 被命名为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的用户体验图书馆员时。 近年来,关注用户体验与图书馆工作的融合的研究逐渐增多。2015年,MacDonald对16 个以“用户体验”为工作头衔的图书馆员进行访谈,发现用户体验图书馆员有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许多共同的职责,包括用户研究、可用性测试和空间/服务评估,但是每个用户体验图书馆员在如何处理和描述他们的工作方面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MacDonald又进一步讨论了UX 图书馆员给图书馆带来的好处、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及这一工作在整个图书馆中被理解的程度, 最后提出了图书馆用户体验成熟度的初步模型和未来图书馆用户体验的六个关键方向。

2.3 信息管理学科教育与用户体验行业

随着市场对用户体验相关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大,在欧美国家,用户体验设计师或相关岗位已成为信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之一。 司莉等通过调研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招聘网站,分析欧美信息职业对图书情报学人才的具体要求, 发现在企业类型的招聘信息中, 信息架构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岗位有7 条招聘信息,其中3 条为信息架构师,4 条为用户体验设计师,占总招聘信息数量的6.09%。2011 年,Wise等通过分析2004 年和2010 年两个时间点澳大利亚LIS 招聘广告内容的变化,发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设计”方向逐渐成为了LIS 新的职业去向;周毅等发现,信息构建与信息交互教育成为美国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新定位,信息构建与信息交互教育在信息管理专业各层次教育中均有开展,而我国信息构建与信息交互虽然人才需求巨大但相关教育滞后。

不少信息学院都已将“用户体验”或相关方向作为学生可选择的研究方向,如匹兹堡大学、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匹兹堡大学信息学院将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User Centered Design,UCD)” 作为其培养人才的三大方向之一。密歇根大学较早地在情报学专业下设人机交互研究方向,涉及从实用性的界面设计到技术创新引发的社会问题研究。该方向毕业生工作的组织机构有:苹果电脑公司、福特公司、Google、IBM、微软、英特尔、通用动力等。职业有:企业家、人因工程师、信息架构师、 软件开发商、Web 开发商、 可用性分析师等。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在其官网“与信息学相适应的职业”版块中,将用户交互设计者和用户研究专家等职位纳入其中并介绍职业的基本情况、 职责以及技能要求, 这使得学生完全可以明确要从事相应的职位所要掌握相应技能, 这也使得学院在开设课程或者推荐学生选修相关课程时目标与定位都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选课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用户体验”相关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系统与服务评价、信息架构与交互设计、可用性理论与实践、人类信息行为、信息可视化等。 用户体验相关课程旨在教授学生从用户角度思考信息系统的可用性问题;会进行可用性分析;作为系统设计者能够从用户角度评估系统可用性。 此外,在实习课方面, 华盛顿大学要求高年级学生借助自身的用户研究技术或者交互式系统设计技能, 独立完成“信息科学实习课”(Informatics Capstone)课程的学习。

此外, 关注于用户体验这一方向或相关课程在iSchool 的设置和开设情况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早在2011 年,Ameen 和Erdelez的研究就发现,尽管图书馆的可用性评估(UE)实践越来越多,但LIS 的文献并没有针对这一主题提出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只有45%的学校将可用性作为其课程的一部分, 每所学校平均提供1.48 个用户体验课程,LIS 学校还没有完全接受UE(可用性评估)作为标准课程。 一年后,Bias 等调研了佛罗里达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信息学院的毕业生, 这些学生都曾参加并通过至少一门可用性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硕士课程。 尽管只有20%的人表示他们被雇佣来专门执行UCD 的工作,但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在工作中使用UCD 的知识,这一结果强调了可用性课程对所有LIS 学生的价值,并主张将可用性/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作为LIS 课程的核心课程。 Thirft 等在2018 年的调查发现, 自Bias 等学者的研究以来,这些年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其调查的67 个项目/学校网站中,66%提供了至少一门包含用户体验内容的课程,这比之前发现的45%有所增加。虽然老师们强调UX 在LIS 的重要性, 但UX 的价值在学院/项目中还是被轻视了,最终项目、可用性实验室、在线或面对面教授可用性课程等方面成为LIS 中UX 教学的挑战和创新点。

目前, 国内尚未形成对用户体验这一方向的学科建设的专门研究, 但与用户体验紧密相关的信息构建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多。2002 年,周晓英引入了信息构建(IA)作为情报学研究的新热点。2004 年,朱庆华等在面向21 世纪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研究报告中, 分析美国大学信息构建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并对我国信息管理院系开展信息构建教育提供启示。近年来,陈燕芳等学者先后对美国信息构建课程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如“信息构建课程应与用户体验设计课程区分开来并设置先导课程”等建议。周晓英等通过研究一年一度的信息构建峰会(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Summit,IA Summit) 以理解这一领域的进展, 其中用户体验类职业成为主要参会对象,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信息构建所追求的目标。用户体验是比信息构建更广义的概念, 信息构建强调信息内容的组织与结构和系统的可用性, 用户体验强调心理、生理、行为等多方面的整体使用感受,对信息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体验与信息构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在人才培养上也对信息管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者在未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网络爬虫, 对3 个中外主要招聘网站的数据进行爬取,包括智联招聘网、前程无忧网、凯业必达网(CareerBuilder)。检索关键词为8 个用户体验相关职位的名称,包括:“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视觉设计师(Visual Designer,VD)”“市场研究员 (Marketing Researcher,MR)”“前端工程师(Front to End Engineer,FE)”“交互设计师(Interaction Designer,ID)”“产品设计师 (Product Designer,PD)”“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PM)”。 每个网站的每个岗位各爬取100 条左右的职位信息。 剔除无效数据后对公司行业进行筛选, 删除非互联网行业的职位信息。 数据爬取时间为2019 年7 月29 日-8月2 日,检索结果中招聘信息的发布时间为2019 年6-8 月,共获得1247 条数据(具体数量分布和包含字段见表1、表2)。

本文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 对各岗位招聘信息中“岗位描述”字段中的招聘要求部分进行统计,基于关键词词频,从技术能力、工具软件、软技能三个方面,对各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同时对职位的学历和专业要求等方面收集到的职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外招聘网站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对中外用户体验相关职位的差别进行分析。

4 结果

4.1 用户体验相关职业的岗位职责

对各岗位招聘信息中“岗位描述”字段中的工作内容部分进行分词,得到词频较高的前八个关键词。基于抽取出的关键词和关键词词频, 对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见图1)。

表1 数据数量分布

表2 各网站数据包含的字段

(1)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工作以产品为中心,工作内容较综合。整体上需要对用户和需求负责,在视角上需要从市场视角、业务视角、项目视角进行管理、分析。 在七个岗位中,“数据”“业务”和“需求”占比最高, 可见产品经理的工作需要从业务的逻辑对需求进行思考,同时需要跟踪大量的数据,从而实现产品从调研至落地的完整流程。

(2)前端工程师。前端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以前端页面的开发优化为主,在七个岗位中“前端”“开发”等与技术相关的词语频次占比最高, 可见前端工程师技术含量较高,但内容相对单一。

(3)市场研究员。 市场研究员面向市场和行业,通过相关报告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 以此来为项目和产品的推进提供信息支撑,与数据接触较多。在七个岗位中,“市场”“研究”“行业”“分析”“报告”“项目”“信息”占比最高,可见其工作中主要从宏观的视角来进行研究,需要接触、分析大量的信息、报告。有七个词语频率占比最高,说明市场研究员相比于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差别较大。

(4)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岗位的工作内容以产品的界面(页面)设计为主,注重用户体验和美术、视觉效果,并且多是在团队中进行项目协作。在七个岗位中,“UI”“界面”“团队”占比最高,说明其最注重团队协作,主要内容为用户界面的相关工作。

图1 国内各岗位工作内容关键词词频条形百分比堆积图(部分)

(5)产品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既包括线上的互联网产品设计, 也存在线下的实体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中需对品牌形象和目前的市场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进行产品包装,同时在设计中需要结合制作与工艺的水准, 跟进产品的开发。 在七个岗位中,“设计”“产品”“包装”“产品设计”“品牌”“跟进”占比最高, 说明其对设计能力和产品思维的要求最高,同时相比于其他设计岗位,还需要对产品的宣传设计负责,参与的链路更长。

(6)交互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内容聚焦于产品的人机交互设计,注重用户体验的好坏。在不断的迭代升级中,实现用户体验的最大化。在七个岗位中,“用户”“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交互”占比最高,同时“美术”“设计” 比起另外三个设计岗位占比最小。说明交互设计师最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的交互使用体验,而并不看重设计的美术水平。

(7)视觉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在产品的视觉设计之外,也存在着广告设计、网店页面设计、活动设计等产品推广设计任务。 在七个岗位中“活动”“视觉”“页面”“店铺”“美术”“创意” 出现频次占比最高,可见其相较于产品侧的设计, 更偏向于营销过程中的设计,也最注重创意和美术水平。

4.2 用户体验相关职位的能力要求

本文将“能力要求”分为技术能力、工具软件和软技能三个类别。 通过建立关键词和类别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每个能力类别下的具体能力,针对每个岗位,统计其出现频次最高的能力,最后对不同岗位的核心能力的共性和区别进行对比。

(1)产品经理。 在技术能力中,产品经理需要掌握:①产品的顶层架构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规划;②对现有状态的分析能力,包括需求分析和数据分析;③在产品落地中的设计能力,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原型设计的能力。 工具软件中,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较少, 主要包括用于原型设计的Axure和绘制流程图、 组织结构图等专业图表的Visio,以及图像软件Photoshop 和Illustrator。 软技能中,产品经理需要掌握:①项目管理推进的相关能力,包括沟通、责任心、表达、合作、协调、执行力,这部分的出现频率最高,是最重要的能力;②产品设计规划的软技能,包括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洞察力等;③个人提升的能力,如学习能力。

整体来看,产品经理需要的相关能力较多,虽没有硬性的技术要求,但对软技能有着较高要求,需要较强的个人综合素质(产品经理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见表3)。

表3 产品经理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

(2)前端工程师。 在技术能力中,前端工程师要求掌握前端开发设计的相关能力。在工具软件中,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诸多框架和语言,语言如HTML、JavaScript、CSS、Ajax, 框架如Vue、React、jQuery 等。出现频次较高,属于岗位硬性要求。 在软技能中,前端工程师非常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 同时需要团队合作和独立完成任务的相关能力。

整体来看, 前端工程师的能力需求集中于编程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不需要太多的附加能力(前端工程师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见表4)。

(3)市场研究员。 在技术能力中,市场研究员需要具备:①对现有情况的分析能力,包括市场研究、数据分析;②对分析结果的输出能力,包括报告的撰写、市场营销,以及交互设计能力。 市场研究员对于工具软件的需求较少, 能够使用PowerPoint 将分析结果汇报即可。软技能方面,市场研究员注重工作经验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包括沟通、表达、合作),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责任心以及逻辑思维。

表4 前端工程师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

整体来看, 市场研究员对各项技能的要求都不明确,要求的技能数量也较少(市场研究员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见表5)。

表5 市场研究员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

(4)用户界面。从技术能力来看,用户界面的主要需求为多方面的设计能力(平面设计、视觉设计、界面设计)和其设计需要的色彩美工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在工具软件中,用户界面需要掌握设计配套的Photoshop、illustrator、Axure,但从数量上来看用户界面岗位对工具软件没有强制要求。在软技能中,用户界面岗位对工作经验和团队协作的相关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有着较强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学习能力、责任心、创意等能力(用户界面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见表6)。

表6 用户界面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

(5)产品设计师岗位介绍。 技术能力上,产品设计师需要多方面的设计能力(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结构设计、外观设计)以及需要一定的手绘能力。 工具软件上,产品设计师需要掌握设计相关的软件,既包括平面设计(PS、AI、ID)也包括立体设计(3D、Rhino)。 软技能上,产品设计师对工作经验和团队协作的相关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合作能力)有着较强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独立性(产品设计师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见表7)。

表7 产品设计师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

(6)交互设计师岗位介绍。 技术能力上,交互设计师注重交互行为的设计能力,包括交互设计、原型设计、用户体验、人机交互,同时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交互设计师对工具软件并无较高要求,能够掌握原型设计软件Axure 即可。 软技能上,产品设计师对工作经验和团队协作的相关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有着较强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独立工作的能力(独立性、责任心和学习能力。针对交互设计,还需要掌握对应的逻辑思维能力(交互设计师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见表8)。

表8 交互设计师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

(7)视觉设计师岗位介绍技术能力上,视觉设计师需要较强的设计能力(包括视觉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以及对应的手绘和美术功底。工具软件上,视觉设计师对软件的要求较高,要求使用特定图像设计软件(PS 和AI)的职位信息较多。软技能上, 产品设计师对工作经验和团队协作的相关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合作能力)有着较强的要求,也需要一定的独立工作的能力(独立性、责任心和学习能力,同时需要一定的创意思维(视觉设计师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见表9)。

表9 视觉设计师岗位能力要求词频分析

对用户界面、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产品设计师这四个设计岗位进行对比能够得到四者的共性与特性(见表10)。

4.3 中外用户体验相关职位工作内容对比

对英文数据中的“岗位描述(JobDescription)”字段中的工作内容部分进行分词统计, 得到词频较高的前八个关键词。 基于抽取出的关键词和关键词词频,对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见图2)。

(1)产品经理。国内外产品经理岗位的工作核心都是产品。在此基础上,国内的产品经理岗位有很多“分析”“设计”的工作内容,而国外则涉及较少,反而对“商务(business)”和“管理(management)”涉及较多。 分析和设计从职能角度更应该由产品运营和产品设计这两个岗位来承担,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的产品经理岗位内容更专业化,看产品的视角更宏观。

(2)前端工程师。国内外前端工程师岗位技术含量都比较高。在此之外,国内的前端工程师岗位也会有一部分“产品”和“设计”的工作内容,而国外则相对占比较少,工作基本上集中在技术开发上。

(3)市场研究员。国内外的市场研究员工作内容基本一致, 即面向市场和行业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从而为公司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4)用户界面。 国内外的用户界面岗位,除共同的界面设计职能外, 国外还对 “商务(business)”“web”和“JavaScript”有一定的涉及,工作内容相对于国内更复杂, 需要对前端工程师和市场研究员的相关工作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 而国内的用户界面岗位则聚焦于界面设计上,专业性程度较高。

(5)设计师。对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产品设计师三个设计类岗位进行分析。 不同于国内的这三个设计类岗位各有不同侧重, 国外的视觉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关键词词频占比前八位有七个是相同的, 说明这两个职位在工作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在交互设计师这个岗位上,国内外的岗位关键词差异不大,皆是注重“用户”“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 国内三个设计类岗位中,“设计”词频占比最高的是产品设计师,而国外则是交互设计师“设计”词频占比最高。

5 结论与讨论

5.1 用户体验相关职位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

信息职业一直随技术环境的变化不断扩充其内涵和外延,新兴的职业不断兴起。本研究以用户体验相关职位为例, 对国内外典型招聘网站的相关职位信息进行分析,探究其工作内容、能力和技能要求的特点, 旨在探讨信息管理学科在应对新兴职业和能力要求的需求下的人才培养对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渗透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个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对用户体验相关职位人才的需求与日增长。 用户体验的相关岗位(包括产品经理、前端工程师、市场研究员、用户界面、设计师等岗位)等均需要较强的设计能力(包含产品设计、 交互设计、界面设计、流程设计等)和团队协作的相关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比较重要,不同岗位之间需要的软件工具差异性较大。

5.2 信息管理学科培养用户体验职业人才的优势

用户体验是人、 信息和技术三者有机结合的应用领域, 用户体验关注用户在使用某个产品过程时的设计、 外在的环境以及用户内在的心理活动以保障用户的满意度,需要系统设计、社会环境、人类行为等丰富的知识才能对用户体验问题予以解决,这也意味着用户体验相关职业面向具有多领域的知识背景且对人、 信息和技术都有一定理解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管理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与用户体验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共享相同的内容, 信息管理学科具有培养用户体验职业人才的独特优势。 在欧美国家, 用户体验设计师等相关岗位已成为信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之一, 不少信息学院如华盛顿大学、 密歇根大学等高校的信息学院专门设立了用户体验的研究方向供学生进行选择, 同时围绕用户体验研究方向设置了一系列相关课程,包括人机交互、用户研究、数据分析等,切实培养学生从事用户体验职位的能力, 在用户体验领域形成了职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10 设计相关岗位能力要求对比分析

图2 国外各岗位工作内容关键词词频条形百分比堆积图(部分)

5.3 我国信息管理学科培养用户体验人才的新机遇

本研究通过调研发现, 国内市场对用户体验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极大。然而,虽然我国信息管理院系为应对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技术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顺应全球范围内iSchool 运动的不断发展,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越来越重视人、信息和技术的融合以及跨学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信息管理院系鲜少设置用户体验作为专门的培养方向,也缺乏用户体验方向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相关的培养零散分布于人机交互、 用户研究等课程中。 面临用户体验相关职位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和信息管理学科培养用户体验职业人才的天然优势,我国信息管理院系在培养用户体验人才上迎来了新的机遇,应该也具有能力在用户体验领域有所作为,培养用户体验——信息管理学科新兴这一职业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词频信息管理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汉语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听觉词汇表征的激活作用*
从信息管理学著作看中国信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