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的技艺

2019-02-24 08:22
科学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长治市布艺手工

民间布艺 历史沿革悠久

从养蚕种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纺织和服饰是两朵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民间手工布艺,历史十分悠久。

据考古发现,一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缀兽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不但会使用骨针,而且会使用捻线和纺轮;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出现了麻线和绸片,丝线和丝带等原始的纺织品,这些都形成了民间布艺及其用品的雏形。

我国三千多年的农业社会,不仅树立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女子从小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民间布艺活计。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之,其中的“工”即为民间布艺活计。再加上当时手工业高度发展,民间布艺在这个时期才从普遍意义上真正广泛地流行起来。

作为民间布艺文化的载体,民间布艺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伴随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与各地的民族习俗紧密相连,与深厚的社会文化一脉相承。如今已经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民间布艺,又渐渐回到我们身边,不仅唤起了我们对于民间布艺久违的回忆,更激发了我们发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

往昔图实用 如今重观赏

潞城布艺是流传于长治市潞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是以布、绸、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民间美术中多种门类的制作技艺,来制作民间布艺的手工艺作品。

民间布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原生态的状况生存着,它是研究纺织、服饰、玩具等方面进化的活化石,对于研究潞城地区的历史、民风、民俗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至今在农村地区,许多人的家里还摆有一些民间布艺制品。目前,民间布艺作品已由原来的纯实用性向观赏性过渡,这样不但使民间布艺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而且还能拓展生存空间,对推动当今旅游业起到了重要的传统文化宣传作用。

造型古朴 具有地域色彩

在诸多的民间工艺美术领域中,布艺作品是种类最多、适用性最广的装饰品。农妇们在加工缝制各种布艺品时,往往将自己的心愿用谐音法、寓意法把一些有趣的美术图案施展在布料上,用缝、绣、堆、贴、拼、接、捆、扎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后就成了一件精美的软雕艺术品。和其他民间艺术相比,它既有平面的、又有捆绑扎染的,而且往往是多种技巧相互穿插衬托施展在一件作品上,使其独特新奇、别具一格、自成一体。

潞城布艺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象生动,做工精湛,色彩鲜艳。按布艺作品尺寸大小分,有大、中、小、袖珍等类型,能满足各种需求。按布艺的用途可分为摆放式、壁挂式、佩戴式等几种。按布艺的特征、性质,可分为镇宅壮威类,主要作品有四神灵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祈福纳吉类,大多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麒麟送子、龟龄鹤寿、孔雀开屏迎春、狮子摇头百兽惊等用意而制作。此外,还有十二生肖布艺类、上党戏剧脸谱布艺类、丝绣布艺类、儿童衣帽布艺类、香包仕女帽布艺类等等。

打造品牌 制订保护规划

为保护这一民间工艺,长治市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對这一独特民间工艺的调查、挖掘和整理。2014年,潞城布艺成功入选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潞城布艺晋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播和保护,而且对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软实力”惠民、富民,推动潞城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潞城布艺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尽管潞城布艺手工制作精美绝伦、活灵活现、市场反响好,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打工机会的增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学习手工布艺制作技术的人很少,以留守在家四五十岁的妇女为主,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学习这一传统手工技艺。

为使民间布艺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得以传承下去,长治市潞城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制订了相关保护规划。相关部门将开展普查工作,将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同时,组织喜爱民间布艺的人进行学习培训和交流,使他们熟知民间布艺的制作技巧,把民间布艺工艺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并投入市场。在资金上给予补助,使民间布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定期举办民间布艺作品展览,推出精品,使其成为潞城的一个品牌。

长治市潞城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潞城布艺,让潞城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长治市布艺手工
蘑菇的童话
长治市安全设备监测中心 整体产权转让举行签约仪式
硬派空间
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小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产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与思考
手工剪纸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探讨布艺创作中新技法的开发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