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植树正其时

2019-02-24 06:53李职贤
醒狮国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祭祖种树植树造林

李职贤

年年清明节,今又清明节,众所周知,清明节是民族扫墓节,目的是为了体现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另外,清明节还有一种叫法:植树节。清明前后,春阳高照,春雨潇潇,此时种树成活率高,成长快,种植树木正其时。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原本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传说有三,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一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二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人民间,三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清明节期间,杨柳发芽抽绿,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再说,折损树木亦不宜提倡,今人舍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戴柳,却将插柳种树的习俗发扬光大,幸莫大焉。

事实上,时至今日,能在清明节期间参与植树活动者少之又少,究其因,政府的号召力度不够,媒体的宣传力度也不到位。笔者的老家在粤东山区农村,以前每年清明祭祖期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规模的火灾,导致封山育林的成果被一烧了之,实在可惜。近几年,由于防火宣传工作落到了实处,各位乡贤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文明祭祖,不放炮竹,不燒香烛,火烧山的现象基本绝迹,原本光秃秃的山岭慢慢恢复了生机,有了一丝绿意,然而大都是一人高的杂草,树木稀少,被烧毁的树木一直无人补种。鉴于每年清明节都有半数以上的乡贤回乡祭祖,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将文明祭祖的宣传进行升级,提倡文明祭祖的同时,号召乡贤多种树,种好树,用青山绿水告慰先人,聊作弥补当年火烧山的损失以万一,岂不妙哉?!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准备好足够的树苗,相信回乡祭祖的乡贤肯定乐意为之,——如果在墓地周围种上一些树木,可以免去水土流失之虞,何乐而不为?

借力祭祖乡贤进行植树造林,任重而道远,基层干部要有植树造林的意识,必须充分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假以时日,将清明节变成多功能的节日,祭祖植树两不误,待到万山绿遍时,天下游子俱欢颜。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祭祖种树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CLOSE TOHEAVEN
洪洞祭祖
祭祖
种树
一起来种树
植树造林共参与
从《诗经》祭祖诗看“周德”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