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汉字

2019-02-25 05:21梁钰诚
美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华儿女书法家中华文化

梁钰诚

当我收敛了我婴儿时的哭啼,我便开始学,学握勺子、握筷子、握铅笔。当我褪去了孩童时的懵懂,我便开始学,学看景、看人、看图书上的歪扭的符号。

对于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学握笔还是看书,都是为了感受一样东西——中国的汉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几乎是其中最古老的一支。但它非但没有因久置而变质,却如美酒一般,越老越醇,这是为何?依我看来,秘决就在于它的美、它的雅与它的俗。

汉字的美,显而易见,从前的小狼毫,如今的金笔尖,蘸上了浓黑的墨,在微微泛黄的纸上跳跃、翻飞,白纸黑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跃然纸上,大白之中有了亮黑,大黑中又有了深灰、浅青;且不说笔锋与结构,单看这留白与深黑,脑中便能浮出张岱那“上下一白,惟余舟一芥”的美丽情景来,若再加上点行云流水的横,遒劲有力的捺,小巧玲珑的撇上去,岂不是美上加美、锦上添花?

我的一位老师便是书法家,也曾听过他对中国书法的鉴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单从“曲水流觞”短短四字之中,我的那位同为书法家的老师便为我们讲述了古时文人墨客齐聚一堂,以溪中水载觞,凭觞中酒作书赋诗作画。试想想,这画面可不比在偌大的会堂里,上面拉着横幅,下面的人板着一张脸开的大会美得多?

古人的书法诗词不单单美,也体现出汉字的雅来。这种雅,绝不仅限于文人雅士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甚至也在于如厕这种听起来甚至不雅的事里。张旭的《肚痛贴》中“欲饮黄药汤”的肚痛时的焦急与文末扬长而去、挥斥方遒的收笔。不但不让人感到恶俗,反倒有了几分生动与诙谐,这副草书也以此登上大雅之堂。

如果说汉字在书法中多以“美、雅”的形象出场,那么在其它场合,则更多是雅俗并行。既然我说汉字如此之美雅,那么它又哪里俗?然而,向四周看看,我们平日里写的、说的、用的,不都是这汉字吗?那么它的俗也显露无遗了。当然,它的俗肯定不是低俗、恶俗,而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包容与平易近人。它甚至懂得包容外来的文化,那日本歪来扭去的字符中,不总能看到几个笔挺的汉字吗?汉字不仅自己能雅能俗,同时也为雅俗所共赏。我曾与博士、硕士出身的老师交流问题,也曾与巷间的菜商讨价还价,他们所说的、所写的,撇开口音与方言,无不是被收录在同几本字典中的同几个汉字。汉字的雅俗并行让说汉语写汉字的民族学会了雅俗共赏,它的“俗”也使继承中华文化的我们学会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既然如此,感受汉字,感受它的优美、它的典雅,它的包容万物的“俗”,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我曾推测,中华民族五千年存续而未断绝,跟这“越老越醇”的汉字显然有關,而且不如说,与我们的华夏文明有关。中华文化、文明所赐予中华儿女的品格、秉性、精神与意志,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用多少钢铁机器也换不到的。所以,当近几年有其他国家想偷窃我们的汉字时,才会有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坚守。这是汉字为其中之一的,养我们育我们的中华文化所教给我们的,我们应该以行动报答!

从此刻起,我握起笔书写,睁开眼阅读,感受汉字,去一窥历史,去感恩中华的文明与文化,去发掘、去感受,中华汉字与中华文化静水流深之下的无尽宝藏。

猜你喜欢
中华儿女书法家中华文化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再出发
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与《中华儿女》的美好遇见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小小书法家
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