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小熊猫繁殖初探

2019-02-26 00:49杨奎兴彭文培卓桂富吴孔菊尹
野生动物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幼仔产仔小熊猫

杨奎兴 彭文培 张 皓 卓桂富 吴孔菊尹 洪 袁 博 陈 敏 谢 意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610000)

小熊猫(Ailurusfulgens)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EN)[1-2],现仅分布在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以及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等地[3]。因其特殊的分类地位和漂亮的外形,国内外均有动物园等饲养机构将其用于人工饲养和观赏展出[4]。

很多饲养机构都在尝试小熊猫繁殖实验,但因缺乏稳定的繁殖种群而难以为继。目前我国有30多家单位人工饲养繁殖小熊猫,也有报道总结出小熊猫的饲养管理方法[3]。但小熊猫成活率仍比较低。据报道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繁殖成活率为25%[4],云南森林自然中心繁殖成活率为55.6%[5]。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从2006~2011年小熊猫的繁殖成活率为55.5%。为了更好地对这一物种进行保护,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的同时,建立大型保护研究中心已成为保护濒于灭绝的小熊猫的有效手段。2012年4月28日在基地正式成立“四川省林业厅小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小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针对提高圈养条件下小熊猫繁殖性能系统地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

1 研究地点

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地理位置为30°44′22.80″N,104°08′28.64″E。基地自1990年开始饲养繁育小熊猫,以当初10只为基础种群,发展到最高种群数132只,截至2017年底种群数124只,具有丰富的小熊猫饲养管理经验。

2 研究方法

小熊猫机警胆小,看见人或听见声响均会紧张和不安,繁殖期尤为突出。不安的情绪会影响到小熊猫的进食、发情及交配等活动[4-5]。根据小熊猫机警胆小的行为特点,并结合近年动物福利及环境丰容等概念的引进,基地于2011年后逐步对小熊猫生活、产仔育幼的环境条件以及育幼方法等进行了改进。

2.1 环境条件

小熊猫繁殖场地选址在起伏山地,远离公路、游客通道,确保其在发情、配种、产仔、育幼期间不受外界干扰。小熊猫繁殖育幼场地包括室外活动场和内室。

室外活动场主要用于小熊猫日常饲养、发情配种等,面积为100 m2以上。活动场内有流水,种植高大乔木、灌木、多品种竹类等,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并在活动场内选择比较隐蔽的位置搭建小木屋、人造岩洞。小熊猫在室外能依靠树荫、小木屋和人造岩洞来躲避日间高温、遮风避雨及隐蔽等。同时还搭建高低不同的栖架或木桥供其攀爬玩耍,改善了以往运动场狭小、植被稀疏、丰容单调的问题。

内室主要功能为产仔育幼,分为3个部分:室内产房、室内活动场与进出工作过道。产房面积为4 m2(长2.5 m,宽1.6 m,高3 m),内配置2~3个改进后的产箱(每个产箱内安装红外线摄像头)、换气窗(50 cm×50 cm),微弱灯光,空调及观察孔。过道长2.5 m,宽85 cm。室内活动场面积为11.25 m2(长4.5 m,宽2.5 m,高2.9 m),内有水池、假山、栖架,为待产动物及产仔后母子使用,活动场用钢网封顶。室内产仔间、进出工作过道和室外活动场间有门或门洞连接。

具体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基地2011年前后小熊猫生活环境的变化

Tab.1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 of Ailurus fulgens around 2011 in base

2.2 繁育

2.2.1 配种

2011年前饲养员根据对每只小熊猫体征识别出个体后再进行配种,一般雌雄比为3∶1,2012年基地小熊猫种群建立遗传谱系,每只小熊猫均注入芯片号,便于识别、配对使用。每年1月,严格按照遗传系数进行配对安排。雄性参与年龄2.5岁以上,雌性1.5岁以上,配对雌雄比例3∶1。

2.2.2 产仔

2011年前待小熊猫发情交配结束后,分离出雄性小熊猫,每只雌性小熊猫单独饲养。产房内放1~2个产箱,同时在产箱里投放苜蓿草(Medicagosativa),便于母兽作窝用。饲养员通过进入产房内进行观察母兽情况。

2011年后当小熊猫发情交配结束后,将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隔离,每只雌性个体单独一间产房待产,并由固定饲养员饲养。产箱里投放苜蓿草,严禁外来人员进入产房,停止周边一切施工作业,控制室内温湿度,为母兽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工作人员通过安装于产箱内的监控设备对母兽进行产前观察。

2.2.3 育幼

2011年前:产仔后饲养员需要靠近才能判断幼仔是否健康、是否吃到母乳以及产仔母兽是否正常等;在产仔高峰期正值成都高温天气(≥30℃),母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加上人为影响,母兽常出现叼仔来回走动,弃仔、食仔等情况发生,当出现弃仔一般取出进行人工辅育。

2011年后:小熊猫产仔后的兽舍不做任何环境上的变动,包括声音、光线等。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监控及借助观察孔进行观察,每天将小熊猫的食物投放在门区或过道上,正常的日常饲养清洁工作暂停一个月,产仔一个月后才对室内活动场过道进行清洁,直到母兽与幼仔对清洁所发出的声响不再紧张后方开始正常的兽舍清理工作;利用空调将产房温度控制在22~27 ℃;饲养人员一般情况不接触新生幼仔,避免幼仔身体沾有陌生味道导致母兽弃仔、叼仔、食仔。

2.3 产后饲料

2011年前:产后主要以牛奶、鸡蛋、水果为主,正常提供竹叶,凭借经验进行添加日供应量。

2011年后:产仔初期,除正常的竹(笋)提供外,添加牛奶等流质食物,精料窝窝头在产后15 d后才开始投喂。产仔初期母兽日常食谱见表2。

母兽产仔15 d后日常配方中开始增加窝头:为日常窝头量一半,分2次投喂(投喂量为50 g/次,2次/d),并根据母兽采食情况来增加粗粮的量直至日常窝头量(日常窝头量为100 g/次,2 次/d)。部分产仔母兽如食欲差,则应适当减少窝头的投喂,添加能全力100 g/次+氨基酸100 g/次,2 次/d,母兽恢复正常食欲后停喂。

表2 不同产胎情况产仔15 d小熊猫母兽流质食物饲喂情况

Tab.2 The liquid food feeding condition of red panda after litter 15 d on different litter situation

2.4 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实验统计了基地在2006~2017年间小熊猫的繁殖数据,利用SPSS 22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间的两两比较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进行比较分析。

3 结果

3.1 统计结果

2006~2017年育龄小熊猫繁殖情况见表3。

表3 2006~2017年育龄雌性小熊猫的繁殖情况

Tab.3 The breeding situation of female red panda from 2006 to 2017

续表3

3.2 改进饲养对发情率的影响

通过改进饲养技术,2011年后的发情率比2011年前的发情率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同时2010年的发情率最低,2013年发情率最高。

图1 改进饲养对发情率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feeding technique on estrus rate

3.3 改进饲养对受胎率的影响

通过改进饲养技术,2011年前的受胎率比2011年后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同时2014年受胎率最低,2008年受胎率最高。

图2 改进饲养对受胎率的影响Fig.2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feeding technique on conception rate

3.4 改进饲养技术对成活率的影响

通过改进饲养技术,2011年后的成活率比2011年前的成活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2010年的成活率最低,2015年成活率最高。

图3 改进饲养技术对成活率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feeding technique on survival rate 注:图中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Note:P<0.05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indicat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4 讨论

野生小熊猫栖息在2 000~3 000 m的高山竹林地带,夏季温度在20℃以下,冬季温度为0℃左右。喜欢在海拔2 100~2 600 m的针阔混交林下的大叶筇竹(Qiongzhueamacrophylla)中活动觅食[6]。小熊猫异地人工饲养,气候环境等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4]。圈养条件下,小熊猫依然以自然生长的横向树枝为其优先选择地点,主要用于睡和卧等安静行为[7]。已有报道研究表明,环境丰容对小熊猫行为整体的分配产生了显著影响,刻板行为显著减少[8]。环境丰富化给小熊猫在圈养条件下单调的生活环境增添了许多乐趣,提高其福利。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年最高气温为37.3℃。温度差异较大,母兽易受温度影响从而叼仔频繁更换产箱,幼仔极易因为被叼导致颈部感染而死。2010年小熊猫母兽种群数较其他年份小,适配母兽数也相对较少。母兽发情率及幼仔成活率的降低,使我们决心从改变饲养方法,控制温度、环境,改进育幼方法、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究如何提高小熊猫繁殖情况。2012年在产仔间安装空调,新生幼崽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产仔期间保持较稳定的温湿度减少了母兽躁动行为及母兽叼仔换窝行为。同时,小熊猫机警胆小,看见人或听见异常声响均会紧张和不安,繁殖期尤为突出。不安的情绪会影响到小熊猫,导致其弃仔、吞食幼仔等[4,9-10]。通过在产房安装监控,饲养员通过监控掌握母兽及幼仔的情况,在保障幼仔安全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给母兽带来的压力;在产仔育幼期间,停止外界施工作业及其他产噪较大的工程,为母兽提供安静的环境。虽然通过本研究并不能得出改进饲养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小熊猫的发情率及受胎率,但对幼仔成活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这对改善小熊猫育幼技术有着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幼仔产仔小熊猫
小熊猫的派对计划
卧龙一例超重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出生记录和分析
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产仔
老虎变成猫
小熊猫,野外还剩多少?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萌萌哒小熊猫
萌萌哒小熊猫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熊猫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