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保护区发现长尾鸭

2019-02-26 00:50孙雪莹朱井丽李小琴吴可新李连山吴庆明
野生动物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向海新纪录长尾

孙雪莹 朱井丽 李小琴 吴可新 李连山 吴庆明*

(1.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2.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榆,137200)

长尾鸭[1](Clangulahyemalis)是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中等体型的鸭种,无亚种分化,种群数量较大,全世界约有320万~375万只(IUCN,2017),广泛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区域。在中国也有分布,学者认定的居留型不定,包括冬候鸟、旅鸟、迷鸟,科研关注较少,多以新纪录形式报道[2-14];国外相应的研究相对较多。

2018年5月25日5:27,笔者于吉林省西北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文简称向海保护区)水面观察到1只长尾鸭雄鸟,特征明显:头颈前胸黑褐色,眼周白色,背羽褐色,其余白色。观察期间,长尾鸭一直在水面觅食;同区域内伴有红头潜鸭(Aythyaferina)3只、黑颈(Podicepsnigricollis)2只、白骨顶(Fulicaatra)2只、小(Tachybaptusruficollis)3只。经正式出版发表的资料和保护区科研人员核实[15-20],长尾鸭是向海保护区的新纪录。

长尾鸭在中国的公开记录始于1984年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14],最大种群数量记载于1990年1月13~15日辽宁大王家岛,2 487只,并对长尾鸭的越冬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这是中国第一篇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篇科研性质的报道[13]。之后,均以新纪录的形式出现于青海、北京、新疆、湖南、甘肃、江苏、江西、山东、吉林等省份(表1)的河流、湖泊、水库、沉沙池、海域等各种形式的明水中[2-10、12-14];同水域的伴生鸟种有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红胸秋沙鸭(Mergusserrator)、普通秋沙鸭(Mergusmerganser)、白眼潜鸭(Aythyanyroca)、黑颈、凤头潜鸭(Aythyafuligula)、小、绿翅鸭(Anascrecca)、斑头秋沙鸭(Mergellusalbellus)、红头潜鸭、白骨顶、赤膀鸭(Anasstrepera)、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等[2-10、12-14],并与秋沙鸭、出现混群觅食、飞翔、潜水等行为,其起飞及飞行速度慢于秋沙鸭,潜水时间长于秋沙鸭及,警惕性较强[4]。发现记录的种群数量极少,均未超过10只。

表1 长尾鸭在中国的分布纪录

Tab.1 The distribution record of long-tailed ducks in China

注:─ 数据缺乏

Neot:─ Lack of data

而国外,早在1941年就对长尾鸭进行了科学关注[21],但后续关注度一直不高,截至2016年,共有14篇科研报道;其中,仅有1篇文章在无线电操作方法及其对圈养长尾鸭能量与行为影响等行为生态学方面进行了关注[22]。而在长尾鸭种群数量方面,全球范围内的种群数量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显著下降;其中欧洲波罗的海越冬种群调查显示:2007~2009年的种群数量较1992~1993年下降了65%;而波罗的海以外的欧洲、北美洲的种群数量由于缺少监测数据支持,而难以确定其种群数量(IUCN,2017)。分析推测:至2020年,欧洲越冬种群数较1993年将下降30%~49%(IUCN,2017);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因素可能包括湿地生境退化、石油污染、湿地排水、鱼网致死、猎捕、疾病爆发、繁殖率下降、死亡率升高等。

对于这种种群数量基数较高,下降速度较快,下降原因不明朗,受关注度不高且突然濒危的物种案例,非常有必要对其新纪录进行关注,这将有助于长尾鸭未来的科学保护与研究管理。

猜你喜欢
向海新纪录长尾
逆水行舟,向海问路——读《造舟记》
基于动态语义记忆网络的长尾图像描述生成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砥志励行,实干筑梦:解放青汽即墨工厂达成生产100万辆新纪录
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长?
长尾狐卖树
太挤了
向海而生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孪生素数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