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2019-02-26 07:09李正根
养殖与饲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病源吸虫病肝片

李正根

福建省清流县嵩溪镇畜牧兽医站,福建清流365304

羊片形吸虫病又称羊肝片吸虫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是羊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1];以山羊体形消瘦,被毛粗乱无光、贫血、黏膜苍白、胸腹下水肿等典型为特征,对幼畜和绵羊危害更为严重,可引起大批死亡。

肝片吸虫背腹扁平,外观呈叶状,体长20~35 mm、宽5~13 mm;鲜活虫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2]。

福建地区在每年春末、夏秋为多发季节,特别是在雨水多、地势低、沼泽地带放牧的羊易感染,唯一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

山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调查、镜检等方面。笔者将山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治过程归纳如下,供同行参考。并制定了综合防控措施,以期对山羊片形吸虫病预防和控制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发病情况

2018年4月中旬,嵩溪镇某村养羊户李某到镇畜牧兽医站求诊,反映“饲养山羊126 只,部分羊只被毛粗乱、逐渐消瘦,近期陆续发病,其中8 只4月龄左右羊病情较为严重,经治疗无效后死亡,请求兽医站帮忙诊治”。接诊后,立即前往养羊场对羊群进行巡视观察;经观察整体羊群精神状态较差,大部分羊只消瘦,饲养管理粗放,放牧区地势低。与畜主交流过程中还了解到其他相关信息,李某于2017年9月下旬去外县引种,未经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检疫,直接购进种公羊3 只、母羊36 只,种羊到达养殖场后未经隔离观察,也未进行驱虫,直接混群饲养。

2 临床症状

病羊体形消瘦,被毛粗乱无光,食欲不振,异嗜,步行缓慢;贫血、黏膜苍白、黄染;眼睑、胸腹下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呈现,最后衰竭死亡。

3 剖检病理变化

病死羊消瘦,可视黏膜贫血明显;剖检可见腹水明显增多,胸膜腔及心包内蓄积的液体呈透明的;肝脏肿大硬化、色泽为暗灰色,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并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切开胆囊和胆管可见一些片形吸虫成虫,呈扁平状,长28 mm、宽9 mm,虫体呈淡红色[3];胆管内有磷酸钙和磷酸镁等盐类沉淀,内膜粗糙,刀切时有“沙沙声”[2];肝脏内静脉管腔内也有数量不等的虫体堆积和污浊浓稠的液体[1]。

4 流行病学调查

1)畜主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羊舍粪便未及时清理,随污水直接排出舍体外,污染了周围养殖场所和牧草。

2)该放牧区域地势低,沼泽地带等环境适宜中间宿主(各种椎实螺)生活。

3)畜主引种(2017年9月下旬)后未采取有效的驱虫措施,直接混群饲养,粪便排出后可能带来了污染源,从饲养时间的周期来看,也符合肝片吸虫生活史规律。因此,该病例的发生与引种带入病源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4)放牧区域实地调查发现大量的淡水螺,而淡水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毛蚴侵入淡水螺体内进行无性生殖,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各阶段发育,形成尾蚴自螺体逸出,尾蚴→囊蚴→羊吞食囊蚴即感染→移行胆管寄生。

5)该羊群于春末发病,也符合福建地区在春末、夏秋为多发季节的流行规律[1];同时,5月龄以下羔羊发病更为严重。

5 镜 检

采用水洗沉淀法。由直肠取粪便5~10 g ,加10~20 倍量自来水混匀,用纱布或0.30~0.45 mm孔径的筛子过滤;滤液经静置或离心沉淀,倒去上层浑浊液并加入自来水混匀沉淀,反复进行2~3次,直至上层液体清亮为止,最后倒去上层液体,吸取沉淀物,用显微镜观察有无虫卵[2]。用滴管吸取少量沉淀物,滴在干净载璃片上,在沉淀物上滴加适量的自来水或甘油水(甘油与水比例是1∶1)后,用显微镜检查。显微镜下可见椭圆形虫卵,前端有不太明显的卵盖[3]。

6 诊 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流行病学调查和显微镜检查等结果可做出综合判断,初步诊断本病为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羊片形吸虫病。

7 防治措施

遵循预防优先、对症治疗为辅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7.1 饲养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切断病原传播

1)定期驱虫。每年进行2 次驱虫计划;秋末冬初1 次,次年的春季再实施驱虫1 次。

2)粪便资源化利用。及时清理羊舍内粪便,移至发酵床堆积发酵,可有效杀死虫卵。

3)改善放牧环境,管控饮水饲草卫生。选择地势较高区域放牧,不到沼泽、低洼地处放牧,尽可能避开在有椎实螺孳生的地方放牧;严格管控饮水饲草卫生,最好选择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杜绝饲喂污染的饲草。

4)改善生态环境,切断中间宿主孳生地。结合水土改造措施,破坏椎实螺生活环境;沼泽区域可使用硫酸铜溶液(配比1∶5 000);大力推广生物灭螺技术,扩大水禽养殖规模,可降低椎实螺孳生速度。

7.2 落实对症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1)选择高效低毒针对成虫有效的处方[2]。

处方1:硝氯酚(拜耳9015),粉剂:羊按体重3~4 mg/kg,一次口服;针剂:羊按体重0.75~1.0 mg/kg,深部肌肉注射。

处方2:硫双二氯酚(别丁):羊按体重75~100 mg/kg,一次口服。

2)选择高效低毒针对成虫和幼虫有效的处方[2]。

处方1:溴酚磷(蛭得净):羊按体重16 mg/kg,一次口服。

处方2:三氯苯唑(肝蛭净):羊用5%的混悬液或含250 mg 的丸剂,按体重12 mg/kg,经口投服。

8 小 结

1)定期驱虫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每年秋末冬初和次年的春季各实施驱虫1 次。

2)阻断病源带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例的发生与引种带入病源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阻断病源传入,购进的种羊需隔离观察并进行驱虫一次,确定健康方可混群饲养。

3)改变饲养方式,推广舍饲或半舍饲的养殖模式,阻断羊只直接与自螺体逸出的尾蚴接触机会,减少感染本病的机率。

4)选择地势高且干燥的牧场放牧,尽量实行划区轮牧,严格管控饮水饲草卫生要求。

猜你喜欢
病源吸虫病肝片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喉痹候”导引法
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措施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胀候”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大便难候”“大便不通候”导引法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