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正骨平衡理论防治股骨头坏死思路探讨

2019-02-26 11:23王若旭郭艳幸郭珈宜张云飞王振亚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筋骨正骨脏腑

王若旭,郭艳幸,郭珈宜,李 峰,张云飞,郭 冰,王振亚

(1.佛山健翔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平乐郭氏正骨流派是一个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盛传八代,历时二百余载,是我国中医药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平衡理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基础,平衡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平衡的有机体,机体内在的气血、脏腑、阴阳及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构成了人体的内平衡;人与自然、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和谐统一构成人体的外平衡;在伤科治疗及养骨实践过程中,平乐正骨以平衡理论为指导,以“守平衡、促平衡”为目的,开展骨伤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养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基于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股骨头坏死防治策略:祛邪、扶正、复衡、守衡;同时,还注重疾病预防,通过健康宣教、体质判定易感性、基因筛查等,养正避邪,预防疾病[1]。

1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与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认为,股骨头坏死是以机体气血、脏腑、阴阳失衡,肝脾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瘀阻为标,属本虚标实。股骨头坏死与先天禀赋不足、五脏失衡,尤其是肝脾肾三脏失衡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本病的易感性。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其病理结果均为经络受阻、气血循行障碍而引起筋骨失养,再加上股骨头部位脉络迂曲细小,气血难达,易发生痹阻,久之,骨小梁萎缩、骨折、消失及骨变形,酿生本病[2]。

2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对股骨头坏死的辨证分型

平乐正骨理论对股骨头坏死的辨证独具特色,可分为:平衡辨证、平乐正骨证型辨证、平乐正骨药物三期辨证。

2.1 平衡辨证

平乐正骨将股骨头坏死的失衡机制分为:气血失衡、脏腑失衡、膳食失衡。

2.1.1 气血失衡 平衡理论认为,创伤瘀血可致气血失衡[3]。创伤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创伤致筋骨脉络损伤,血不循经,经络瘀而不通,气血循行失衡,血瘀气滞,筋骨失荣而发病,气压病、血液病等亦可致气血失衡[4]。平衡理论认为,无论是气压病还是镰状细胞贫血等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均因气血失衡(血虚、或气虚、或血淤、或气滞,多兼而有之有所偏重)直接造成股骨头气血循行障碍,引起股骨头坏死。

2.1.2 脏腑失衡 脏腑失常可致痰湿痹阻(脏腑失衡)[5]。平衡理论认为:脏腑功能失衡,尤其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脾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血生化无源,肾精亏虚,肝血不足,疏布失职,髓失充养;另一方面,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气机失常,水湿运化不力,湿聚化痰,阻滞经络,导致气血循行受阻,筋骨失养。以上诸因合而致病,多发为痰湿痹阻型股骨头坏死。

2.1.3 膳食失衡 药毒、酒毒可致膳食失衡(阴阳失衡)[6,7]。药毒、酒毒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平衡理论认为,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导致五脏阴阳失衡,功能失调,虚阳浮越,浊阴内生,痹阻经络,致气血不能滋养筋骨,而致股骨头坏死;另外长期大量饮酒,酒毒内生,五脏受损,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脾不和,升清降浊及气血疏布失司,痰浊内生,痹阻经络,加之疏布无力致气血不能滋养而致病。

2.2 平乐正骨证型辨证

平乐正骨理论将股骨头坏死按照平乐正骨证型辨证分为:痰阻型、瘀滞型和特异型。痰阻型多发生于30~60岁男性,一般双侧发病,两侧发病间隔多在1年之内,病变不易自行好转,病程缓慢。瘀滞型具有明显创伤史,特异型具有药毒、酒毒病史。

2.3 平乐正骨药物三期辨证

平乐正骨理论将股骨头坏死按照平乐正骨药物三期辨证分为:痰阻型、瘀滞型和特异型。对于痰阻型,在早期采用利湿活血法,中期采用祛痰通经法,晚期采用养血活血、壮筋骨法。对于瘀滞型,分别在早期采用祛瘀通经法,中期采用通经利节法,后期采用养血活血、壮筋骨法。对于特异型,在早期采用活血除湿利节法,中期采用益气活血、行气利湿法,后期采用养血活血、壮筋骨法。三期用药特点在于:早期重在祛邪,中期重在扶正、通经利节,后期重在复衡、养血强筋。三步之法,标本兼顾;三期辨证,归于平衡。

3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对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原则

平乐正骨理论将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原则归纳为:整体辨证、调衡为纲、内外兼治、筋骨并重。

3.1 整体辨证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强调人身是一个整体,组成人体的四肢百骸、脏腑气血等在结构上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8]。同时,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状态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四气变化及社会生态变化等因素无不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临床上不可只见局部,罔顾整体;只见其标,罔顾其本;只重筋骨,罔顾气血、阴阳、脏腑;只重骨而罔顾筋的变化等,或因偏见、管窥,而顾此失彼,影响疗效。

3.2 调衡为纲

平乐正骨理论认为:衡则泰,失衡则疾。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体内外平衡失调所致。所以治疗疾病应以调整机体内外平衡为轴线、为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3 内外兼治

在治伤过程中,平乐正骨理论强调内治法和外治法并重,内服药物与外敷药物同用;既重视药物辨证施治,又重视手法理筋健骨、推拿按摩。郭艳锦教授认为,股骨头坏死应重视内外兼治。对内用中药调理气血、五脏、阴阳,通经活络,补肾填精;对外用中药外敷消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手法调整力学失衡,舒筋活络,通利关节。

3.4 筋骨并重

平乐正骨理论认为[9,10],筋与骨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生理方面,筋束骨、骨张筋,筋护骨涵骨,骨强筋壮筋。病理方面,筋病必及骨,骨伤必动筋。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认为,股骨头坏死的诊治应强调筋骨并重:其一是在治骨过程中把避免局部承重与功能锻炼(治筋)结合起来;其二是用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筋骨同治,肝肾并补。

4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对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方法

平乐正骨将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方法归纳为:调整力学平衡、动静互补,协调脏腑平衡,通调气血平衡,调畅情志平衡,合理膳食平衡,起居有常平衡。

4.1 调整力学平衡

调整力学平衡是使坏死部位恢复的基础与关键。避免承重有利于维持骨形态,预防骨再损伤,保护关节功能。科学功能锻炼可保持关节周围肌肉肌力,防止关节肌肉萎缩,一是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功能退化;二是有助于关节软骨的保护与修复,从而保护关节;三是有助于维护和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从而保护关节;四是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促进局部和全身气血循行,有利于疾病康复。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强调功能疗法应贯穿于疾病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与手法、固定、药物等疗法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4.2 协调脏腑平衡

肝在体主筋、主疏泄、主藏血,可调节情志、调畅全身气机,促进气、血、水的运行,有贮藏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脾在体主运化、升清,主统血,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布散精微物质,统摄血液在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肾在体主骨,藏精,主水,主纳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导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因此股骨头坏死的诊治主要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4.3 通调气血平衡

平乐正骨理论认为,气血的平衡既是健康的标志,也是伤科疾病康复的关键环节。气血平衡则泰,气血失衡则疾。调理气血、促进筋骨气血濡养,恢复气血平衡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重要治则。临床采用平乐正骨治疗股骨头坏死“三期”用药:早期治以活血祛瘀通经,兼行气利湿;中期治以益气活血,化痰除痹,通经利节;后期治以养血活血、补肝肾、壮筋骨。

4.4 调畅情志平衡

医者应重视情志在疾病产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强调,保持心境平和,情志畅达,则气血调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养,筋骨乃健,有助于筋骨平衡和疾病康复。七情致病必伤脏腑,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肝脾肾失调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治过程中,应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及依从性,避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促进疾病康复。同时,患者通过养生保健方法,达到自我心理调节,以提高人的精神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5 维持膳食平衡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认为,膳食平衡是筋骨健康的基本保证,均衡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五脏六腑平衡协调,气血旺盛调达,筋骨充养而强健,从而有效预防疾病。首先,治疗股骨头坏死可以通过均衡膳食,保证营养,从而促进气血、五脏平衡;其次,过食膏粱厚味、过度饮酒是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病因,应戒酒、节食肥腻食品。合理膳食,均衡搭配,应适当补充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等,多摄入维生素,避免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5 结语

总之,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机体整体失衡的结果,在治疗上强调采用系统方法综合调理,最终使机体由失衡状态复于平衡。基于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形成了中药内服、外用、揉药、手法、功能锻炼等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策略,提高了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治水平。平衡理论为伤科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筋骨正骨脏腑
芒种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筋骨 道德 温度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文贵有“筋骨”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正骨手法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