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9-02-26 12:58马烨玲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烨玲

【摘要】德育建设工作,一直是素质教育体系下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学的德育建设工作效果一直不如人意,如果我们能够在德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中学德育建设效果必然有所提升,基于此,研究初中德育建设中如何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我们德育工作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初中德育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效途径

初中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需要进行德育规范的学生群体,因此,只有在德育教育中更好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生才能够更好的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未来成为有思想、有素质、有文化的优秀青年,进而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在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在初中德育建设中难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1.学生的忽视以及教学方法上的禁锢

初中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各科内容的学习容易使得他们应接不暇,因此对于德育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再加上家长和老师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学生就会忽视德育教育。另一点原因是德育教育方法上的禁锢,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往往会采用传统的说教方法,但是现代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个性心理往往比较叛逆,因此在这样的传统的说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因为逆反心理而出现违逆德育理念的情况,另外,初中生还正处于价值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而现代的网络技术如此的发达,许多不良信息会给他们的价值观念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

2.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应试教育思想,对于教育的影响最为根深蒂固,如果我们在进行德育教学或是德育建设的工作中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来进行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死记硬背,那么其达到的德育效果必然无法有效地提升,虽然学生通过背诵暂时记住了相关的内容,但是他们无法理解,一旦学生无法理解,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会沦为形式,使得学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无法有效的约束自身行为,另外,由于学生学习的初衷视为应付考试,因此学生无法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如此一来,德育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将变得更加困难。

二、在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想要有效的在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首先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第一次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个性发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或是给学生明确的心理暗示,进而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尊重,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值得教师注意的是,第一堂课程切忌不要快速的进入课程教学,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往往会产生对于教师的反感。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拟定学习计划,同时为学生设计明确的、科学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从学生角度着手,积极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德育建设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客观事物的辨别能力,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情况下与学生共同学习,进而有效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并时刻保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教学风范,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地知识探索,进而促进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提升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2.注重教学安排的合理性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活跃,但是这样的情况也容易使初中生更加快速的遗忘相关知识,或者出现知识消化不良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进而有效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德育课程的教材中,教材已经很有效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了教材的各章节中,如在经济与政治常识两个小的课程章节中就充分的体现了学会理财和消费、走进经济圈、发展中的我国经济、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大方面等诸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的就是合理的进行课程安排,为学生列出相关的教学重难点,进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来有效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教学中的渗透,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消化,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延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

3.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认同感

在日常的德育教學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切勿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打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身跳跃的思维,而教师要做的是积极的引导,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拿出恰当、新鲜的时事案例,帮助学生去分析不同行为在不同环境下所能产生的利弊影响以及不同后果,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选择,通过这样的体验式的学习,笔者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出最为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而提升其认同感。例如我们在进行政治常识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先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时事案例,进而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后,让学生去进行选择,通过这样的体验式的学习,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进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着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去践行自身行为,有效的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4.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就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虑到初中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因此学校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最好是选择在校内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举办,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的现状调查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问卷调查,并积极的形成相关数据,从而促进校园德育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另外,我们还可以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设计比赛,进而通过设计比赛来考察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有效的促进校园德育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建设过程中有效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要切实的改变当前德育工作中的不良局面,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改变空洞的理论灌输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获取学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自觉追求,从而更好的进行德育建设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虞林.浅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策略[J].赤子,2015,(22):315.

[2]周志德.技校德育课程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探索[J].职业,2016,(17):116.

[3]吴晓赟,杜治平.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04):57.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