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愿抛售亏钱的股票

2019-02-28 04:12岑嵘
特别文摘 2019年3期
关键词:比萨饼布朗经济学家

岑嵘

假如你想从股市取出一笔资金,那么你是会卖掉赚钱的股票还是亏钱的股票?每一个有类似经历的股民,答案大多是抛售那些已经赚钱的股票,仍然持有那些亏损的股票。

这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特里·奥丁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投资者未售出的亏损股票在次年的收益率仅为5%,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被过快抛售的获利股票在次年的收益率为11.6%。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老股民,他们的回答很有意思:抛掉赚钱的股票就是“落袋为安”,实实在在地赚到了钱,而持有亏损的股票只是“账面亏损”,一旦行情发动这些亏损就会变成盈利。

经济学家也注意到这个现象,他们发现股票市场存在“性格效应”:股民总是把购买价格作为参考点,而按照标准经济学模型,人们应该根据未来价格的预期来买卖股票,而不是根据过去的价格买卖股票。另一种原因是“后悔效应”:人们总是害怕后悔,一旦亏损的股票抛售后上涨,人们会感到极度后悔,而上漲的股票抛售后继续上涨,后悔则没这么强烈,因为这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同时人们普遍觉得只要股票尚未出售,就不算真正的亏本。

关于这种现象最重要的解释来自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损失厌恶”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假设我们以100元一股的价格买进了某只股票,如果股价上升到120元,那么就获得每股20元的收益,相反,如果这个100元买进的股票跌到了80元,那么我们就得到了20元的损失。然而我们内心的感受并不与收益或损失的绝对值成正比,每股损失20元的痛苦会大于每股收益20元,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我们总是倾向于抛售获利的股票。

这种因亏损惜售的现象不只发生在股票市场,经济学家迈耶等在2001年发现在房地产市场也有同样的效应,当售价小于人们的购房价时,业主显得很不情愿出售他们的房产,当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时,人们仍然倾向于过长时间地持有房产。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次在麻省理工学院和经济史学家凯里·布朗共进午餐,萨缪尔森问布朗是否愿意抛一枚硬币,若正面朝上,布朗赢200美元,若背面朝下,布朗输100美元。布朗拒绝做出选择,他说:“比起赢200美元,我更不愿意输100美元,我才不打这个赌呢。”不过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不喜欢只赌一次,但愿意赌100次”,也就是说布朗心里明白这种赌注对他是有利的。

那么,“损失厌恶”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因为相同事物的边际收益是不同的,假设你手头有一个比萨饼,失去这个比萨饼减少的幸福感(你可能为此挨饿),会大大超过再得到一个比萨饼的幸福感(再多你就吃不完了)。

害怕损失的心理可能来自我们的进化过程:尽管收益能够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繁衍前景,但是重大的损失却能让我们彻底出局。例如穿越沙漠时额外一加仑水能让我们感到更舒服,而损失一加仑水可能让我们面临灭顶之灾。

(摘自《深圳商报》 图/游飞扬)

猜你喜欢
比萨饼布朗经济学家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你好,我是布朗熊
从经济学家到摄影师
番茄比萨饼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詹连富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