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 楚国 楚文化

2019-03-02 18:38魏强魏锦珺
武汉广播影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楚文化楚国湖北

魏强 魏锦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前提是:要有文化自知。对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不知不懂,或知之甚少,懂之很浅,那就根本谈不上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孕育湖北、武汉文化精神的就是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那么,什么是荆楚文化呢?尽管学术界成果斐然,但大众却知之甚少,懂之不多。为此,本文以“楚人楚国楚文化”为题,简略地说说“什么是楚文化”。

楚人从哪来

树有根,水有源。我们说楚国就要从楚国人的祖先说起。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他的长诗《离骚》中开头就宣称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高阳氏是五帝之一,叫做颛顼。这样说来,楚人的始祖也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黄帝。高阳氏的后代重黎在帝喾时担任火官,能够光融天下,所以,被赐为祝融氏。重黎死后,他的弟弟吴回继续担任火官,仍就称为祝融氏。吴回的儿子叫陆终,娶了北方强大部族鬼方氏首领的妹妹为妻,生了六个儿子,获得了八个姓,历史上称为祝融八姓,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姓芈,从此楚人的后代都以芈为姓。祝融担任火官时,居住在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许多宗族则居住在以郑为中心的附近地区,到季连时范围更大了,祝融八姓意味着这时的祝融氏已经形成了八个部落分别独立活动。他们分布在黄河中游和湖北北部地区,中心还是郑。季连这一部族活动的范围则在鄢,离郑很近。当时的中原地区宗族林立,争斗惨烈。芈姓的楚族大约在夏代末或是商代前期被迫从北向南迁移,辗转迁徙到今河南西南部和湖北北部的一带“楚蛮”居住的南乡。“楚蛮”是当时中原民族对南方民族的泛称(也是贬称),地域大致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楚”本指一种多刺的灌木,别名“牡荆”,转义则为地名和族名。又可以与“荆”字连用。这就是所谓“荆楚”或者是“楚荆”的来历。楚人的先民与楚蛮为邻,日子长了,也被中原民族当作楚蛮看待了。楚人南迁之后,仍然受到商王朝的不断进攻,日子艰难维系。一直到了商朝末年或西周初年,楚族出了一个很有作为的首领鬻熊,这才使楚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鬻熊领导下的楚国,臣服于商朝,但和周族有着密切的联系。那时候的商朝国君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纣王,面临的是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而原居住在渭河平原的周族,正在蓬勃兴起。周族首领西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成为商王朝一个强大的对手。在这种混乱的形势下,为了求得楚族的生存与发展,已是九十高龄的鬻熊决定率部投靠周族,并亲自谒见西伯姬昌。经过一番交谈,西伯姬昌对鬻熊大加赞赏,用作谋臣,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后来,他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许多功劳,大大提高了楚族的声威,也就成为楚国历史上又一位德高望重的首领。从此,楚人便以熊为姓了。周朝推翻商朝之后,为了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楚君,号子爵,所属的部族为楚国。其实周王的分封并没有另外赏赐给楚国什么,只不过是承认楚国存在的既成事实,给了一个封号而已。但这却是楚国第一次获得中原天子的封号。有了国号,有了国土,楚国就这样正式诞生了!

楚国在哪里

说到楚国,楚国到底在哪里呢?当年,楚国虽然有了国号,但也就是个部落集团,国都设在丹阳(今天河南西南的淅川县下寺)。随着族人的不断繁衍与增长,国君熊绎只好亲自带领楚人在荆山北和东麓一带搞开发。这里山势起伏,土质贫瘠。左传记载他们“荜路蓝缕以启山林”。所谓荜路,是说就地取竹木做成木车;所谓蓝缕,就是用麻布条做衣服。尽管日子过成这样,但他们还是乐观进取,坚持与天斗,跟地斗,披荆斩棘,辟地开疆,努力地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慢慢地,楚国人口增多了,疆域扩大了,经济也发展了。到熊渠为王时,他凭借已经强大起来的军事实力,首先打败庸国,又乘胜打到鄂国,占领鄂地,获得了大冶铜绿山丰富的铜矿资源。这一下,楚国制造兵器不愁了。后来熊通继位,三次攻打强大的随国,将其臣服,然后自封为楚武王,威震江汉。楚文王执政的时候,他毅然决定:迁都!把国都从丹阳迁到郢(今天湖北荆州)。这里南有长江天险,上控巫、巴,下连吴越,直通中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郢便成了楚国历史上长达400年之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楚成王继位以后,他和他的后入带兵到中原,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三个大国的霸主,打了三场大战,拉开了楚国争霸中原的序幕。最厉害的要数楚庄王,他挥师北上,饮马黄河,在周天子的南郊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同时大胆地问周王室的九个鼎有多重?这一问,吓得周天子直发抖:鼎是历代王朝政权的象征,敢问鼎重,分明是要取他的王位而代之啊……当然,楚庄王只是吓唬吓唬了他,却移师奋力击败了强大的晋国,第一次成为了中原的霸主。再后来,楚国又出了楚昭王、楚惠王、楚宣王、楚威王等等有作为的君主……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八百余年间,先后吞并和臣服了50多个诸侯国和附庸国,国土以湖北的全部和湖南、安徽大部、江西与河南小部为中心,最大时,占有今天的湖北、湖南全境,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春申君属地)大部和陕西、四川、重庆、江西、山东的部分地区,政治影响更是远播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成为疆域最为辽阔的诸侯国,雄居“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中!尽管最后被秦国灭亡,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后,楚人陈胜、吴广带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短命的秦王朝,楚人刘邦建立了立国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

什么是楚文化

楚文化,也称荆楚文化,是我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理解:楚文化是楚人在楚地创造的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断代的静态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从发展的动态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还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因此,“荆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有专家将其内涵概括为十大系列:一是炎帝神农文化 楚人由中原往南迁,中原楚人的先祖是黄帝,而南方土著楚人的先祖则是炎帝,所以说楚人是标准的炎黄子孙。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二是楚国历史文化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三是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四是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五是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六是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七是地方戏曲文化 汉剧角色齐全,长于抒情;楚剧语言质朴,乡土气息浓厚;黄梅采茶戏唱腔丰富,感染力强;荆州花鼓戏,声腔优美雅俗共赏。说唱艺术有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汉滩小曲、汉川善书等,丰富多彩。八是民间艺术文化 宜昌夷陵区的民间版画、安陆的民间漫画、丹江口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黄梅县的桃花和木版年画、阳新的布贴、通山的木雕等,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这些地方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九是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十是现代革命文化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此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荆楚文化这十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创新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确实,文化绝不仅仅是小说、诗歌、散文、歌舞、戏曲、相声、小品……,它是几千年来先民们在社会各个方面所取得和传世的辉煌成就。荆楚文化也和当下生活息息相关,并无处不在。比如说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民风民俗……武汉人的口头禅“不服周”,就是源于楚庄王不服周天子的故事;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爱国不成悲愤投江的壮举;红白喜事哭嫁、跳丧习俗土家人还在延续;户部巷的煨藕汤、热干面引游人驻足;跳广场舞的大妈、大婶喜穿红色衣裙;惟楚有材、一鸣惊人、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等众多楚国成语仍在广泛应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湖北省博物馆接见印度总理莫迪时指出的:“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猜你喜欢
楚文化楚国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驰援湖北
小燕子
湖北武汉卷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