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器物之美 探寻器物之道——小议《家珍:古器物意象通论》一书

2019-03-04 12:50撰文罗永禄
艺术品鉴 2019年1期
关键词:佩玉家珍银饰

撰文=罗永禄

《家珍:古器物意象通论》三十几万字,几百幅图录,是一本研究古器物的好书。该书通过汲陶、刻石、雕木、佩玉、巧金五个章节,结合文献研究,把作者三十多年收藏把玩的老物件中所蕴含的工艺技术、造物法则、伦理基础、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做了独到的阐释。跨越时空、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呈现了先民的成器之道,既有学术价值,又是一本收藏爱好者的可读之书。

《家珍》一书中不乏发现器物之美的例子。造型与纹饰是古陶器审美价值的外在表现,书中在对古陶器艺术品味的感知和把握时认为,在造型上追求结构对称均衡、规整方正,在纹饰上注重虚实相间、疏密相间、动静结合、似与不似之间。古陶器的质地、造型和纹饰承载着先民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生存智慧、生活情趣和美好愿景。在对不同地区的彩陶装饰规律进行阐述时指出,陶壶的纹饰带多集中在肩和上腹、颈部和口部,反映了先民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说明了古代匠人对装饰规律的精准把握。

古器物的工艺风格随着地域风俗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书中在对南北各地银饰品的风格特征分析时认为,“南方江浙一带的银饰纯度高,成色好,做工精良、形制典雅,强调质素之美,风格写实,中规中矩;闽南一带银饰形制独特,风格繁复细腻,做工多层雕累塑,耐近观细察;北方晋作银饰形制大度,极精致,构思妙想,又有文人底蕴,加之良工精做,远近观察均无懈可击;鲁作、豫作银饰成色平平,做工粗率,但风格古拙浑厚,小件而有大气象;其他少数民族风格强烈,有其特定的审美情趣”。

《家珍》一书对成器之道有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发现器物之美的同时,也为读者揭示了隐藏在器物背后的器物之道。书中论述的器物装饰题材反映了先民世俗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并通过特定的吉祥纹饰加以表现,作者从理论上总结和梳理了吉祥纹饰主题,重点把民窑瓷画、木雕等工艺品类别中的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福禄寿、马上封侯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主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阐释了蕴藏在器物背后的世俗追求和文化精神。作者没有满足于揭示这种文化心理的精神源头,而是在此基础上从民艺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民间美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民间吉祥艺术由注重精神价值向注重功利价值转化,即从吉祥心理的精神层面追求向世俗的福禄财层面转化。先民们用文化象征的功能来直接或间接地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心理。

古器物中的神佛造像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把这类神佛造像归为宗教信物,而书中从民俗学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间神像具有民俗文化的特点,先民崇拜神像,是因为敬畏和崇拜超自然力量,进而转化为求福、求喜、求全的世俗心理,先民渴望通过神佛的象征物神佛造像庇护、引导和赐福,使自己和后代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这种民间世俗信仰的功利色彩十分浓厚。神佛造像承载了先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希冀,因此,神佛造像经常是神态圆润、慈眉善目,以这种造像艺术之美来观照世俗世界。

《家珍》一书游离于雅俗之间去观器品物。古器物不仅指世俗器物,也包括瓷画和玉器等文人雅士喜爱之物。“家珍”中的器物既接地气,又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在分析晚清文人粉彩瓷“桃花美女”题材时,把这种绘画特征的形成和晚清仕女画的美术风格和文人雅士的审美取向做了关系分析,进而得出了晚清改琦、费丹旭等画家类型化女性人物艺术形象的表现,概括出文人瓷画的风格特征,即“追求意境、逸格、讲究以神写意、以意写形,恬淡幽静的心境,彻悟大道的人格、高深精妙的笔墨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相融”。

在对我国的佩玉文化进行了研究时,书中重点阐释了先人佩玉的规仪,作者认为,在古代君子的心目中,玉象征着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情操,这就是“玉德”,君子在修养玉德的心路中,应随身佩玉,以砥砺自己道德行为,提高精神境界。在分析香炉时,区分了香和炉对把玩者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香是通过气味刺激把玩者的嗅觉,唤起情感体验,而炉则是通过外在直观造型来引发把玩者的美感经验。当燃起的香从斑驳古朴的香炉中氤氲飘出时,是超越时空的精神漂流的情感体验。

《家珍》一书是在揭示古器物的人文情怀,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品鉴古器物之道,而非个人主观感受的任性表达,是遵循历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把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古器物图片互相佐证, “植根于传统学术,用实物资料与文献互释,互为印证”,运用当代民俗话语把古器物还原到其原有的情境之中,在跨越时空的把玩者与古器物的对话中发现古器物存在的真实根据。

发现器物之美,探寻器物之道,就是要揭示传统器物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用一种敝帚自珍的情怀和方式从古器物中找寻日用之美,体验古器物背后蕴含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为研究和传播古器物之道,与历史上那些制作精美器物的工匠一样,《家珍》一书是在延续中华传统手工造物文脉,是在用另一种形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中国古器物故事,传播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佩玉家珍银饰
余华《活着》中家珍的人物形象分析
又见家珍
高浮雕银饰
姜永满
《活着》·家文化·忍让
银饰
最美大同我爱你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
佩玉琼琚,洵美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