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您身体上的“止汗穴”

2019-03-04 18:33王振涛
家庭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汗大拇指合谷

王振涛

出汗是人体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正常人在天气炎热、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进食辛辣等情况下出汗,均属生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具有调节体温、排泄机体废物等保护性作用。

但如果是在安静状态下出汗,或是入睡后出汗、局部出汗,或汗液颜色或气味异常等,都属于病理性出汗。中医早在《素问·宣明五气论》中就对汗有记载,并认为异常出汗,即病理性出汗是身体异常状态的反应,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的表现。

6种常见病理出汗

中医常根据出汗多少、部位、时间、颜色及气味等特点判断病证。《景岳全书》“十问篇”中说道:“一问寒热二问汗”,可见“汗”在中医辨病辨证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医将异常出汗分为以下6种:

自汗 白日汗出,动辄尤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中有言:“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自汗多由气虚所致,也可因内热熏蒸、汗液外泄或营卫不和等引起。

盗汗 入睡即汗出,醒则汗止。其病因病机多属于气阴两虚。

战汗 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全身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这是体内正邪交锋、多属正胜邪去的状态,也称为“暝眩”状态,是大病将愈的前兆。少数情况下,战汗也可能是正不胜邪、疾病加重的转折点。

脱汗 又称绝汗,见于病危时,大汗淋漓,是正气衰弱、阳气欲脱的表现之一。《素问·诊要经终论篇》记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绝汗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发冷、脉象微弱。

黄汗 语出《金匮要略》:“以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故名。”常见症状为口渴发热、胸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常见于体内湿热蕴着者。

闭汗 无论炎热、活动等都不出汗,体内却烦热难耐。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令毛孔闭塞,以致无汗。另外,如果身体新陈代谢紊乱,也可能会闭汗。

由上可见,临床汗证病机较为复杂,有时并非气虚或阴虚单一因素所致,常是虚实寒热夹杂。因此,病理性出汗的调理需慎之又慎,必须到正规中医医院,请医生在辨明病机的基础上调理,擅自进补或者调理恐会适得其反。另外,战汗、脱汗已属于临床危急重症,应及时就医,不能擅自用药。

出汗过多,也许你是病了

出汗过多,可能暗示着机体存在某种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典型症状之一,可伴有头发干枯、脱发、指甲变脆、消瘦等。如果经常在冬天或空调房里大汗淋漓,需要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时,会出现出汗量增多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头和背部等),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颤抖的表现。

嗜铬细胞瘤

大汗淋漓是嗜铬细胞瘤的常见症状,偶尔也会持續出汗。

人体有3个“止汗穴”

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

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有规律地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

按揉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再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钟。

猜你喜欢
自汗大拇指合谷
自汗、盗汗试试浮小麦汤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