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3-05 05:16刘军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肺叶支原体影像学

刘军伟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常见类型,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5~15岁儿童是高发年龄,且发病急骤,刚发病时无典型特征,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刺激性干咳,治疗不及时,极易发展为肺不张,肺外多系统感染,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1-3]。因此,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中有体征轻,症状重的说法,故应及时给予诊断、确诊。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多采用X线检测,但X线检测提供的肺部病变影像信息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粗略,且有一定副作用,因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逐渐取代了X线检测,并弥补了X线检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本文对我院采用X线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6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痛、发热、头痛。其中男47例,女19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有关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标准。年龄7~13岁,平均年龄9.6岁,病程3~18 d,平均病程(10.2±1.6)d。所有患儿均行X线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1.2 排除标准 哮喘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者;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者;无法定监护人者。

1.3 方法

1.3.1 X线诊断 仪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RADSPEEDM X线机。常规摄取立位或卧位胸片,严格按操作标准执行,扫描范围从肺底至肺尖,参数设定:电流125 mA,扫描时间0.04~0.06 s,电压125 kV。依据患儿体厚情况设定曝光条件,进病灶定位,集体阅片。

1.3.2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 仪器:采用西门子SOMATOM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取仰卧体位,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扫描患儿的肺部,扫描范畴从肺底至肺尖,参数设定:电流100 mA,扫描时间1.0 s,电压120 kV,层厚5.0 mm,重建层厚3.0 mm,层间距5.0 mm,螺距1.2 mm。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剂量:1.6 mL/kg,速度2 mL/s。集体阅片,并与X线诊断结果对比。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图像资料,分析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右肺和左肺的准确率和影像学特征;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下患儿肺叶病变主要特征。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包,准确率、影像学特征以及肺叶病变主要特征等数据采用率表示,组间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右肺和左肺的准确率比较 X线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结果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种诊断方法影像学特征比较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各项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右肺和左肺的准确率比较[n(%)]

表2 两种诊断方法影像学特征比较[n(%)]

2.3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下患儿肺叶病变主要特征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肺叶病变特征主要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为主,本组66例患儿中58例出现支气管管壁增厚,占87.9%(表3)。

表3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下患儿肺叶病变主要特征[n(%)]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已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较常见,约占全部肺炎疾病10%,但发病隐匿,引起多器官损伤,影响患儿发育,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4-6]。因此,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需及时作出明确诊断,以便采取措施对症治疗。

X线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诊断早期症状时,由于肺炎支原体有特殊的蛋白结构,黏附于人体气道纤毛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导致机体出现炎症,肺间质充血、水肿与细胞浸润等。疾病早期多为间质性表现,因此X线诊断一般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7-8]。但是由于X线诊断无法对较隐秘部位的病灶及组织准确观察,导致漏诊和误诊较高。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改变主要与其导致的肺部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病理特点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肺炎支原体最早在气道纤毛呼吸上皮处累及,支气管壁出现水肿溃疡,炎症浸润逐渐向支气管血管周围发展,最终呈现大面积肺实变影,肺部多表现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与支气管壁增厚等特征,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肺叶病变特征主要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为主。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穿透力强,疾病后期影像学表现为片状模糊影或均匀斑点块,肺下叶近肺门的位置更加明显,因此,与X线诊断比较,对X诊断不能观察到的器官、病变、组织均能直接显示,可更好的判断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炎症和混合性病变等病理特征,增强扫描可使图像更加清晰,有针对性的对各部位的影像密度进行调节,病变显示度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9-10]。

本次研究中,X线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结果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各项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X线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病灶呈多样化,除观察患儿单纯的肺叶病理改变外,还可以观察胸腔相邻脏器的病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肺叶支原体影像学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