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绿道工程设计特点综述

2019-03-06 07:57周红霞吕锦刚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2期
关键词:山道栈桥东湖

周红霞,吕锦刚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3)

1 工程概况

绿道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幸福感的重大举措。东湖绿道建设之初,就秉承“让城市安静下来”的理念,以大区域生态格局为本底,立足国际化视野及东湖特色,打造世界级水平的环湖绿道[1]。

东湖绿道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全线长约102 km。主体工程分两期建设,东湖绿道一期工程于2016年12月28日建成,东湖绿道二期工程于2017年12月26日建成,建成后的东湖绿道包含听涛道、湖中道、郊野道、森林道、白马道、磨山道和湖山道七段主题景观绿道,充分依托东湖的山、林、泽、园、岛、堤、田、湾八种自然风貌,将东湖变成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绿心”。东湖绿道自开通以来,受到了武汉市民及全国各地游客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良好,见图1、图2。

图1 东湖绿道鸟瞰图

图2 东湖绿道实景图

2 工程定位

东湖绿道工程的定位是“千年之作,传世经典”。按照能够承接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赛事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目标是打造比肩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的世界级滨湖绿道。

东湖绿道工程秉承“信步东湖畔,众览书香城”的设计理念,是最具书香气质、最具大美神韵、最具人文生态的世界级滨湖绿道。

3 工程设计特点

3.1 生态保护严

该工程地处东湖5A级风景区,绿道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现有生态,尽量减少干预,保护现有树木形成的自然景观。为保护东湖原生态野趣之美,方案设计始终避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东湖之美。最典型的当属对绿道沿线现状树木的保护。

(1)磨山道“一棵樟”及林中栈道

磨山道起于刘备郊天坛,途经磨山景区北门,经楚城、南国哲思园、离骚碑、杜鹃园,止于刘备郊天坛以东三岔路口。磨山道规划定位为能举办国际性赛事的赛道,根据《国际自行车运动联盟(UCI)规则》,要求路面宽度不少于6 m。由于现状磨山道一面临山,路面宽度只有3.5~4 m,为了达到6 m的自行车道宽度,在不开挖山体的情况下需要对现状磨山道路边的24棵胸径在25~90 cm的大树进行移栽,特别是路边的一棵樟树胸径达到90 cm。移栽现状大树势必对良好的森林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另外,为了实现武汉市民“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的美好愿景,磨山道的原景观节点设计中,设计了多处林中栈道[2]。栈道设计时,对现状磨山道总宽不足6 m,且路外侧没有拓宽空间的路段,需采取新建钢筋混凝土悬挑板的方式进行拓宽路面,该措施的实施会造成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沿线1 000多棵大树造成损坏。

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为了最大程度减小对大自然、对东湖自然生态的干预,该方案经过层层上报,最终决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保护树木,尽量维持磨山道的现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后来几经斟酌,本着尽量减少对现状森林环境破坏的原则,将磨山道林中栈道的数量减少至2个木栈桥及1个钢栈桥。

(2)“歪脖子树”

湖中道、湖山道现状堤岸两侧有大量的池杉树,方案设计过程中,坚持保护每一棵池杉树不遭到伤害,就连路边的“歪脖子树”,也本着尽量保护的原则予以保留,如图3所示。

图3 “歪脖子树”施工前后的状况

3.2 构建生物通道

东湖现有的人工驳岸、塘梗以及道路等对东湖区域生态的连通具有较大影响,阻隔了东湖与周边的水塘湿地、农田、绿地等生态斑块的生态连通,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郊野道、白马道为新建绿道,沿线经过众多湖湾鱼塘,绿道设计时结合区域的生态条件,通过架桥或增加管涵来保证与外界大湖面的连通,构建了两栖、爬行等小型动物的迁徙通道。

3.3 坚持“还湖于民”

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始终本着建设最美丽、最幽静、最具湖光特色、最具人文气息的世界级滨湖绿道的标准,坚持将东湖的最美的风景展现给市民,故在绿道选线的过程中,尽量克服种种困难,在不占湖的前提下,使绿道线位尽量靠近湖边,展现东湖的大美风光。郊野道总观园处的选线便是如此。

总观园是位于郊野道西北角的一处私人庄园,郊野道的原设计方案是绿道线路进入总观园,以便充分利用总观园现有的道路和建筑景观,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就是总观园的用地被切割,完整性被破坏,且线路不临湖,欣赏不了沿湖的美景。最终,通过反反复复踏勘现场,与庄园业主及各级领导沟通,最终确定绿道线位沿着湖边走,下定决心拆除总观园内一处建筑(违建),还湖于民,同时开放总观园,将一个私人空间打开,变成一个公共空间,如图4所示。

图4 总观园位置图

3.4 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净化东湖水质

本次绿道设计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体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对绿道沿线的雨水排除依据自然地势,通过采用透水人行道、下沉式绿地分隔带、生态植草沟、生态缓坡等将雨水收集净化后顺流就近排入湖泊调蓄,实现雨水的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如图5和图6所示。绿道沿线驿站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线、环卫车等措施全部运至周边污水处理厂,坚决杜绝污水入湖。同时,通过打造生态片石驳岸、杉木桩驳岸等,种上水草,保持水土。东湖绿道修建后,东湖水质达到40 a来最好水平。

图5 自然缓坡

图6 叠石驳岸

3.5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开拓创新,力求做到最好,不留遗憾,多方面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绿道全线采用了隐形井盖设计及安装技术,不锈钢隐形井盖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板材为基材,规格可根据现场需求任意设计,外观美观精致,承载能力高,质量长期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新材料方面,车行道采用外表观感细致,耐久性及抗滑性能极好的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人行道铺装更是因地制宜,花样繁多,有小料石、花岗岩、块石嵌草、青石板、建菱砖、菠萝格、陶瓷颗粒等。

在园路铺装材料的选择上,尽量对已经废弃的耐火砖、枕木、沉船木、旧磨盘、竹子等材料进行二次利用,做到“节约、生态、环保”。

3.6 基础设施全

本次东湖绿道的建设,除了绿道道路本身采用高标准外,还考虑了移动、电信、公共通信、电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路灯、交管、公安监控及智慧绿道等十几种地下管线,解决了东湖景区多年以来的基础设施欠缺。为了保证景观及骑行效果,各种管线的井盖布置在人行道及绿化带里,保证自行车道上无井盖,大大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布置于人行道及绿化带上的井盖也是本着美观实用的原则,采用隐形井盖。

绿道沿线还考虑了照明和亮化,改善了原来东湖景区夜晚几乎无游客的现状,将人们游玩的时间延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加了游客停留驻足的时间。绿道的路灯样式也是精挑细选,费尽心思。

3.7 建设智慧绿道

为了在东湖游玩能随处享受到信息时代的便捷和舒适,实现免费WIFI,智能租停车,智慧导游等服务,东湖绿道建设之初就本着建设智慧绿道的目标,建设了智慧绿道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Wi-Fi信号全覆盖、语音报警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发布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租赁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指挥调度中心系统、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游客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平台、运维管理平台等,使游客能够借助智能手机、IPAD等,实现各种信息互动。从而方便游客、商户、运营方和主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对流,达到对各类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3.8 打造多样化的绿道体验

东湖绿道沿线力求打造多样化的绿道体验:通过设置大型活动空间,为游人提供聚会、娱乐、休闲的活动场地,使人能够驻足停留,增添人气。通过设置富有趣味性、创意性、可参与性的景观设施,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使游人享受丰富多彩的趣味体验。通过设置趣味标志及景观小品,提高亲子以及团体间的活动交流,增进情谊,增强团队之间的透明度、信任度,起到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目的。磨山道的“荧光步道”、郊野道的百米高铁竞跑段、生态园“蝴蝶馆”、湖心岛“吊床阵”、东湖国际公共艺术园内荷包蛋雕塑等都是为了丰富游客的绿道体验。

3.9 专题研究多,设计精益求精

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东湖绿道,本次绿道设计共进行了26个大项,80多个细项的专题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绿道的方方面面,精益求精。主要研究专题列举如下:

栈桥研究专题:研究沿线栈桥的布点、栈桥的风格、栈桥的结构技术方案、栈桥的铺装、栈桥的栏杆样式以及现状栈桥的改造等。

驿站研究专题:研究绿道沿线驿站的布局及功能、驿站的建筑风格、驿站的内部装修等。

管线综合专题:绿道现状断面窄,路侧或临山或临水,如何在有限的断面下布置绿道给水、弱电、电力等管线是该工程的难点。

铺装研究专题:研究绿道的车行道铺装和人行道铺装。

防风浪+驳岸研究专题:研究现状驳岸的整治修复、新建驳岸的形式以及驳岸防风浪的处理措施等。

路灯研究专题:研究路灯的布局、路灯的样式、满足智慧绿道要求的灯具、监控、WIFI全向天线的多杆合一等。

停车场研究专题:停车场的布局、停车场的规模、停车场的建设方案等。

桥梁装饰专题:现状桥梁的美化方案研究。

交通组织分析:研究绿道的公交线路组织、主要行人交通流线、自行车流线、电瓶车流线及小汽车流线,车行接驳、水上交通线路等。

东湖景观节点、兴趣点及亮点研究:研究东湖沿线重要的景观资源、游览设施、趣味标志、小品景观、休闲互动空间等。

活动策划专题:研究绿道沿线能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健康跑、七夕鹊桥会、品花博览会、登山节、风筝节、沙滩风情节、儿童欢乐游园、音乐节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专题外,还有植物研究专题、动物研究专题、厕所研究专题、文化研究专题、景观标识标牌、栏杆等众多专题研究,几乎囊括了绿道设计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

4 结 语

如今,人们在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这越来越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绿道骑行、徒步或游憩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绿道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东湖绿道工程的设计特点进行简要的阐述,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山道栈桥东湖
活下来的山道
我爱东湖
水中栈桥搭设及平台冲孔灌注技术探讨
基于ABSgangway规范的登船栈桥设计
在栈桥上
东湖古柳
东湖一角
山村通了水泥路
山道
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的临时钢栈桥结构计算